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doc
4页1.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medicalmedical psychologypsychology):):指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行为因素 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从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一门科学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biopsychosocial medicalmedical modelmodel):):这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 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诸 方面来考虑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各种因素以及解释健康与疾病的各种问题3.感觉(感觉(sensationsensation):):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 象4.知觉(知觉(perceptionperception):):是指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5.感受性(感受性(receptivityreceptivity):):指对一个刺激物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其大小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恒量。
感 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6.感知觉的适应:感知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7.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8.记忆:记忆: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 心理过程,它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9.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快,随着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便渐渐缓慢,最后稳 定在一定水平上1010..遗忘:遗忘: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遗忘,因为保持在头脑中的材料会发生变化导致的导致遗忘的 因素有:学习材料,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等11.思维(思维(thinkingthinking):):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过程,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 规律性联系,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具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 特征12.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对各种思维形式的综合应用,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 度紧张状态下的一种活动,又称创新思维。
13.想象:想象: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为基础,即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14.注意: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里的心理活动既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 动,也包括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15.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emotionemotion andand feelingfeeling):):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伴随着的心身变化,是客观事物是 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反映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 事物之间的关系情绪侧重于外部表现,情感则侧重于内心的体验16.意志(意志(wellwell):):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 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人格(人格(personality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自我意识等心理成分。
18.需要(需要(needneed):):为个体生存和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反映及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 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其根本特征是动力性19.动机(动机(motivationmotivation):):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及调整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 动力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需要和刺激20.挫折(挫折(frustrationfrustration):):指动机受到干扰,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绪状态 挫折程度的影响因素有抱负水平与个人的容忍力以及外部因素等21.能力(能力(abilityability):):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 接有效的心理特征,而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全部心理条件22.气质(气质(temperamenttemperament):):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一个人生来具 有的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23.性格(性格(charactercharacter):):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 的个性心理特征。
24.行为(行为(behaviorbehavior):):狭义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广义指个体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25.心理健康(心理健康(mentalmental healthhealth):):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或精神卫生,是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 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的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 完满的状态的一门科学26.心理应激:心理应激:当环境刺激威胁到一个人的重要需求和其应对能力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类特殊心理、非特异性 生理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27.心理冲突(心理冲突(mentalmental conflictconflict))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态度、情绪、部标和反应同 时出现,在人们内心进行争斗,既无法抛弃任何一方,也无法把二者协调统一起来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包括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这四种类型28.GASGAS::即全身适应综合征,指不同的刺激源作用于机体,会导致一系列类似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变化,这 些非特异性的改变即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29.应激源(应激源(stressorstressor):):就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作用于个体,使之产生应激反应并处于应激状态下, 可能进而损害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30.应对(应对(copingcoping):):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31.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defense mechanismmechanism):):是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调解矛盾关系,缓解焦虑,自我发展的 一系列保持心理活动平衡和稳定的心理机制,使本我欲望能在为超我接受的情况下得到满足,又不至于引起 严重的焦虑和痛苦32.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 心身反应,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 理心理功能的紊乱33.心理评估(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psychological assessmentassessment):):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多种途径所获得的信息,对 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3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psychological testtest):):在标准情境下,取出个人行为样本,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化的 手段对已知的样本进行分析描述和加以确定的一种方法35.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 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36.心理治疗(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psychotherapy):):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 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与行为,增强抗病能力,从 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37.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的各种心理、行为并非完全由个体的意志决定,而是被潜意识的动机所左右,被压抑 到潜意识中的各种欲望,如果不能被允许进入到意识中,可转化为各种神经症症状及心身症状(如癔病、神 经症,心身疾病如溃疡病等)38.行为治疗(行为治疗(behaviorbehavior therapytherapy):):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 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改善病人行为的数目、质量和整理水平。
39.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desensitization):):一种行为治疗方法,病人通过学习得到的松弛反应与焦 虑刺激反复结合,使得对焦虑刺激敏感性下降,焦虑反应逐渐降低消失的疗法,包含放松训练、制订恐惧等 级表以及脱敏治疗三个步骤,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焦虑病人40.厌恶疗法(厌恶疗法(aversionaversion therapytherapy):):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中的惩罚原理而建立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主要 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把令人厌恶的刺激与患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来对抗原 有的不良行为,从而帮助患者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良行为用于纠正各种不良行为,包括酒精依赖、药物依赖、 性欲倒错以及其他冲动性或强迫性行为问题41.暗示疗法(暗示疗法(suggestivesuggestive therapytherapy):):是指治疗师通过一定的手段,使患者受到积极的暗示,利用暗示积 极调动对人心理、生理的影响而达到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42.心身疾病(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psychosomatic diseasedisease):):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重要作用的躯体组 织损害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43.病人(病人(patientpatient):):是指社会人群中一些因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心理障碍或精神性疾病和(或)病感与 医疗卫生系统正在发生关系的,且正在寻求医疗帮助不论其求医与否都称为病人44.病人角色:病人角色:指那些社会人群是指因有生理或心理异常从常态社会人群中分离出来,符合医学中各种疾病 的诊断标准,并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以便早日恢复其社会职责 义务的角色45.医患关系医患关系((doctor-patient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relationship):):指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为了满足患者的 健康需要,以医疗活动为中心的特殊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46.人格障碍人格障碍((personalitypersonality disordersdisorders)): :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 使病人形成了一套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异常的行为模式,表现出牢固而持久的适应不良行为,使社会功 能和职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47.角色行为缺如:角色行为缺如:病人没有进如病人的角色,主要意识不到自己有病,或否认自己有病。
48.角色行为冲突角色行为冲突:同一个体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当患病需要当事人从目前的角色转换为病人角色时, 病人常会一时难以放弃原有的角色,左右为难,陷入角色的冲突之中49.角色行为减退角色行为减退:病人已经进入病人角色,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