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6618049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91.7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 鲁松龄 张德钰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这首充满青春活力的赞歌——《我为祖国献石油》 ,60 年代传遍我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多少开拓者、创业者听了这首歌,都热泪滚滚,从中得到无穷的力量随着这首歌的广为流传,刘秉义的名字也深深印入人们的心田三十多年后,我国已跨入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建设时代当刘秉义再一次激昂地高唱这首歌时,如同当年一样的激情,将一次又一次音乐会推向高潮一一 刘秉义祖籍宁河县,父亲是芦台镇人,母亲是西关村人一次他在天津为部队演出,在台上动情地高声说: “我是天津宁河县人呀,有家乡的同志吗?”台下干部战士报以热烈掌声 1935 年 6 月 4 日刘秉义出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憨厚、善良的父母,除赋予他一个健康、魁梧的体魄外,还赋予他一副深厚、洪亮的歌喉 在秦皇岛市立一中读书时,刘秉义就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很活跃,尤其是在 1948年秦皇岛市解放后,他唱歌、拉二胡、吹笛子、弹月琴、演话剧,还演出歌剧《兄妹开荒》 这一切为他后来踏上文艺之路奠定了基础 但刘秉义幼时曾渴望成为一名保卫祖国大海的海军战士,即使在梦中,也从未奢望过要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歌唱家。

      1951 年 7 月刘秉义中学毕业,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此时正值朝鲜战争期间,全国人民都投身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浪之中一天,志愿军某部文艺工作者来到这所军政干部学校,他们一眼就看中了刘秉义的艺术才华,把他招收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19 兵团就这样,自 1951 年 12 月起,从做一名文艺战士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953 年初,作为志愿军 19 兵团文工团的演员,刘秉义跨过鸭绿江,奔赴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这之前他们一直作为 19 兵团后方办事处的文工队队员,为从战场下来的部队演出)凛冽的寒风,艰苦的生活,这是他有生以来从未体味过的可此时此刻他想的就是如何出色地去为战斗在前线的志愿军指战员们演出没有教师指点,他自己就手捧仅有的一本声乐教材苦苦钻研自学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冷气温下,他站在山坡上,站在河滩旁,忘我地练习发声,练习歌唱眉毛头发结上白色的冰霜,他脚下的积雪溶化成一个小小的圆圈当他回忆这段往事时,总是笑着说: “我的嗓子多年这样结实,也是从那里锻炼出来的 ” 领导看刘秉义学习如此刻苦,后来设法找到一位朝鲜歌唱家教他唱歌尽管语言不通,学习条件十分有限,时间也不算太长,但在朝中友谊的热流中,他从这位启蒙教师那里,学到了不少声乐基础知识。

      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刘秉义在那段日子里除学习声乐外,还学习演唱大鼓、单弦,演奏二胡……在文工团里他是一位名副其实能拉会唱的多面手1954 年他们还以志愿军的名义回国到北京、福建、杭州等地慰问演出 1955 年 5 月,刘秉义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文工团1957 年,他毅然决定去投考中国最高的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 在没有发榜之前,他紧张极了待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真是欣喜若狂8 月,他脱去已穿戴了 7 年的军装,迈进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的课堂,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如果说,他的艺术生涯是从 16 岁开始的,那么步入歌唱家的艺术殿堂,他却是从22 岁才起步 刘秉义先后在著名声乐教授吕水深、杨比德先生班上学习他给老师们的第一印象是:条件不错,但缺乏正规的音乐基础知识,缺乏科学的发声方法夸张点说,就是不会唱歌,最初不就有人说他不是唱歌而是说歌吗?他唱练声曲连不起来,唱外国歌更把握不好作品风格怎么办?刘秉义心想:既然我已踏上了这条路,就只有硬着头皮上了缺什么,补什么,不会就学 刘秉义放弃一切节假日休息时间,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他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练唱他还多听音乐会,多听唱片,细心钻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作曲家、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

      有意识地去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同时,他还常去听其他同学上声乐课,联系自己寻找差距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 5 年的奋斗,刘秉义的演唱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62年 8 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被留下来在声乐系任教 刘秉义说: “艺术无止境音乐学院的 5 年学习,是对自己过去基础的补课如果要在艺术上真正取得成绩,还需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去攀登艺术的高峰 ”于是,他留在学校一面精心耕耘培养学生;一面不断探索、研究声乐表演艺术;还经常参加校内外艺术实践演出 毕业的那一年,刘秉义参加了中央歌剧院首次上演的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他成功地塑造了歌剧主人公——一个在苦难深重的沙俄时代,对社会不满,而又看不到出路,于是一反常态表现出厌世、苦闷、冷漠、玩世不恭,即被高尔基形象地比喻为“多余的人”——奥涅金的形象显露出全面、突出的艺术才华他那浑厚的男中音歌喉,震惊了北京的歌坛 1963 年保加利亚声乐家布伦巴洛夫教授来华讲学,刘秉义作为示范教学的对象,成绩显著,受到专家的赞扬 1963 年底至 1964 年初,刘秉义作为“中国艺术家小组”的成员,到前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巡回演出。

      1964 年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南调演之后,刘秉义在学院演出了在调演中学习的剧目——歌剧《红松店》 ,为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灌制了唱片;同年在人民大会堂又参 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在“井冈山会师”一场中,他慷慨激昂地演唱了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令当时在场的万名观众震奋、激动 二二 给全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文艺团体、文艺院校的演员、教师、学生,都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 刘秉义没有尝到下放劳动改造的滋味,而是于 1970 年 5月被调到当时的样板团——中央乐团,担任独唱演员 刘秉义在中央乐团的演出不断,也很出名,但在“一花独放” 、只能上演八个样板戏、演唱毛主席诗词和毛主席语录歌的极左路线桎梏下,刘秉义如何能全面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后来他演唱了当时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伐木工人歌》 、 《我为祖国守大桥》 、 《回延安》 、 《月飞山〖CD2〗英雄山》等曲目1974 年他随中央乐团赴日本演出,也主要演唱中国民歌、诗词歌曲和《智取威虎山》选段而他也很擅长演唱的外国歌剧咏叹调、古典艺术歌曲以及中国优秀近现代歌曲等,如同其他“大洋古”(外国歌剧、外国歌曲、古典歌曲)的命运一样,被迫搁浅。

      也许正像有人所说的那样, 刘秉义的路走得太顺的缘故吧?1975 年突来的 “罪名” ,使得人们有四年多时间没有听见他的声音直到 1980 年 11 月 2 日(对刘秉义来说是永远不能忘怀的一天),中断歌唱生涯近五年后,他才在首都剧场的一次演出中重新公开露面,当时观众的掌声持续了近三分钟刘秉义伫立在舞台中央,热泪盈眶他从观众的掌声中得到温馨的理解,获得了鼓舞和炽热的爱他又一次为大家演唱《我为祖国献石油》 ,台下观众欢呼、沸腾,刘秉义泪水纵横 之后刘秉义又重新活跃于我国城市、农村、工矿、林区大大小小的舞台他从来不摆什么艺术家的架子,哪里有观众喜欢他的歌,他就到哪里去为最广大的人民歌唱,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1980 年,在文化部举办的观摩评比演出中,刘秉义荣获演唱一等奖,12 月参加了中央乐团在上海体育馆举办的综合音乐会 1981 年 1 月刘秉义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演出同月还随中央乐团独唱独奏小组奔赴贵阳 1981 年 5 月刘秉义与著名钢琴家鲍蕙荞一道在青岛举办了独唱独奏音乐会 1981 年 7 月,刘秉义在哈尔滨参加中央乐团综合音乐会 1981 年 11 月,刘秉义参加了安徽省在农村举办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音乐会。

      1981 年 12 月, 刘秉义在吉林市再度与鲍蕙荞一起举办联合独唱独奏音乐会与个人独唱音乐会 刘秉义每场演出,各地的报刊如《文汇报》 、 《青岛日报》 、 《哈尔滨日报》 、 《安徽日报》 、 《合肥晚报》 、 《江城日报》 、 《贵阳晚报》以及《北京音乐报》等都有专题报道和评论,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刘秉义的演唱以高度的评价 刘秉义的首场个人独唱音乐会, 是 1982 年 4 月 1 日晚, 作为(1982)第 12 期(总 261期)中央乐团“星期音乐会”在北京民族宫礼堂举行的担任伴奏的是鲍蕙荞(钢琴)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指挥韩中杰 在独唱音乐会上,刘秉义演唱了二十余首题材广泛,风格、体裁各异的作品,西洋古典艺术歌曲有舒伯特的《小夜曲》 、 《菩提树》 、 《魔王》 ,安东·鲁宾斯坦的《波斯恋歌》 ,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 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有赵元任的《叫我如何不想他》 ,黄自的《踏雪寻梅》 ,聂耳的《码头工人》 ,贺绿汀的《嘉陵江上》 ,马可等的《杨白劳》 ;中国民歌有《牧歌》(内蒙)、 《马车夫之歌》(新疆)以及近年的创作歌曲:刘庄、延生作曲的《月之故乡》 ,雅文的《六弦琴之歌》 、 《赤水河纤歌》 ,胡海林的《我爱你啊!香山的红叶》 ;还有西洋歌剧选曲威尔第《茶花女》中阿芒的咏叹调,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咏叹调,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中的《托姆斯基之歌》 ,比才《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 。

      音乐会后, 《人民音乐》等报刊对这场音乐会均有佳评对刘秉义演唱不同歌曲的描绘有: “惟妙惟肖” 、 “余韵无穷” 、 “潇洒自如” 、 “扣人心弦” 、 “形神兼备” 、 “意境隽永” 、 “知情、唱情、传情”和“才华横溢”等评语,说明这场音乐会获得了圆满成功,说明刘秉义无愧于人民授予他的“中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的桂冠 继北京独唱音乐会后,刘秉义先后到重庆、成都、上海、青岛、吉林等城市举办了独唱音乐会他在独唱音乐会上所演唱的曲目,多数成为他以后在其他各种音乐会上演唱的保留曲目 三 三 古往今来人们常以“春夏秋冬”来比喻人生从年龄上看,似乎刘秉义已步入了晚“秋” 然而他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正处于艺术青春的黄金时代 1983 年中国轻音乐团成立了11 月刘秉义被调到那里担任独唱演员兼艺术指导此后他经常奔波在北京与各地之间,去为更多的群众纵情歌唱 1984 到 1985 年期间,刘秉义参加了我国第二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排练和演出参加《东方红》大型歌舞演出 20 年后,刘秉义是惟一二度登台的独唱演员,他在“苦难的中国”那场戏里,愤怒地高唱: “中国向何方,真理何所求……” ,成功扮演了一位在鸦片战争后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的形象。

      1987 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刘秉义参加了独唱音乐会专场的演出并任艺术顾问 1989 年,刘秉义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0 年广播金曲奖” ,并获得“荣誉石油工人” 、 “荣誉伐木工人” 、 “荣誉建筑工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1991 年中国 10 大男中、低音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刘秉义应邀参加了演出 同年文化部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七一大型纪念演出《黄河,太阳》和 12 月 26 日在天地大厦举行的纪念毛主席诞辰的演出中, 刘秉义演唱了毛主席诗词 《沁园春· 雪》 ,气息之宽广,声音之洪亮不减当年,令当时在场的观众以及担任伴奏的交响乐队队员赞叹不已 除此之外,刘秉义还为《牧马人》等十几部电影、电视剧录制了主题歌或插曲刘秉义演唱录制出版了包括我国二三十年代李叔同、黄自以来及现代中国优秀作品在内的立体声录音带和 CD9 盘其中的《黄河颂》中外名曲专辑,获“云雀奖”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9 年出版了《刘秉义演唱歌曲集》 ,印了上万册,还是被人们争购一空 刘秉义作为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一代声乐人才中的佼佼者,值得骄傲,值得自豪像他这样既能唱“重” 、又能唱“轻” ,既能演唱热情激越的颂歌,又善演唱内涵柔美的抒情歌曲;既能演唱大型歌剧的咏叹调(直至演唱整部歌剧),又能演唱短小精悍的民歌、创作歌曲,曲目广泛(已演唱三百多首作品),艺术造诣深厚,又有着丰富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