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B超检查结果分析.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1252946
  • 上传时间:2017-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 B 超检查结果分析[摘 要]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的影像学状况,以便在治疗中减少易诱发的疾病方法:对 1 255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肝胆 B 超检查,并行有关项目的比较结果: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 B 超检查结果的异常阳性率为 39.28%,脂肪肝的发生率最高为 24.70%,占整个阳性率的 62.88%异常阳性率因年龄、病程的长短不同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年老和病程长者阳性率较高,而阳性率与性别、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不同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药物性内脏疾病,尤以肝胆显著,必须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时防治[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肝胆 B 超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而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致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尤其对肝胆的影响明显本文对 1 255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 B 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与肝胆 B 超异常发生率的相关性2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入组患者为本中心四个男女混合病区 2003 年 1 月至 2006 年 9 月间住院的病程≥2 a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 1 255例,其中男 773 例,女 482 例,所有患者住院或门诊服药时间≥2 a;年龄 19 岁~76 岁,平均年龄(29.24±7.56)岁,其中年龄≥50岁者 241 例,年龄<50 岁者 1014 例;病程 2 a~36 a,平均病程(8.22±4.16) a,其中病程≥5 a 者 472 例,2 a≤病程<5 a 者 783例;以阳性症状为主的Ⅰ型患者 803 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Ⅱ型患者 452 例。

      所有病例均分别先后服用过舒必利、奋乃静、氯氮平、维思通、舒思等抗精神病药物排除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长期饮酒、血液病、发热等疾病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 SONOLZNE Adara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2.6 MHz~5 MHz,所有检查均由同一医生操作,受检查者禁食≥8 h,取仰卧位、左右侧卧位、俯卧位,B 超影像学诊断依据吴乃森主编的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1] ,分析方法:构成比及卡方检验32 结果本组患者肝胆 B 超检查发现异常者 493 例,阳性率为39.28%2.1 不同部位异常患者的分布情况 本组结果发现单纯性脂肪肝 287 例,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 12 例,脂肪肝合并胆囊炎 8 例,脂肪肝合并胆囊息肉 3 例;肝弥漫性改变 20 例,肝囊肿 11 例,肝血管瘤 5 例,肝胆管结石 5 例,肝硬变 1 例;慢性胆囊炎 57 例,单纯性胆囊结石(多发、单发)34 例,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 29 例,胆囊息肉 11 例,胆囊腺瘤 6 例,胆囊胆泥淤积 4 例,可见,脂肪肝的发生率最高,共 310 例(24.70%),占整个阳性率的 62.88%,肝脏 B 超主要表现为肝区局限性或散在性不规则的回声增强、减弱、变粗、变细、光点密度增加。

      2.2 不同病程、年龄、性别患者的阳性率比较 见表 14表 1 不同病程、年龄、性别患者的阳性率比较(略)注:年老和病程长的患者肝胆 B 超结果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年轻和病程较短者(P<0.05) ,而男、女性别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2.3 精神分裂症 Ⅰ型和Ⅱ型患者阳性率比较 本组Ⅰ型患者肝胆 B 超结果异常阳性率为 40.59%(326 例),Ⅱ型患者阳性率为36.95%(167 例),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62,P>0.05)3 讨论肝胆是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分解代谢的主要脏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肝胆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尤其是肝脏影响明显目前,正常人群脂肪肝的发生率为9.28%[2] 本文对 1 255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肝胆 B 超检查结果分析,肝胆异常的阳性率为 39.28%,而脂肪肝的发生率最高为 24.70%,占整个阳性率的 62.88%,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此与5精神药物对肝脏的损害率高[3] ,影响肝脏的功能,干扰肝脏对脂类的代谢和转动,造成肝内脂肪大量增加有关,因而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肝内脂肪超过了正常含量的 5%或 1/3 的肝小叶被脂肪沉积,形成脂肪肝,同时,脂肪肝的高发还与抗精神病药物对机体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有关[3] 。

      本组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和病程组的患者肝胆 B 超检查结果异常阳性率明显不同,年老者(≥50 岁)和病程长者(≥5 a)异常阳性率显著为高,可能是由于年老者,肝胆功能衰退,容易受抗精神病药物毒副作用的损害;病程长者,精神和行为退缩较突出,生活自理能力差,容易获得各种疾病而使肝胆受损的机会增多最为重要的是,年老和病程长者,总体病期较长,受长期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影响时间长而肝胆损害程度增大有关,然而,异常阳性率在男、女性别及精神分裂症各分型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学者认为,当肝脏发生轻微病变,肝功能尚未发生阳性反应时,B 超因其先进的显像技术,使肝脏的不同切面直接显示在荧光屏上,能够直观、清楚地看到肝脏的大小、形态结构,肝细胞本身状况以及肝内血管走向、运行情况,从而有效地做出诊断[4] ,但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 B 超改变,目前尚未概括出特异性指标从本组结果看,肝脏 B 超的改变多表现为肝区局限性或散在性不规则的回声增强、变粗、减弱、变细、光点密度增加,其病理原因主要是作为半抗原的抗精神病药物或其代谢物,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抗原,经巨噬细胞加工后被免疫细胞识别而导致过敏反应,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间微胆管胆汁6郁积,形成肉芽肿[5] ,这种病理改变均可引起肝内密度和声阻的较大变化,从而破坏了正常肝脏的显示规律,如上肝区 B 超的改变虽然不具特异性,但能进一步证实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胆的损害。

      从上可见,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定期做相关的检查,防止并及早发现和治疗药物性内脏疾病参考文献:[1] 吴乃森. 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 M].第 2 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5 345.[2] 杜进和,贾申田 .天津地区脂肪肝患病状况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1998,7(2)43 44.[3] 张继志,吉中孚. 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副作用[M].第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13.7[4] 赵佩伦 .精神病 100 例肝脏 B 超与肝功能对照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1999,31(2):143.[5] 孔林林,胡春华. 服用精神药物的精神患者与正常人肝脏 B 超结果分析[J ].河北精神卫生,1993,3: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