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
7页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基础达标 (35 分) 1请在正确的读音下画“”3 分) (1)曹冲称 (ch n chng) 象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动脑筋,才能做得称 (chn chng) 心如意2)老师充分调 (di o ti o)动了同学们画画的积极性,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调(ti o di o)色,我画了两只很热的红马3)我发(f f )现妈妈有了白发 (f f ),好心疼妈妈2加偏旁成新字并组词8 分) 共_()_()才_()_() 丁_() _() 少_() _() 3形近字组词 (5 分) 住()柱()岁()多()低()底()候()猴()课()棵()4填合适的词语 (9 分) 一头()一艘()一杆() 一条()一棵()一朵() 一匹()一幅()一封() 5一字组多词 (6 分) 老()()() 级()()() 笔()()() 句()()()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 分) (1)连词成句:老师这两个是马居然能认出怪物_ (2)加词扩句:她的头发粘在额头上 (3)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二 、 教 材 回顾17 分) (一)日积月累。
(3 分) 1写出高尔基的关于读书的名言:_ 2_遥招手,怕得鱼惊 _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9 分) 1曹操的儿子 _,虽只有 _岁,但想办法称出了 _的重量,他真是一个_的孩子2小学二年级时,美术老师让我们_画画我”画了两匹_我”说马变成红色是因为赛跑_,老师听了很开心,并且表扬了“我”3露西给爸爸写信,第一次她写道,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第二次她写道,我们过得挺好我喜欢第_次写的信,因为露西学会了_ 三)根据课文内容排列顺序5 分) ()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称石头的重量) 赶象上船)看船身下沉多少,在船舷上做记号)曹操的儿子曹冲有办法称大象的重量)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三、主题探究 (5 分) 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四、阅读延伸 (18 分) (一)课内阅读 (8 分)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1用“ ”画出语段中的动词 (3 分) 2在正确答案后打“”。
2 分)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A曹冲称象不用杀死大象) B因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所以大家说他的办法好) C聪明的曹冲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从而得到圆满的解决办法) 3如果现在让你称出大象的重量,你会怎么做?(3 分) _ (二)课外阅读 (10 分)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缝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 ” 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点摔一跤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 ” 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镜;妈妈戴的是近视眼镜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1妈妈适合戴 _ ,奶奶适合戴 _4 分) 2.小猴戴妈妈的眼镜感觉 _,戴奶奶的眼镜感觉 _ 4 分) 3这篇短文说明的道理是什么?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2 分) (1)小猴不能戴奶奶的眼镜) (2)小猴不能戴妈妈的眼镜) (3)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五、习作展示 (25 分) 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那生活中的爸爸又是怎样的呢?请用一段话写写你的爸爸参考答案:一、1.(1)chng ch n (2)dioti o (3)f f 2示例:哄哄人洪洪水闭关闭财发财灯关灯盯盯着妙奇妙秒秒针3示例:站住柱子岁月多少低头底下时候猴子上课一棵4象船秤线树花马画信5示例:老人老少老年年级高级级别毛笔画笔铅笔句子句号问句6(1)老师居然能认出这两个怪物是马。
2)示例:她乌黑的头发粘在满是汗珠的额头上3)示例:我一边吃苹果一边看电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的作业才做完二、(一)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路人借问不应人(二)1.曹冲七大象聪明2自由红马很热3二独立,学会体谅,能让爸爸在外面安心工作(三)452316 三、示例:我最喜欢的老师是音乐老师六一儿童节前夕,老师为我们排练节目我没有舞蹈基础,动作很不协调,老师并没有嫌弃我她耐心地一遍遍教我,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表扬我,就这样我有了很大的进步和音乐老师在一起,我很开心,很幸福,我希望每天都有音乐课四、(一)1.站赶看画赶装称2C() 3示例:用大型的电子磅秤称让大象上船后做标记,然后让人一个一个地上船,直到船下沉到标记的地方再将每个人的体重相加,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二)1.近视眼镜老花眼镜2模模糊糊头昏眼花3(3)五、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