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朝鲜族农乐舞的教育人类学探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5844743
  • 上传时间:2022-06-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8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朝鲜族“农乐舞”的教育人类学探究     张玲玲 董旭明(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 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农乐舞”进行研究,围绕“农乐舞”对人的影响,以及传承的途径和内容等方面,探索“农乐舞”的文化传承在人的教育形成中的作用[Keys] 朝鲜族;农乐舞;教育人类学一、“农乐舞”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1、历史背景朝鲜族民间舞蹈“农乐舞”俗称“农乐” ,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 [1]朝鲜族长期从事北方水稻生产,为了便于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和管理,他们多采取集体劳动、相互协作的劳动形式人们每逢下地,都将"扁鼓"和"唢呐"与农具一起带往田间,休息时,人们便在明快的鼓乐声中即兴起舞,以欢乐的歌舞荡涤疲劳2、表演形式“农乐舞”的两种形式,一种以舞蹈和哑剧形式进行情节性的演出;另一种是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时节,以热烈而丰富的传统舞蹈为内容所进行的群众性表演主要由农乐队的舞者表演小鼓舞、象帽舞、长鼓舞、舞童舞等各场面的选择取舍及队列组织均由击小鼓者指挥。

      农乐舞”最后压阵的男子“象帽舞”,舞者先后表演处于站立、行走和支、转于地面姿态下,用头部将彩带甩出水平、垂直、倾斜方位的圆弧更有技艺高超者置身场地中央,表演着甩动长达20米彩带的高难技巧二、“农乐舞”的传承途径、传承内容、演变发展及保护1、传承途径(1)在自娱活动中传播农乐舞除了表演性的舞蹈在动作上要求难度大,群众性娱乐的群体舞易学,老少皆宜东北地区也有其它少数民族,通过农乐舞的表演,朝鲜族与其它民族相互交往,农乐舞在自娱活动中得以普及2)在舞台表演中提升近年来,农乐舞由最初的民间原生态欢庆舞蹈搬上了各大舞台,成为舞台艺术表演通过舞台表演,更好地宣传和提升农乐舞的民族艺术价值2012年7月30日举行的首届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大赛上,代表队精彩纷呈的表演,仿佛将人们带入朝鲜族先辈们劳作、秋收、祈福、祭拜的现场3)在民族学校、夜校和老年协会中传播在东族聚居的地区,农乐舞由传承人和民族文化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当地的民族学校、夜校和老年协会的相关文艺活动中得到广泛推广4)在传统节日、文体活动中传习农乐舞往往与朝鲜族民俗活动相结合,每逢朝鲜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盛大宴会等活动,农乐舞都是必跳的节目。

      因此,朝鲜族传统节日和文体活动成为人们学习和传承农乐舞的重要场所5)利用现代传媒和传播工具传播与以往的传统方式不同,书记出版、VCD、DVD等光碟的发行,电视节目的录制,网络媒体等现代传媒的使用,使农乐舞的传播更加广泛,传播途径更加便利2、传承内容(1)民族文化的传承“农乐舞”从最初的成人群众自发的集体舞蹈发展成如[来自wwW.lw5U.com]今老幼皆宜的创作性舞蹈,从对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群众性娱乐活动,使人们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陶冶,不断传承着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2)生产劳动技能的传授农乐舞模拟生产方面的动作有“雀步”,它是农乐舞的基本步伐,舞中手持小鼓和鼓棒弓身碎步前进的动作,即是从狩猎时代的猎人瞄准野兽放箭动作中模仿而来,后来又发展为骑马射箭的动作3)生存和生活技能农乐舞中最特殊的技巧就是转动系有飘带的象帽,据说这是从狩猎时代使用工具诱捕野兽的活动中演变而来又如,叫做“阵巫”的一小段是从表现军士的操练、厮杀演变而来的,反映出古代曾将农乐舞当作一种军事训练的手段3、演变发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农乐舞具有久远的历史早先的农乐舞带有一些宗教色彩,如在农历年初巡回邻村跳农乐舞时,有祈天的“场院巫”,经过井旁时表演“井巫”,过桥时表演“桥巫”。

      农乐舞”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它具有鲜明的表演性,是供人观赏的其舞蹈形态复杂,动作洗练,技艺高超,因此在朝鲜族舞蹈中享有独特地位解放后,艺术家对“农乐舞”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4个小时的表演改成20分钟的大型舞蹈品,将“农乐舞”搬上了大雅之堂4、“农乐舞”的保护2006年农乐舞被批准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东北三省唯一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舞蹈类项目但是,这种古老艺术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猛烈冲击和老艺人相继离世的影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三、“农乐舞”对人的影响1、对人的智力因素的影响(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农乐舞”锻炼了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通过表演,加强了人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农乐舞是群体舞蹈,在跳舞的过程中,舞者要集中精力,注意自己及同伴的步伐和节奏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农乐舞的编排也加入了现代元素,需要人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来增加舞蹈的美感和时尚感农乐舞通过多年的演变,增加了大量时尚元素,这种演变过程体现出人们观察力和想象力的提升2)培养注意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跳农乐舞,使舞者身体各部位都在运动,变化动作多,舞姿别具一格,动律感强,手、眼、脚、身、法、步等在舞蹈中得以发挥自如,给人带来美感和震撼的同时使身体各部分协调能力显著提高。

      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多中心注意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多中心注意是指在同一时刻能注意的事物越多越好多中心注意的人,创造性思维强[3]农乐舞中的大量动作都是朝鲜族人民模仿日常生产生活,通过舞者的手、眼、脚、身、步伐等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所以在跳舞的过程中,舞者要注意多部位动作的协调搭配表演的过程,锻炼人多中心注意的过程,从而增强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对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1)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农乐舞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艺术,它和其他诸如语言文学、原始宗教、民族传统习俗或传统节日等观念形态一起,在朝鲜族社会中形成了一种很强的凝聚力,每当逢年过节、欢庆丰收的时候,各村的人们聚集到一起,跳农乐舞,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同时民族凝聚力也得到提升[4](2)培养兴趣爱好朝鲜民族能歌善舞,年节喜庆、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琴声,翩跹起舞习以为常农乐舞给朝鲜族人民带来了快乐通过在耕种活动中农乐舞的表演,促使民族成员积极参与到农田工作中,形成健康高雅的兴趣和爱好3)培养民族情感在节庆活动中,农乐舞的表演激发了朝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歌颂,提升了人们的道德和热爱民族的激情4)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农乐舞”属集体舞蹈,动作有快有慢,形式多变,姿态十分丰富,需要每个舞者团结协作,步调一致才能将舞蹈演绎的精彩。

      跳农乐舞的过程,就是培养人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过程在城市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护与传承“农乐舞”,对于朝鲜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推广等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广大的民族工作者要积极投身于保护“农乐舞”的活动中,争取各方面的力量,使朝鲜族“农乐舞”得以更广泛的流传Reference:[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Z].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2).[2]沈德立,杨治良.基础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5.[3]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M].中央民族大学育出版社,2007(10).作者简介:张玲玲(1979—),女,汉族,辽宁营口市人,在读研二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