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策略探究.doc
5页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策略探究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 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并体验成 功的愉悦,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得到全面的发 展一、因材施教策略1. 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知识的转载者,教师是用教材教, 而非教教材授课之前,教师必须立足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深入 研究、挖掘教材的内涵在读懂和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敢于跳出 教材,活用教材,其至可以和学生一起研讨开发校本教材在处理教材时,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按知识体系进行归纳和调整,针对某单元围绕学生 身边的热点焦点问题,将生动的人生体验(如军训、志愿者活动)和设计 文化主题活动案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整合其他学科来丰富我们 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和牛•活的问题,从而 使我们的教材变得有骨有肉、有感情,体现信息技术教育与时俱进的人文 性、科学性和社会性2. 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现有的班级授课情况下,要让不同 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分层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 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1) 教学目标的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结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差 异,设置弹性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 学目标,学有所得,体验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2) 教学过程的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操作示范制作成详细的图文资料、 视频录像等放在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类比、联想、尝试 和教师的讲解实现知识的过渡和迁移对于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可以 通过教师的示范、小组内同学的互助、教学示范录像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 知识与操作技能;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他们, 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创新;鼓励他们充当课堂的“小先生”,辅 导、协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3) 任务练习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有弹性、有梯度的练习和任务,一般情 况下我们可以设置基本任务、进阶任务和拓展任务如在八年级《添加演 示文稿内容一拒绝电子垃圾,绿色的呼唤》中,我是这样进行任务设置的 基础任务一:文木占位符后插入文字(电子垃圾的概念)、艺术字(拒绝 电子垃圾口号style)。
基础任务二:插入文本框并进行属性设置(文本框 内容:你是如何拒绝电子垃圾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任务三:插入图片、 剪贴画并进行美化(环保标记或活动照片)进阶任务:插入自选图形使 图片显得更有个性和特色拓展任务:围绕如何拒绝电子垃圾活动的图文 进行创意排版在前面的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中,学生都是在半成品的基 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拓展任务更好地激发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创作激情和继续探究的欲望,学生 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4) 教学的分层対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木操作比较好的同学,我们主要采用的 方式是点到为止,重点是学法方面的指导,并适当提高任务的难度和 要求,给与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可 以观看学习网站的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引或视频,或教师局部广播教学;对 于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小组内一对一帮扶,最后 才是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对于他们,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中以鼓励、表扬为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 习的自信心5) 把握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导向功能,开展分层评价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存在差异,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的不同,我们在进行评价时,不能用单一的衡量 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待课堂表现较好、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既要表 扬也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更好地认清自我对待大部分学生,我们 多用肯定的方式评价他们,同时要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困难)的突破 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更多的要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通过及时的口头表扬、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拍拍肩膀、热烈的掌声 等方式肯定他们取得的进步,让他们重获信心,受到鼓舞,从而取得长足 的进步二、 先学后教策略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只是一门会考科目,不纳入中考分数,学校不可能 安排课余时间给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学生也不重视,没有预习、复习的 意识和习惯我们只能在课堂有限的40-45分钟里要实效这里提倡的先 学后教,指的是课堂内的先学后教,而不是课外的先学后教先学,指的 是在课堂中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利用学习网站上教师准备好的图文 并茂的操作指引、操作示范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究, 先练习体验后教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口学情况进行点拨和分层指导 先学后教首先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的思考权、表现权、体验 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质疑、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和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是为了不教” 的最终目的。
三、 小组合作与竞争教学法结合策略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 受益时,小组合作程序是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在合 作前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并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确保小 组各成员各有所责、各尽其能,避免小组的任务由小组长或个别成员代劳 或全权包办的情况竞争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制定(或与学生共同制定)相关的评价量规和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激发 初中生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意识可以组内组员之间竞争、小组与小组 之间竞争,通过边竞争、边学习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有竞争,就冇输赢,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牛对待竞争及竞争结果的心 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责任编辑潘孟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