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府瓷器【华贵精良的内府刻书(清宫典籍文化简介之四)】.docx
2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内府瓷器【华贵精良的内府刻书(清宫典籍文化简介之四)】 清康熙年间皇帝颁旨设立武英殿修书处,下分监造处和校刊翰林处监造处由皇帝任命的王公大臣负责,下设档案房、书作、印刷作、铜字库、露房等,负责内府图书的雕版、印刷事宜校刊翰林处设总裁、提调、总纂、纂修、协修等官,负责内府图书的校刊、装潢事宜 清廷内府书籍的印制,有着严格的管理程序一部书籍是否印行,先由大臣上奏皇帝,皇帝同意后再组织纂修班子着手纂修,纂修总裁官往往是皇帝钦定就是在从着手预备到全书完成的这一漫长过程中,皇帝也是时常过问,亲临现场,解决问题嘉庆十四年〔1809〕,武英殿为刻印《续三通》进呈皇上:“前经呈进《钦定续三通》样本,时奉旨:著刷印、装潢、陈设、杉木板、石青杭细套、石青杭细面、页连四纸,书各二十部赏用纸合背蓝布套,古色纸面,页榜纸,书各三十部今已刷印,装潢完竣,恭呈御览请将连四纸书各二十部,按例交勤懋殿拟处陈设,其榜纸书各三十部,按例交军机处拟赏以此谨奏〞〔《嘉庆十四年五月八日折》〕由此可知,内府书籍的纂修、缮写、印刷等等,都要不厌其烦地上奏皇帝,一一奏请,不得苟且。
清宫武英殿印行的书籍,以书品华贵、版印精良而享誉天下清初内府承袭明宫遗风,以方长形宋体字刻印书籍康熙中期以后,始用欧体和赵体字刻书这种字体秀雅,间架疏朗,配以内府精致的榜纸、黄纸、开化纸印刷,赏心悦目,世称“康版〞〔见图一〕清代学者评云:“自康熙三四十年间,颁行诸本以来,海内好书有力之家,不惜雕费,就摹其本之欧字,见宋字书置不挂眼,盖今欧字之精超轶前后之世,宝惜之,必曰康版,更在宋版之上矣〞〔《不下带编》卷四〕 乾隆年间,又增设了聚珍馆清廷有名的“聚珍版丛书〞,就是出自这里这时,内廷图书的印制,不仅是刻印,而更多是排印聚珍版丛书就是用木活字印刷的〔见图二〕在图书装帧方面,从康熙到雍正、乾隆,也是日趋讲究,豪华高档〔见图三〕 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