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考鲁迅作品研究.doc
13页引言鲁迅的世界观即自然观,历史观前后期的不同鲁迅在前期即1927年前,在口然观上是一个唯物主义 者,而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上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后期即 1927年后,由于事实的教训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逐步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鲁迅的文艺观前后期的不同鲁迅一贯强调文学与现实社会的密切联系,强调文艺的 社会作用他前期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有 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作用,后來由“为人生”的文学发展 为无产阶级文学,认为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翼,文 学应为解放全人类的理想而斗争鲁迅多样化的艺术方法从艺术方法看,早期接受了拜伦等“摩罗”派诗人的浪 漫主义,后又接受了果戈理、显克微支的现实主义,乃至安 特莱夫的''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的思想因 此,表现在鲁迅的创作中,艺术方法是丰富多彩的既有以 现实主义为主的《呐喊》《彷徨》,又有以浪漫主义为主调的 《故事新编》,还有充溢者象征主义色彩的《野草》矛盾、巴金对鲁迅的评价才厉在《精神的食粮》一文中说:“鲁迅是思想家,同 时也是艺术家在现代中国,没有人能像他这样深刻的理解 中国民族性,也没有人能像他这样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与拥 戴。
“他的小说和杂文,教育了现代中国无数的文艺青年 止在成长途上的文艺青年固然从鲁迅的文学遗产中得到教 益即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长的即成作家,也正在鲁迅的 文学遗产中继续得到教益比他年轻16岁的我,不消说, 是从他那里吸取了粘神粮食我常常想,每读一次鲁迅的作 品,便欣然有得,再读,三读乃至数读以后,依然感到一次 比一次有更多更大的收获他的作殆之所以经得起咀嚼其 唯一的原因是,就是因为他的作晶的粘深与博人,就是因为 他既是思想家,乂是艺术家巴金在思想上和创作上受到鲁迅的影响也很大他在 《忆鲁迅先牛》一文中说:“1925年8刀,我第一次來北京 考大学,住在河北沿一•家同兴公寓因生了病我没有走进考 场,半个月中始终伴过我的就是一木《呐喊》在这苦闷寂 寞的公寓生活中,正是他的小说安慰了我这个失望孩子的 心,我第一次感到了,相信了艺术的力量儿年中间,我一 直没有离开过《呐喊》,带着它走过好些地方,后来我乂得 到了《彷徨》和散文诗集《野草》,更热爱的熟读着它们 我至今还能够背出《伤逝》中的几段文字现在想到我曾经 写过好儿本小说的事,我就不得不感激这一个使我明白应该 怎样驾驭文字的人鲁迅先生原是一个普照一切的太卩11 o ” 瞿秋白对鲁迅的评价。
崔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所说:“鲁迅从进化 论到阶级论”了,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试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 动群众的真止的友人,以至于战士魯迅精神在于号召反抗, 推翻-切传统的至压的“东方文化”的国故個尸,他是真止 介绍欧洲文艺思想的第--个人,他的作品才成了中国新文学 的第一座纪念碑!”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 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 目标奋勇的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第一章鲁迅小说崇高的历史地位鲁迅小说的现代化内容:“人”的觉鲁迅小说表现在思想内容的现代化上其标志是“人” 觉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尊重“人”,以平等的态度 对待“人”,尤其是普通民众鲁迅小说的现代化艺术形式:白话小说;横断面写法;人 物性格中心;多样化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鲁迅的小说在艺术形式上也对旧小说进行了全面革新, 使“五四”开始的小说创作能以现代化的崭新而貌呈现在读 者而前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2. 鲁迅的短篇小说不是中、长篇的浓缩,也不是原原木 本、从头道来的流水账,而是截取牛活的片断,来显示现实 的全貌。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口 尽传秸神”,“以一篇短的小说而成为时代粘神所居的大宫 阙”这种截取生活片断,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写法,在“五四” 当时,无疑是对旧小说形式的一•次革命3. 鲁迅的小说突破了我国古代小说着重叙述故事情节 的模式,强调人物性格的刻画我国古代小说人都是说书讲 史的形式,十分重视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而鲁迅的小说却 不同,它車视人物性格的朔造尤其着重揭示人物的楮神世 界,从一个人物反映一个社会,一个时代4•随着内容和形式的现代化,鲁迅的小说在叙述方式和 叙事角度上也发生了变化我国I 口小说儿乎都是采用流水账 式的顺叙方式和全知全能的视角鲁迅的小说突破了这一单 一的格局,使叙述方式、叙述如度多样化它既有传统的叙 述方式,更采川了现代西方小说经常川的倒叙、插叙;既保 持有全知全能的视角,也采用了不少其它视角;既有第三人 称的描叔,也有很多第一人称的描叙鲁迅小说中的“我”的不同作用鲁迅的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极富独创性他的作品用第一 人称叙述的很多,但同是用第一人称手法,表现形式却又千 变万化,同中有异《狂人日记》是日记体,通篇是“我” 的内心独白;《孔乙己》也是用第一人称表述的,但与《狂 人日记》不同,“我”不是作品的主人公,而是穿针引线的 次要人物,作品是通过一个旁观者酒店小伙计“我”的冋忆 来展开对主要任务孔乙己的描叙的;《一件小事》也是第一 人称,通过“我”来展开情节,但这个“我”分量很重,他 不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作品通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同 车夫对比,将“一件小事”同“国家大事”对比,从而揭示 作品的深刻含义;《故乡》也是第一人称,但这个“我”更 富有抒情意味和哲理意味,通过“我”抒发了浓烈的诗情, 阐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祝福》是用倒叙手法,通过“我” 的回忆把祥林嫂一生的儿个生活片断组织一起,形成一个完 整的故事鲁迅继承与借鉴中外文学的经验,创作方法的多样化鲁迅的小说捉供了外为中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 鉴外国,发展中国新文艺的经验鲁迅在艺术上的创新,起 点是外国文艺学习,而落脚点却在民族化上他的一些小说 在艺术构思、艺术结构、表现手法和技巧上,明显地接受了 外国小说的彫响但是,用白描手法勾画人物,强调神似, 以形写神,以及作品的抒情性、讽刺性、哲理性上,乂完美 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国画、剪纸、古典小说及古典诗歌的优 良传统鲁迅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吸取其他艺 术方法的营养,使艺术方法多样化的经验鲁迅的小说是以 现实主义为主调的,但又吸取了浪漫主义、彖征主义等创作 方法的有益部分,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鲁迅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鲁迅与现代乡土小说流派) 鲁迅的小说创作对我国“五四”以来的小说发展中的一 个重要流派一一“乡十•文学”派的形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 川。
鲁迅在二十年代创作的《呐喊》、《彷徨》中的人部分作 品充满浙东绍兴一带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方色彩由 丁-作品思想深刻、格式新颖、技巧圜熟,是新文学中的经典 式作品,因此,它们的发表引起了不少年轻作者的仿效他 们凭借对口己家乡的牛活积累,纷纷写起了乡土小说,形成 了二十年代-个有相当影响的流派沈雁冰(矛盾)对鲁迅小说“新形式”的评价沈雁冰在一篇文章中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 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儿乎 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 的影响,必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 鲁迅小说真正称得上是现代化的文学作品A、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现代化方面,其标志是 “人”的觉醒B、其次表现为鲁迅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对中国旧小说进 行了全而革新,使“五四”开始的小说创作能以现代化的崭 新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具体说:1、 鲁迅是中国现代化文学史上用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 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2、 鲁迅小说釆用“横断血”手法,截収牛活的片断, 来显示现实的而貌不是传统小说从头道来的流水账式结构 方式3、 鲁迅小说突破了古代小说着重叙述故事情节的模式, 强调人物性格的刻画。
4、 突破了IH小说单一的线性叙事和全知全能视角,叙 事方式和叔述角度多样化第二章鲁迅小说创作的准备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好友徐寿裳探讨国民性问题他曾与好友徐寿裳探讨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怎样 才是理想的人性(国民性)? 2.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 么? 3.它的病根何在? ”《罗摩诗力说》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内容:1.鲁迅针对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情况捉出文艺家必 须“樱人心”的重大使命2. 鲁迅认为文艺的性能与其它科学不同,它是以触动人 的情感为其特征的3. 文艺不仅以触动人的情感为特征,而II它同样能显示 生活的规律、人生的真理4. 鲁迅指出文艺是为人生的意义:1.1907年写的长篇文艺论文《罗摩诗力说》中, 深刻地阐述了伟大的诗人(文艺家)、文艺作品对于一个国 家、民族的垂大作川2. 介绍拜伦、雪莱等19世纪欧洲儿个积极浪漫主义的 诗人,赞扬他们“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革命精神和“不克厥适敌,战则不止”的顽强意志提出他们的共同态 度是“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反映了反封建、反 外族统治、要求民丄解放的思想,强调了文艺在振奋人心的 改造社会中的鼓舞力量3. 捉出封建思想是求口由求解放的严重思想障碍:“苟 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 怒其不争。
4. 文章呼唤:“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 表示热烈期待着在中国也能出现上述诗人一样的“粘神界之 战士”,以打破中国的萧条5. 同时期待在中国出现“第二次维新”,以改良当时市 于黑暗统治所造成的落后于世界的状况鲁迅创作的知识准备1、鲁迅青少年时代酷爱读书,他曾自白:“少喜披览古说”鲁迅写文章时,一些历史故事、寓言典故,信手拈來, 涉笔成趣,即得力于此2、 鲁迅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在创作小说Z前,从浩如 烟海的古籍中搜集、整理了许多关于我国古代小说的资料:《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抄》,对鲁迅从 事小说及其它作品的创作也有极大的帮助3、 鲁迅曾大量阅读外国文艺作品,并且筹划翻译外国 小说集《域外小说集》,翻译虽不是创作,但翻译过程也是 一个学习过程,这对于后来鲁迅从事小说创作是大有帮助 的鲁迅生平思想发展脉络魯迅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大致口J以分为三个时期从青 少年时代到一九一八年《狂人口记》发表,是他的早期,这 是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期从一九一八年《壮人口 记》发表到一九二七年,是他的前期(也可以称作为中期), 这是他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度期从一九二八年 到一九三六年,是他的后期,这是他成为老练的马克思主义 者的成熟期。
《罗摩诗力说》的基本文艺观点和重要意义1、 鲁迅针对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情况提出文艺家必须 “樱人心”2、 鲁迅认为文艺是以触动人的情感为其特征的3、 文艺不仅以触动人的情感为特征,而II它同样能显 示生活的规律、人生的真理4、 鲁迅指出文艺是为人牛的1907年写的长篇文艺论文《罗摩诗力说》,深刻阐述 了伟大的诗人(文艺家)、文艺作品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 人作川,是鲁迅从爭文学创作之前写的第一篇文艺论文第三章《斯巴达之魂》与《怀旧》《斯巴达之魂》对旧小说的突破《斯巴达之魂》虽然是一篇川文言文写作的小说,但是 在艺术表现上却突破了 1口小说的格局,这不是原原木木,从 头道來,而是采用外国短篇小说的方法,截取战争牛活的几 个片断,“借一斑略知全豹”《斯巴达之魂》的浪漫主义风格《斯巴达之魂》是一篇有着浓厚浪漫主义情调的小说 情节和人物具有传奇色彩作品气魄宏伟、热情奔放、诗情 洋溢、文采飞扬,字里行间有一股不能遏止的激情在奔流 作者刻画人物时,时常借助艺术想象,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如渙烈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