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译文和注释-国风邶风二子乘舟.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316256130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2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译文和注释:国风邶风二子乘舟我了解到此二子是指卫国公子晋的两个儿子伋和寿他们为兄弟情谊,争先赴死卫国人感其精神,就编写了这首诗歌欢迎往下阅读! 二子乘舟 先秦:佚名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译文 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恋意难除 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远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 注释 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 景:通憬,远行貌泛泛:飘荡貌景:闻一多《诗经通义》“景读为‘迥’,言漂流渐远也” 愿:思念貌 养(yáng羊)养:心中烦躁不安 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 鉴赏 此诗的写作背景,据《毛诗序》所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毛传云:“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诉伋于公,公令伋使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

      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又杀之刘向《新序·节士》则说寿知其母阴谋,遂与伋同舟,使舟人不得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现代学者有认同“闵伋、寿”之说者,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闻一多先生猜测它“似母念子之词”(《风诗类钞》),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亲送别“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要将它视为妻子送夫、朋友送人的诗,恐怕也无错处总之坐实诗的本事,似乎比较牵强,还是将此篇视为一首送别诗比较合适 这一次动情的送别,发生在河边二子乘舟,泛泛其景”,用的是描述笔法首句还是近景,两位年轻人终于拜别亲友登船;二句即镜头拉开,刹那间化作了一叶孤舟,在浩淼的河上飘飘远去画面视点在送行者这边,所以画境之由近而远,同时就融入了送行者久立河岸、骋目远望的悠长思情而“泛泛”的波流起伏,也便全与送行者牵念之情的跌宕,有了“异质同构”的对应,令你说不清那究竟是波流,还是牵思之漫衍了由此过渡到“愿言思子,中心养养”,直抒送行者牵念深情,就更见得送别匆匆间的难舍难离了养养”是一个奇特的词汇按照前人的解说,“养养”即“思念”之意,总嫌笼统了些。

      有人训“养养”为“痒痒”,顿觉境界妙出:这是一种搔着心头痒处的感觉,简直令人浑身颤抖、无法招架的奇妙反应以此形容那驿动于送行者心上的既爱又念,依依难舍又不得不舍的难言之情,实在没有其他词汇可以替代 诗之二章,采用了叠章易字的写法,在相似中改换了结句景象未变,情感则因了诗章的回环复沓,而蕴蓄得更其浓烈、深沉了此刻,“二子”所乘之舟,早已在碧天长河中消逝,送行者却还在河岸上久久凝望当“二子”离去时,他(她)正“中心养养”,难断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今,“二子”船影消逝,望中尽是滚滚滔滔的浪波人生的旅途上,也是充满了浪波与风险远去的人儿,能不能顺利渡过那令人惊骇的波峰浪谷,而不被意外的风险吞没——这正是伫立河岸的送行人,所深深为之担忧的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二句,即以祈愿的方式,传达了这一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在割舍不了的牵念中,涌生出陡然袭来的忧思于是,滚滚滔滔的河面上,“泛泛其逝”的天地间,便刹那间充斥了“不瑕有害”的祝告——那是一位老母、妻子或友人,带着牵念,带着惊惧,而发自心底的呼喊:远行的人儿,究竟听见了没有? 同是一首送别诗,《邶风·二子乘舟》写得远比《邶风·燕燕》单纯。

      全诗无一句比兴,诗中的意象,只有“二子”和一再重现和消逝的小舟情感的抒泻,也没有《燕燕》那种“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细节表现但它的内涵却极为丰富:因为画面只有飘飘远逝的二子、船影,其余全为空白,便为读者的联想,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因为背景全无,甚至也不知道送行者究竟为谁,其表现的情感便突破了特定限制,而适合于“母子”、“男女”、“友朋”,成为一种具有极大涵盖面的“人间之情”它之能够激发各种身份的读者之共鸣,而与诗人一起唏嘘、一起牵挂,甚至一起暗暗祈告,也就毫不奇怪了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