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地理实习报告.pdf
11页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带队教师:组别:实习时间:班级:姓名:学号:一、 前言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地貌景观,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异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 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土壤植被等的观察、描述、分析、资料整理,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3. 实地认识峨眉山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实习时间: 2013年 5 月 31 日至 6 月 11 日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实习路线:云南曲靖——四川乐山市峨眉市(经成昆线)——乐山——峨眉山——四川成都 (成乐线)——都江堰青城山——云南曲靖 (经内昆线)带队教师:张晶香、陈习琼、施玉、马美、李波二、 实习内容(一) 乐山大佛1、大佛概要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 通高 70.6 米,肩膀的宽度是 24 米,头的直径 是 10 米,耳朵有 7 米长,嘴巴和眼睛的 长度是 3. 3 米, 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 6 米,颈高 3 米,指长 8.3 米,仅一只佛 足就宽 5.5 米,长 11 米,从膝盖到脚背 28米,头上的发髻有 l021 个。
乐山大佛 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 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 1200年了大佛两侧的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 乐山大佛就 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大佛位于凌 云山西面的阴坡上, 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 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 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因此, 岩石风化较缓慢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 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 层、9 层、18 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 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 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 计是非常科学的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 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 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 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 年的维修 1982 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 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 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2、大佛的来历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 和明代彭汝实 《重修凌云寺记》 等书记载,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 年) ,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 年) ,历时 达 90 年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 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 具传当初每当汛期, 山洪暴发,洪水便似脱缰的野马, 横冲直撞,常常毁坏农田,倾覆舟楫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 佛来镇住水妖 海通和尚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积少成多,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 问题3、相关的传说乐山大佛耸立江边,一千多年来,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 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第一次显灵是60 年代,人们没有东西吃,许多人都 饿死了,佛不忍心看就闭上了眼睛第二次显灵是70 年代,国家好几个领导人 都去世了,佛心里很难受就流眼泪了第三次显灵是2000 年,佛看见了人们的 生活越来越好了,佛心里很高兴,头上就显出金色的光环二) 峨眉山1、峨眉山的基本情况峨眉山是仙的世界,佛的海洋大江东去,佛祖西来”,大自然以它那 鬼斧神工的创造力, 雕刻出峨眉山水的清秀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距今 约两千万年前地壳演变史上的喜马拉雅运动,造就了地球上最年轻的喜马拉雅 山,同时也造就了雄伟的峨眉山。
峨眉山核心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 最高峰万 佛顶海拔 3099 米,其地质地貌独特,生物土壤气候垂直带明显,形成繁多的动 植物种类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加之人文历史悠久, 宗教文化浓厚,内涵丰富, 构成了峨眉山 “雄、秀、神、奇、幽”的特色,素有“植物王国” 、 “动物乐园” 、 “地质博物馆”、“仙山佛国”之称,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难怪明代诗 人周洪谟在诗中赞叹: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供奉普贤菩萨著称 峨眉山有着悠久的 人文历史 据现有考古资料表明, 早在 1 万年以前, 这一区域内已有古代先民的活动进入文明社会,有文献、史迹可考的人文历史已有二千多年在如此漫长 的历史时期, 古代先民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佛教的 传入,寺庙的兴建和繁荣,又使峨眉山这座雄而秀的“蜀国仙山”增添了神奇的 色彩;佛教文化,构成了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礼仪、音 乐、绘画等无不展示出自身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和鲜明色彩目前,全山有僧尼 约 300 人,大小寺庙近 30 座,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清音阁、华 藏寺等,寺中常年香火不断,香客不绝。
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遗存、神 秘的佛门文化2、峨眉山地质峨眉山的地质演化史,概括起来,就是“八亿年的孕育,七千万年的成长, 二百万年的春风时雨和潜默移化”在数千万年的演变过程中, 经历无数次强烈 的地壳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在国际上划分的13 个地质代中,除缺 失中、晚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因此 被誉为“地质博物馆”其主要特征(1)、地质时代沉积地层较多峨眉山的地质基底是元古代晋宁期花岗岩,上覆沉积地层厚达8000 余米 峨眉山景区面积 154 平方千米(不计外围保护区域) ,在此有限面积内出露地层 有元古界的震旦系,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下统),二叠系,中生界的三叠 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的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占有世界地层 13 个系中的 10个系;地方性地层组亦达30 个以上, 且有以峨眉山的地名命名 的标准地层剖面 11 个此外,还有以峨眉山命名的“峨眉山花岗岩”,以及以 峨眉山地名命名的罗汉坡虫等数十种古生物化石如此齐备、典型的地层为我国 的其它各旅游名山所不及2)、地质剖面典型且配套完整峨眉山有麦地坪前寒武系 - 寒武系、张山 - 新开寺古生界、挖断山上二叠统、 龙门洞三叠系、 荷叶湾 - 凉水井中生界 -新生界等五处典型地质剖面。
它们的地质 年代基本相互衔接, 配套较为完整, 这一现象为我国各大风景名胜区所少见其 中,麦地坪剖面以海相连续沉积突出,曾作为国际地质标准剖面—金钉子剖面的 候选地点;龙门洞三叠系剖面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同期变形构造等之多样, 沉积相的鲜明、典型,早已蜚声国内外3)、断块构造突出,推覆形迹宏伟峨眉山区域内断层纵横,褶皱多因而破坏全山被断层分割成洪椿坪、万年 寺、新开寺等断块切断主体构造峨眉山大背斜南段的北东向峨眉山大断层,为一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破碎带宽100 余米,最大断距 4000 米左右,规模宏 大,且具有持续不断推覆的特征 峨眉山主体断裂和次级断裂构成明显的X型共 轭特征,成为研究地壳变形构造的良好场所4) 水文地质景观丰富多样由于岩性与构造的多样性,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水文地质景观, 尤以泉为突出 依出露条件,峨眉山有侵蚀泉、裂隙泉、断层泉、喀斯特泉等多种泉水龙门洞 泉、龙洞泉、鱼洞河泉、泉北堰泉等喀斯特大泉最为壮观,涌出量之大可达每秒 1181升它们或潜于深涧,翻波涌浪;或悬于高崖,飞珠溅玉且有“云外流 春”的优质饮用矿泉—大峨寺玉液泉;医疗效果好的两河口氡水温泉3、峨眉山地貌由于多样的岩石地层与地质构造,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断块抬升的差异,以 及寒冻、流水、喀斯特化等外力的作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峨眉山地貌。
它具有 以下主要特征:(1)、地貌类型多样,组合巧妙按成因分类,峨眉山区有构造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喀斯特 地貌、丹霞地貌、构造剥蚀台地地貌、 重力地貌等, 此外还有待研究的冰川地貌, 其地貌类型堪称多样, 在我国风景名山中是不多见的上述地貌彼此镶嵌、 巧妙 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山地景观由于山区坚硬的玄武岩、石灰岩、白云岩、石 英砂岩等分布广泛,且断裂发育,因而各种地貌组合中不乏奇峰、怪石、幽谷、 峭壁2)、陡壁地貌宏伟壮观峨眉山区坡度大于55°的陡壁地貌,主要分布于金顶以东,北起连望山坡, 南至万佛顶以南的鸡公啄一带 这一带主要的峭壁有舍身崖、 长寿崖、观音崖等, 绝壁高 500 至 2000 米不等,十分宏伟壮观其中最为雄险的舍身崖,相对高差 2000米左右,由 4 级绝壁构成从山麓的灵岩寺仰望舍身崖,白色崖壁与苍翠 植被交错出现,形成“灵岩叠翠”之奇观舍身崖绝壁之高,接近于南美罗奈马 山的绝壁( 2700米左右),而远高于国内旅游名山的绝壁,以险著名的华山的 绝壁不超过 600 米;以宏伟著名的武夷山晒布岩仅150米高,武夷山的莲花峰绝 壁也只 300 米高3)、层状地貌巍然矗立全峨眉山共有 5 级剥夷面,形成 5级大的“台阶”。
它们从上到下是:金顶 - 万佛顶剥夷面 (3000-3099 米)、雷洞坪剥夷面 (2400米)、大坪剥夷面 (1500 米)、新开寺剥夷面( 1000米)、五显岗剥夷面( 700米)由于山前的峨眉平原相对下降, 因而山地层状地貌显得特别高耸挺拔从山麓平原仰望峨眉山, 多 层层状地貌巍然矗立4)、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峨眉山的碳酸盐类岩分布面积占全山面积的60% 左右,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泛核心区域的洪椿坪一带,峰丛地貌达20 余平方千米,石笋沟尤为精彩,根 根石峰如绿色玉笋沿沟排列, 美景如画 峨眉山的溶洞呈多层分布, 山麓罗目镇 一带,从当地河面上至125 米高处,分布有 5 层溶洞峨眉山核心区域,有海拔 490 米、505 米 、1790米、2400米等多级溶洞分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九老洞, 长度达 1505 米,是一个复杂的洞穴系统5)、众多峡谷地貌奇异、幽深峨眉山峡谷众多,各有特色白云峡“一线天”的幽险,清音阁峡谷的急流 搏击,龙门洞峡谷的清泉奔涌,五显岗峡谷的深嵌河曲,净水峡谷的幽长,张沟 峡谷的幽深(谷深600-2000 米),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峨眉山峡谷风光之美6)、 古老地层的丹霞地貌峨眉山存在有丹霞地貌,它分布在净水二陡岩、五显岗、擦耳岩等地。
二陡 岩丹崖赤壁高达 270 米,十分宏伟壮观,而且形成的地层是2.25 亿年前早三叠 世沉积的飞仙关组紫红色砂岩, 不同于一般由白垩系、 老第三系或侏罗系地层形 成的丹霞地貌 它的地层, 比由白垩系地层形成的武夷山丹霞地貌的地层,要老 0.9 亿年这样老的地层形成丹霞地貌,在全国并不多见4、峨眉山土壤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 源 峨眉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显著的气候特征以及其复杂的成山环境为峨眉山土 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正是这些特殊的成土要素,使得峨眉山土层垂直地 带谱明显,有利于进行土壤研究和观察本区在受东南风的影响下,降水充沛, 湿度大,属我国亚热带湿润气候, 地带性土壤为中亚热带黄壤和红壤由于其所 处地理位置和垂直海拔, 使土壤的垂直分布现象异常明显其主要土壤类型有以 下几种:(1)潮土、紫色土(垂直带海拔: 600米以下)分布范围:峨眉山师范学校附近的丘陵坡地与乐山大佛寺、乌尤寺一带特征: 1 )潮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耕作方便、适种面宽、是 省内的粮油高产土壤2)紫色土:一般含碳酸钙,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 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 厘米,超过 1 米者甚少。
2)、山地黄壤垂直带海拔: 600~1500米分布范围:峨眉县、万年寺一带特征:黄壤质地一般较粘重,多粘土、粘壤土黄壤呈酸性至强酸性、湿度 大,黄壤表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