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教案欣赏《苗岭的早晨》范文.docx
5页音乐教案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教学难点: 体验音乐的第二乐段,感受其音乐中的欢快 教学方法:1、通过音色对比初步感受小提琴和口笛音色的不同2、通过体验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打击乐器、填词卡 教学设计:一、导入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呢?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要到其中一个民族去探访2听音乐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3介绍苗族苗族主要聚集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而贵州的苗岭,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所以得名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会在闲暇时聚在一起,跳舞唱歌,高兴时还会边劳动边唱歌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 二、欣赏1、 简介乐器:《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师: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音色华美,音域宽广,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所以经常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师:口笛是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用短竹管发明制作而成的听辨:哪段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哪段是口笛演奏的? 2、完整欣赏: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苗岭的早晨》,边听边想它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中出现了几种情绪?小提琴演奏,这首乐曲先是优美抒情的旋律,后旋律转为欢快跃动,最后又回归优美,所以音乐可分为三乐段。
3、分段欣赏第一段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的节奏是怎样的?这一段开头的旋律富有苗族飞歌的特色苗族飞歌是一种山歌体裁,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有强烈的感染力,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怀的一种情歌让我们跟着音乐也来互相邀请吧用“啊”随音乐演唱开头部分第二段听一听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关系是怎样的?乐曲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场面?速度与节奏是怎样的?再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一段的旋律演奏时音区有什么变化?展现了怎样的旋律特点?多么欢乐的场面,让我们也加入他们吧!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参与音乐?唱歌:为学生准备好部分歌词,请学生填写并演唱伴奏: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跳舞:为音乐编一个舞蹈动作劳动:用道具锄头表现苗族人辛勤劳动的场面小组展示第三段听一听第三段音乐与哪一段相似?第三段音乐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音乐最后又把我们带回那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4、再次完整体验音乐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苗岭的风光,体验了苗族人的快乐生活,下面让我们再听一遍《苗岭的早晨》,请你将在这节课的收获、感想或问题,用一句话写在纸上 三、拓展: 苗族人民勤劳善良,聪明勇敢,有很多名人就是苗族人,比如我们知道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阿幼朵就是苗族人,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由阿幼朵用苗语演唱的《苗岭飞歌》。
后附相关类型参考文章: 音乐教案欣赏《苗岭的早晨》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