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位国医大师介绍.doc
17页三十位国医大师介绍(A)“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一:路志正 杂病圣手 现居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 ●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获得广泛赞誉; ●他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推进学术继承创新; ●他治学严谨,精心育人,关注中医药的命运,多次上书献策他是国医大师路志正 医术: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不要被西医病名束缚了自己的中医思路和辨证论治方法学术发展调理脾胃治疗心痹的理论,为治疗冠心病开辟新的诊疗思路提出“燥痹”、“产后痹”等病名和辨证论治等内容,推动风湿病学科建设 首创穴位编码法,为针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础B)“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强巴赤列 藏医巨臂 现居西藏 ●他从青灯苦烛走来,一手捧着传统,一手牵着未来,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年代,为藏医药开启新的一页; ●他论著上百,弟子近千,活人无数,集藏医药古老的智慧于一身,又无私无欲地播散开去; ●他以开放的姿态引进西医,以坚守的姿态护卫传统作为门孜康最优秀的学者,他的人生历尽坎坷; 6月8日,拉萨大昭寺旁的一座石砌藏式小楼,灿烂阳光下一片静谧。
国医大师”强巴赤列盖着厚厚的毛毯,躺坐在门口的椅子,身边5位徒弟在烧水、做饭因为长期伏案,他的双眼已经失明,双腿也无法行走 几天前,他离开生活了5年的藏医院住所,重新搬回这里,回到这座自己出生的老宅82岁的强巴赤列声音低沉,言语不多,但当说起还俗结婚、率先入党的青春往事,突然间他放声大笑,皱纹绽放如花,笑声顽皮、得意而悠长 这是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自幼接受严格的藏文学、医药和天文历算的训练,是同时代藏医药的集大成者,站在历史的潮头,他积极接受西医,编写了全套现代藏医药教材,让藏医药从寺庙走进学校,开启藏医药科研、教育和对外交流他以特有的热情、智慧,为藏医药书写了一个新时代 事业 顶着压力办现代化藏医院 他像一名旗手,引领人们走过60年藏医药发展的历程他任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多年,创建了藏医学院、藏医院研究所、天文历算研究所,扩建了自治区藏医院 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他编写了藏医史上第一套分科教材,如今藏、川、滇、青、甘地区仍在广泛使用他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右眼失明 医术 “国家级专家没有退休” 二十岁出头时,强巴赤列已是精通藏医和天文历算,能独立采药,背起药箱为病人解忧的医生了。
他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对黄疸、高原病、“宁屈病”(窦性心动过缓)等内科病尤其擅长 (C)“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三:王绵之 方剂学大家 现居北京提起王绵之教授,最值得称道的就要属三项令人瞩目的创新——开中医历史先河,创建和发展了中医方剂学科;组方防治太空病的中药“太空养心丸”,将传统中医与现代航天科学完美结合;治愈大量疑难病症,扩大了传统中医的治疗范围这可说是王老这辈子对中医药发展的三大创新和三大贡献如今,王绵之教授创建的方剂学科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由他主持编纂了《方剂学》、《中医药概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分卷》、《全国高等院校中医方剂教学参考丛书》、《古方钩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5年版)》等专著均成权威范式王老经验丰富,医术独到,不仅审病精细,辨证准确,而且用药精当,配伍巧妙,善于兼融西说,临床曾治愈多例顽固性哮喘、粟粒型和空洞型肺结核、慢性肾病、肝硬化、脱髓鞘病、脑肿瘤、垂体瘤、椎体病及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等病让中医走入太空 随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神六”、“神七”的发射,也让全世界的人们再一次认识了中医药,由王绵之组方的中药“太空养心丸”首次被“神七”的航天员带入太空,在飞行期间服用。
王老使古老的中医药与最现代的航天科技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从2005年起,王老应邀参加了航天员的保健工作在王老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他自那时以来积攒起来的装了有十几袋的为航天员们用药的总结材料航天英雄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后,王老就参加了对他的调理恢复,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神六”发射前,王老提前3个月就开始去航天中心,根据每个航天员的情况,潜心研究制定调理方案,开方进行中药调理 在最传统的领域里耕耘的王老和最现代的科技领域——航天结缘了 在世界载人航天领域存在三大医学防护难题,空间运动病、减压病、体力耐力下降其他国家曾有航天员因为飞行中出现严重生理障碍,不得不中止宇航飞行还有的航天员在出舱时不能稳定站立,甚至需要搀扶或者抬出航天舱资料表明,航天飞行前三天航天员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几率高达50%但是,中国的航天员们至今没有发现染有“运动病”这里,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国宝——中医药,也归功于王老的创新性研究D)“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四:王玉川 内经研究领军人 86岁 现居北京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王玉川小传:1923年,生于江苏省奉贤县。
1、1941-1943年,从医于中医名家戴云龙先生、陆渊雷先生,学成后在当地行医 2、1943-1955年,在奉贤县开设门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3、1955-1956年,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深入学习中医相关知识 4、1956-1957年,在南京中医学校从事中医药教学与临床工作 5、1957-1963年,奉卫生部调令来北京中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潜心于《黄帝内经》的教学和研究主持主编全国中医院校教材第一、二版《内经讲义》 6、1978-1984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任副院长,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顾问(E)“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五:朱良春 神仙手眼 菩萨心肠 现居江苏南通 中医界治风湿病素称“南朱北焦”,即指南通朱良春和北京焦树德而朱良春经验方“益肾蠲痹丸”是目前唯一能修复骨膜破坏的中药制剂,很多癌症患者在朱良春这里绝处逢生朱良春积累了治肿瘤的丰富经验,在南通市中医院、良春风湿病专科医院、良春中医门诊部里,很多慕名而来的肿瘤患者,经朱良春及其女儿、学生采用扶正消癥的综合疗法施治,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好转,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在骨科界一直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因为患者骨节畸形、骨质破坏,失去运动功能、生活不能自理不说,还伴着剧烈的疼痛,患者痛不欲生 朱良春善治风湿骨病,益肾蠲痹丸是最能体现朱良春多年经验的代表方剂F)“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六:郭子光77岁 伤寒达人 奇症克星 现居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堂 ●他精研伤寒,创新理论学说,力倡“病证结合”,一生痴迷中医,醉心治学 ●他是位传统老中医,6岁随父诵读汤头歌诀,至今信手拈来、倒背如流 ●他是位现代老中医,77岁熟练使用、短信、网络视频,充满生活乐趣、阳光气息 大浪淘沙,中医历史上的河间、易水、丹溪、温补等学派,其理法方药已融会到临床各科不复独立存在伤寒和温病学派也成为当今两大中医学派,郭子光当属伤寒达人 郭子光学问广博,除在伤寒方面卓有成绩、提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以外,还率先开掘中医康复学科领域、提出创立“现代中医康复医学”的框架,指出“病证结合”论治的四种形式、治疗慢性病的8个步骤 郭子光小传 1932年12月,生于重庆市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 1947年-1951年,亲仁中学肄业后读私塾1年,后师从舅父廖济安习医3年。
1952年-1955年,悬壶乡里,后任县城关医院主任1953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进修1年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 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内科、伤寒、各家学说、养生康复等课程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2002年,被确定为中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G)“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七:何任 金匮研究第一人 现居浙江 ●他26岁创办中国医学函授社,主编的《金匮要略校注》成为现代校注《金匮要略》的最权威版本; ●他创立的“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治疗肿瘤12字原则,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屡获奇效; ●他是“十老上书”的领头人、“八老上书”的参与者,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呼吁; 他是中医教育家,1947年在杭州创办了中国医学函授社;他辞去公职一心办学,成为杭州市中医协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他先后担任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他招收中医学术继承人、博士后,全力传承独特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学术 “研究《金匮要略》第一人” 他编写了解放后第一部《金匮》读物《金匮要略通俗讲话》,至今已发行15万余册;他主编的《金匮要略校注》成为现代校注《金匮要略》的最权威版本,被日本学者誉为“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的第一人”;他被称为经方大师,和刘渡舟先生一起被称为“南何北刘”。
何任小传 1921年生于浙江杭州人,为中医世家 1938年-1941年,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学习 1947年,创办中国医学函授社 1949年-1955年,创办庆春中医联合诊所,任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 1958年-1983年,任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院长 1983年至今,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H)“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八:李济仁 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 现居安徽 ● 他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 ● 他提出“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创立效方验方 ● 他突破家传囿规,进行开放式的医学传承,培养了一个博士团队 自古名医出江南安徽省唯一的国医大师不是来自省城,不是来自中医医院,而是来自于偏处一隅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医科 李济仁,人如其名,注重立德,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他主张立功,倡立“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在医教研岗位上引领学术发展方向,成为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他讲究立言,带领家庭乃至一个博士团队,著书立说,传承发展新安医学 李济仁小传 1931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 1943-1948年,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汪润身等,并临证随诊; 1949年,在歙县小川开业行医,任所长; 1955年、1958年两度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师资班学习; 1959年,参与筹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1970年,转入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工作; 1972年,调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工作; 1990年,成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I)“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九:陆广莘 中医哲学家 现居北京 ◆他对中医原旨的独到见解常不易被人接受,自称少数派 ◆他致力于中医学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呼吁中医要卓然自立 ◆他在西医院临床26年,56岁归队研究中医,倡导“中医研究” ◆他中西汇通,诊疗思想独树一帜,治疗疑难杂病得心应手 陆广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著名的中医理论学家、临床家听过他讲课的人都会被他激昂的语调、犀利的言辞、深邃的思辩、妙语连珠的中英文打动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是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