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成大四时田园.pdf
10页前 言田园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门类, 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直到今日, 田园诗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中就有对农家田园耕作的描写, 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田园诗了 到了东晋, 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给田家诗赋予了新的内涵,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田园诗自陶渊明开创田园诗以来, 至唐宋时期, 纵观田园诗的发展史, 各大田园诗人始终在表达士大夫归隐田园、 淡泊名利、 远离喧嚣的心境和反映农民疾苦, 斥责官吏强取豪夺、 压榨百姓的丑陋罪行这两条线索上, 选取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创作范成大则将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 全面真实地反映田园乡村生活的面貌 其 《催租行》 、 《后催租行》 、 《缫丝行》 、 《劳畲耕》 等早期田园诗多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其晚年所作 《 四时田园杂兴 》 六十首更是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它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 具有民歌之特色, 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1 范成大生平、性格与心态1.1 范成大生平范成大( 1126-1193) ,字致能,一字幼元,平江府吴郡人,南宋著名诗人,早年自号此山居士,后又自号石湖居士。
范成大出生名门,自幼家学渊源颇深,父亲范雩 , 北宋宣和五年进士 , 官至秘书郎; 母亲蔡氏是北宋著名 书法 家 蔡襄 的孙女范成大幼年时期曾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 18 岁时父亲病故, 家道中落 后在昆山荐严寺学习, 并加入他们的诗社 少年时期父母双亡的惨痛经历使他借助寺院苦读, 十年不出, 并取唐代诗人贾岛的著名诗句 “只在此山中” ,自号“此山居士” 后经先父友人王葆的教育,于绍兴二十四年 (1154) ,考中进士 初入官场的范成大仕途并不顺利, 从绍兴二十六年起, 任徽州司户参军,历时六七年之久,后得洪适的荐举,做了京官,官途顺利,一路升迁,孝宗乾道二年 (1166) 升吏部员外郎 后来曾因言官指责这是破格提升, 范成大请领闲职返回苏州,但是很快又被任用,政绩显著,一路升至起居舍人乾道六年,孝宗封范成大为特使,前往金国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 这件事对朝野的震动很大, 对范成大以后的地位、 影响也很大 但不久, 孝宗欲任用佞臣张说,范成大予以驳回,于是,范成大再次请领闲职返回苏州乾道九年,范成大起复,主要是任静江、成都、建康、明州等地方大使淳熙五年( 1178)四月任参知政事, 做了两个多月的执宰大臣, 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涯的最高峰。
两个多月后被谏官以私憾弹劾, 第三次请领闲职返回苏州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 此后十年主要隐居于苏州石湖,直到去世 《四时田园杂兴》便是在这隐居石湖的十年里所作的1.2 性格与心态范成大的 《四时田园杂兴》 具有较高的成就, 其创作主体和创作背景对创作的独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 少年时期的经历对范成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对平坦的仕途和幼年贫苦的生活,范成大的人生遭遇对他的诗歌创作特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想上,正因范成大出生之年正值“靖康之变” ,后又经历“平江屠城” 幼年时,金军的几度南下, 范成大所在的家乡——原本繁华的平江, 也因为战火毁于一旦 百姓流离失所, 家国之痛深入范成大的心, 他深知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曾经作为下层人民的一份子, 这使得他能更加自然、 深入的在诗歌中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题材上,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又有弟弟妹妹需要抚养,这样的境况,范成大参与农事劳作也是很有可能的 范成大在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 中有写: “忆初学圃时,刀笠冒风霜” 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他曾经参加过农事劳作,故而对田家生活有所了解和关注, 这为范成大介入田园诗的创作提供了契机, 也为他在《四时田园杂兴》中能形象得描写田家生活奠定了基础。
其次, 范成大好纪事、 喜谈述, 常常把风土笔记的文章作风带到诗中 他著有 《吴郡志》 、 《吴船录》 、 《骖鸾录》 、 《桂海虞衡志》 等多部地方志、 笔记, 可见,他常有记录风土笔记这样的趣向 而 《四时田园杂兴》 六十首中, 也有几篇起到了记录农事乡俗这样的作用再次, 志向高远的文人品格与虚伪的官场做派形成的尖锐的心理矛盾 纵观范成大官场一生,仕途相对顺利,政治地位也较高,人生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样功成名就的一生与中国传统的 “功成身退” 、 “欲回天地入扁舟” 的人生模式相结合, 形成了范成大的归隐情结 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与之相比, 则少了他这份平坦的仕途经历范成大是“功成身退” ,陶渊明是弃官归隐田园,两者都表达了对虚伪官场的抨击, 然而却有着不同的情感, 范成大归隐时内心是平静的,而陶渊明是不平静的 陶渊明是在官场失意之后, 想为自身找一个精神归宿, 借以安慰自己, 而范成大是为穷苦百姓鸣不平 多年的官场生活, 使他看清了朝廷的虚伪, 也深刻得体会到了百姓的苦难, 他在退出朝堂,归居田园之后, 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反抗朝廷黑暗, 不是激烈的, 却是深重的, 同时也成就了 《四时田园杂兴》的历史贡献。
2 《四时田园杂兴》思想特色2.1 对穷苦人民的同情范成大早年做官, 是一个比较正直, 有政治眼光的官吏 小时候的经历使他明白了劳动人民的苦难 当了官以后, 曾经出使金国, 也在很多地方当过地方官,看多了深受剥削的百姓 他对于这种社会状况深感担忧, 在回归田园之后, 这样的情况并未减轻 《四时田园杂兴》里那些同情人民,针砭时弊的诗,正是他对穷困农民同情之心的体现 他看到了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 《夏日田园杂兴》其五 )中的小妇,也看到了“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中的采菱人范成大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把南宋苛捐杂税的沉重和官吏的丑恶嘴脸写进诗里, 把农民的沉重负担展现给世人 因此, 在他的诗里,不仅指出了天灾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 也大胆的暴露官府的赋税和胥吏的敲诈勒索带来的雪上加霜这对于一个享受“皇恩浩荡” 、领受俸禄生活的退休高官来说, 这样的举动真的是难能可贵 从中也更能深刻得体会到他爱民思想的真挚2.2 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范成大笔下的田园, 是一个充满艺术的世界 不论是田园风光还是田园生活,都是生机勃勃的。
他描绘的田园风光, 色彩分明, 意象清新 如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蜒蛱蝶飞 ”有金黄的梅子, 雪白的菜花, 飞舞的蝴蝶 仿佛一张动态的美丽画卷, 有鲜艳的色彩, 有趣的动物, 将夏日的田园风光表现的令人向往 这些都是看似平淡的乡村日常景物, 是他身居官场时所未能看到的 这样的景致, 唤起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早年, 范成大到各地做官, 写过一些行旅诗, 抒写山川形势, 描写风土人情如《连日风作,洞庭不可渡,出赤沙湖》 : “沧洲寒食春亦到,荻芽深碧蒌芽青汨罗水饱动荆渚, 岳麓雨来昏洞庭 ”诗中对洞庭湖奇特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地描写如《大丫隘》 : “峡行五程无聚落,马头今日逢耕凿麦苗疏瘦豆苗稀,椒叶尖新柘叶薄 家家妇女布缠头, 背负小儿领垂瘤 山深生理却不乏, 人有银钗一双插诗中对风土人情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可见,他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是一直以来就有的回归田园后, 田园给了他更大的生命力量, 是他领悟到了官场生活不可能存在的率真和自然的情趣这种体悟促使诗人对田园有了新的认识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中描写了农村热闹的生活场景,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正是他对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 才让读者感受到了范成大田园诗更大的魅力3 《四时田园杂兴》的创作特色3.1 意象的选择与组合3.1.1 意象的选择《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分别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共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诗中的景物,多以农家常见的,习以为常的普通事物描绘勾勒而作者营造意境氛围的角度,则是以以下三类为对象的:第一类是本色的农村田园风光和闲时的农民田家生活,这类是恬淡闲适的如《春日田园杂兴》其十二: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桑树下面满地的绿色蔬菜,青嫩肥美,洗洗干净拿去卖,换来点小酒喝喝这里描写的是农人的一天, 不求富贵, 却也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小小的享受 桑下满目的绿色, 给人感觉清新的环境, 卖了再买酒, 充满了满足的快乐 将农家的生活表现的安逸娴静第二类是繁忙的农业生产劳动场景, 这类是辛苦却喜悦的 如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歌用朴实的语言, 从细微之处描绘农民劳作时的场景, 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前两句写农家儿女的辛勤劳作, 白天耕作晚上织麻, 充满了赞颂的感情, 后面两句写农村儿童帮不了大忙, 却也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流露了对农村儿童勤劳本性的赞许之情最后一句描写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学习种瓜, 把儿童天真烂漫, 淳朴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整首诗给人的感觉是活泼喜悦的,虽然劳动艰辛,可是农人们在艰苦中也有着自己的乐趣第三类是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这类是沉痛的 如 《夏日田园杂兴》 其十一:采菱辛苦废犁 鉏 ,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首诗的大意是, 因为没有耕地种, 只能把希望放在湖面上, 辛辛苦苦去采菱,采得手指都流血了,面容枯槁了,可是没想到,现在连湖面都要收租了范成大很直白的指责了统治者的苛捐杂税, 农民在这样繁重的剥削压迫下, 甚至已经没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血指” 、 “鬼质”这样的字眼都出来了,可见整首诗的意境是沉痛的3.1.2 意象的组合《四时田园杂兴》 变现出来的是一幅幅清新的农村生活图画, 范成大在意象的选择上,常以大量农村常见之物入诗,丰富多样,富有农家气息组诗中对农事、植物、动物、虫类、水果、农具等的描写真实地道,处处洋溢着农家生活气息。
如植物类的桑、麦、麻、稻、菱、橘、藕、桃、笋、芋、栗、杞、菊、芹、薤、莼菜、梅子、樱桃、菜花、槐叶、茭白、茅针、芙蕖等;动物类的鸡、蚕、马、牛、鸭、莺、犬、雀、蜂、蛙、鱼、蝴蝶、乌鸦、蜻蜓、蜩螗、檐蛛等;农村景物类的篱、炊、深巷、荒畦、柴扉等;农具类的缲车、连枷、绢机、 踏车等等 同时, 诗人还塑造了众多平常而又典型的乡村人物形象, 上到醉翁,下到孩童,有勤劳的采桑姑,也有买茶的商贾,也有催租的皂衣等等还有各类的农村风俗, 如祭社、 蚕忌等等 种类繁多的农家事物作为诗歌的意象, 使诗歌更加具体形象, 更具有农村的乡土气息 对于农村景物如此细致的描绘, 诗人俨然是一个农人这些意象的选择, 对范成大营造田园诗歌意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不同的意象组合方式, 能够更好的把握意境, 拓展意象的深度和广度 在 《四时田园杂兴》中,主要有这样几种意象组合方式:其一是并列式组合 并列式意象组合方式是指各个意象之间是平行、 平等的关系如《春日田园杂兴》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首常常被用到的诗歌中,范成大把“梅子” 、 “杏子” 、 “麦花” 、 “菜花” 、“篱” 、 “蜻蜓” 、 “蝶”这几种意象组合在一起,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从颜色、 大小、 生长时期这几个特点可以推测出描写的时间, 写的是夏季南方农村的景物,有花有果、有形有色。
“日长” 、 “无人”加上之前对于时间的推算,应该是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蜻蜓”和“蝶” 给原本安静的景致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