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研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666791
  • 上传时间:2022-06-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幼儿园入园初期适应研究    幼儿,指儿童从三岁到六或七岁这个时期,这个时期,既是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期,又是开始进入幼儿园学会约束自身行为的时期,这一阶段幼儿的教育对其将来的成长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并开始形成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这一过程称为小班入园初期幼儿适应过程本文将以案例分析,探究入园初期幼儿适应方法一、案例描述乐乐(化名),女,2014年出生,2017年9月入小班,在家情况比较稳定乐乐未读幼儿园之前由妈妈和奶奶共同照顾,刚入园时表现出对幼儿园生活的极度不适应由于平时较少和小朋友玩耍,身边的人一直是妈妈或奶奶,乐乐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同学交往二、案例分析案例1:不愿吃饭到吃午饭的时间了,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安排座位当老师叫乐乐入座的时候,她却不愿坐下吃饭老师耐心地询问乐乐原因,乐乐也不愿说话后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们才知道乐乐从来没有自己吃过饭,在家里都是妈妈或奶奶手把手喂饭的此案例凸显日常生活中乐乐的自理能力较弱究其原因,是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没有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意识因为家长悉心的照顾,乐乐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不可能会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会基本生活技能。

      案例2:家长焦虑乐乐入园第一天,哭闹不止,一直央求着要回家那天是奶奶送她来上学的,奶奶真是走一步路回一次头,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走出幼儿园的大门,听见乐乐的哭声,竟然又折回来了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乐乐的哭泣,奶奶马上就把乐乐带回家了事后我们和乐乐奶奶通了,表示她这样带孩子的方式是错误的,久而久之就改不了了奶奶也表示歉意,说其实自己也知道太溺爱孩子一番沟通后,奶奶表示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和别人相处由此案例可知,奶奶在照顾乐乐的时候,是极其溺爱的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案例3:缺少運动一天,饭后老师带小朋友散步,回来的路上有一洼小水印,涉水处大约有四十厘米宽到了考验他们勇气的时候了前面的小朋友一个个跳过去,跟着配班老师往前走,队伍最后面的是乐乐,乐乐用求助的眼光看着班主任老师老师却假装没有看见,故意把乐乐留在后面乐乐急得在后面大喊:“我怎么办呢?”老师折了回去,说:“没关系,你一定能行!”乐乐听了老师的鼓励,勇敢地跳了。

      此案例是乐乐在运动中的表现——缺少运动、缺乏自信通过多次观察,老师发现乐乐跟妈妈上幼儿园多半是抱在手里,慢悠悠地走上楼乐乐一直生活在家长的保护之下,很少有挑战自我的机会,在困难面前她极不自信,不敢尝试经过将近三个月的适应期,在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家长的热心配合下,乐乐有了巨大的进步面对老师,她不再害羞,会主动打招呼,问好在与同学熟悉后,乐乐一改内向的性格,会主动邀请伙伴玩耍其次,乐乐的自理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乐乐已经是班里穿衣服最快的孩子,在做完自己的事之后,乐乐还会主动帮助别的小朋友看到乐乐的蜕变,妈妈和奶奶都非常欣慰经过这件事,乐乐家长意识到过去的教育误区,明白给孩子独立自主空间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三、解决策略从乐乐的个案分析中可见,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家庭有更好的条件提供给孩子,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长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宝贝身上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方都做出努力,通力合作,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1.加强家园联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2.亲近孩子,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首先,对于新入园幼儿来说,“家”是最有安全感、亲切感的地方用幼儿喜欢的色彩明亮耀眼、外形夸张逼真的图案来布置活动室或教室让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就看到一个新鲜而美丽的环境,从而萌发上幼儿园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要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情绪,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幼儿说几句悄悄话等,都可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

      此外,正向教育会给幼儿积极的行为暗示正面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动机和兴趣,在幼儿园,老师对乐乐多采取鼓励引导,看到她的点滴进步都会及时予以表扬,当乐乐能够勇敢地爬上绳梯、会和小伙伴一起分享玩具时,老师都会给予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在额头上贴一个贴花由于自己的表现得到老师的肯定,乐乐会主动地重复正确的行为,进行自我强化,好的行为坚持下来就成为了习惯作者简介徐欣(1988.08—),女,汉,江苏泰州,本科,二级教师,泰州医药高新区康居新城幼儿园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