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浅析.doc
4页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浅析【摘要】目的探讨特定的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40例不 孕症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共80例,实行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60例, 只进行常规护理健康教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两组患者的 焦虑抑郁情况,应用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进行t检验结 果干预组术后的焦虑值和抑郁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不孕症患者;护理;心理;生活质量;心理干预[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ct with specif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infertile patients. Methods 14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pi decl into two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a total of 80 cases accepted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care; while control group, 60 patients, only routine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analys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y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using the the quality of life scale to acsse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ps. and then to have a t-test. Results the value of postoperati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the control group (p[Keywords] infertile patients;care;psychology;quality of life;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两年而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
不孕症患者普遍存在 焦虑、抑郁心理,不孕症作为目前发病率逐渐增高的疾病,影响了相当多生育年龄夫妇的生 活除了躯体疾病外,大部分患者还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研究 关注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及护理提供 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木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40例不孕症患者,入选标准: ①符合不孕症诊断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两组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及职业相比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1. 2方法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有针对的特定护理干 预心理干预:采用接诊、答疑、定期授课和个别心理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时间为2周 心理干预包括:①通过集体健康教仃、义务心理咨询、座谈会、宦传栏等形式,普及生育保 健知识及心理保健知识,使患者保持恰当的期望值②根据患者的测评结果重点针对患者的 负性情感所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劝解、启发、疏导等方式进行个别心理干预,以提 供心理支持③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让患者表达出内心真实感受,并给予耐 心针对性的解答,及时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 关系。
通过与患者交流,给予精神安慰,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生活,解除紧张情绪④通过心 理疏导,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对 应激的认识水平,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⑤给患者听一些清新、恬静、舒缓的音乐,使患者 保持一个较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消除其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1]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组患者入院时分别采取焦虑日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rfl2名护 士进行测定,两种量表各含20条测量项目,每条项目按1〜4分,分为4级评分评定,累 计评分的总分为焦虑或抑郁值,累计评分的总分40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患者生 活质量评定参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质景量表,计算每个每个纬度中各条目计分之 和,得到8个纬度的粗得分,再将粗得分转换为0〜100的终得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 量越好L4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软件SAS6. 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景资料以土s表示,2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x 2检验,以P2结果2. 12组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见表1表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土s,分)组别SASSDS P值干预组(n二80) 31.5+4. 831.2+5.9对照组(n=60) 49. 3+3. 747. 2+4. 3 >0. 05表2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土 s)组别例数总体健康(GII)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 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干预组 8081. 1420. 1278. 517. 0078. 027, 1885. 606. 4282. 984. 3577. 246. 6286. 616. 2077. 325. 30对照组 6077. 257. 6071. 106. 3072. 088. 1079. 127, 0077. 427. 0872. 226. 3679. 966. 7870. 235. 94P3. 1不孕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就医群体,•来自家庭及社会的氏力、高额医疗费用及对妊娠 的迫切期望致使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2]。
攵性生殖系统与精神因素有着极为 密切的关系,过度焦虑、抑郁或紧张E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影响生育如焦虑可抑制 雌激素分泌,刺激催乳素分泌;紧张E使催乳素浓度增高,可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 放,抑制性笛体激素分泌,影响卵泡发育及排卵[3]焦虑是一种内心的紧张与不安,预感 将要发生的某些危险或不利的、不愉快的心境和体验,表现为过分担忧、紧张、恐惧或担心 焦虑自评量表常用于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症状的评定中本研究结果 显示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 效果明显;使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情感特点,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为期2周的心理干预后,其SAS及SDS评分较心理干预前明显下降, 说明恰当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对生育与不育有正确的理解,减轻患者由于不正确认知而产生 的烦恼、痛苦和社会羞耻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El信心和自尊心, 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不孕症的治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3. 2木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由于干预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简称Q0L)能够综合评价个体和群体 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和传统的健康评价模式相结合能更好的反映健康状况,己被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列为新的健康评价指标[4]不孕不育不仅仅是一种躯体疾病,而且牵扯 较多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一方面不孕不育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消极的心理 反应反过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5]可以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进行综合测量不孕症 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孕不育是一种生殖无能的状态,其治疗过程涉及患者最隐私的部位和 行为,渗透着患者最衷心的希望和最深刻的失望[6]而生育又牵扯到较多的家庭及社会问 题,因此不孕不育患者易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其生活质量不孕症对大多数不育夫 妇来说是一种心理创伤,是其生活中经历的最有压力的事件之一现代辅助生育技术作为先 进的新兴生命科学技术为无数不孕夫妇带来了希望,但辅助生育技术的复杂性和侵入性,以 及成功率偏低、费用昂贵等问题,也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心理压力,进而影响患者 的生理、社会状况,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景3. 3因此护理过程中成全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并分析原因,制定有效的护 理干预措施。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②应用心 理疏导的方法,向患者讲解心理压力与治疗效果的相互影响,使他们能够理顺自己的情绪, 以良好的心态应对检查和治疗③发挥各神支持系统的作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护士应 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他们社会支持在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情感 上的支持,使其能够感受到家人的照顾、朋友的关心和有人听她诉说,帮助患者克服日卑感 和人际交流中的各种障碍,积极寻找有效的社会支持网,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 持能增加患者被关注、受尊重、乐观的感受,促进积极的心理调节,对提高不孕症患者的生 活质量发挥正性的积极的作用[7]④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层次,采用通俗易懂 的语言讲解孕育健康知识,详细介绍不孕症的各种治疗方法、检查目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 为患者提供就医指导,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 效能参考文献[1] Wischmann T, Stammer II, Scherg II, et al.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2tics of infertile coup les: a study by the Heidelberg Fertility Consul ta2t ion Service [J]. Hum Rep rod, 2001, 16(8):1753 -1761.[2] 杨林芝,王冬梅.心理治疗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结局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38(7):430-431.[3] 张玉新.不孕症妇女的心理和心理卫生[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 17:360.[4] 王乐三,孙振球.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研究及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3, 10(1):120-123.[5] 李明.不孕(育)患者心理特点及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 105(7):444-446.[6] Stotland NL. Psychiatric issues related to infertility, rep roductivetechnologies, and abortion[J]. Prim Care, 2002, 29 (1):13-26.[7] 刘晓燕,张丹,王英.动力原理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04, 4(9):2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