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ppt

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1044391
  • 上传时间:2017-09-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8.0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11分)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文本解读注释:①无赖:顽皮,可爱辛弃疾《清贫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此处诗人将花儿比作活泼可爱的小孩②恼煞:恼:烦恼煞:很,极恼煞,即很令人烦恼,此处反说,意为惹人喜欢③绿樽:酒杯,即美酒④禁春:消受春光;留连春景⑤刺眼:谓触目,接触到视线⑥乌巾:黑头巾,即乌角巾古代多为隐居不仕者的帽子文本赏析 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这满杯的美酒应该终日痛饮,我满头白发正该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好好地享受 石角钩破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绿得刺眼,让人眼前一亮何时我才能居住在这片竹林,戴上隐士的黑头巾隐居于此? 诗人面对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并且求仕于长安而未果,故而借惜花之情、寻幽之意寄托感慨。

      古人云:“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煞人’,正见其爱煞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说得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解析:诗中花无赖,藤梢新,是典型的春景;“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不是春去夏来没有“春去”,更无“夏来”,所以错误C,,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B.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C.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王象巽《游曲江》)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解析:A项是说当年的燕子也寻不到它的旧巢,因为这里苔深草盛,繁华不再C项“韦曲”“杜陵”都是唐代长安城郊的游览胜地,而今“文物尽”,且很多“可儿坟”映入眼帘,没有热闹,尽显荒凉,正是“兴亡之感”B、D项都在赞春景之美;E项在借杜诗说终南隐居之事,也没有“兴亡之感”答案:AC,,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解析: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使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求仕于长安而未果”,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自然之极,这种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均有可能,不过对自然美景的不舍倒是真实可感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答: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