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考试试卷D卷 附解析.doc
5页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考试试卷D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2、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A、夸美纽斯B、亚里士多德C、赫尔巴特D、卢梭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4、中学生晓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赛,组成了航模小组他们为了在大赛中表现出色,达成了共识:牺牲各自的一些课余休息时间,放弃各自的一些爱好,以规范自己的参赛行为这种情况,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 )A.教师促成 B.群体促成C.任务促成 D.自我促成5、李哲爱好广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他面临的冲奕是(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超避式冲突D、多重超避式冲突6、布鲁纳认为学生具有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及( )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A.互惠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7、发达国家已经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式8、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9、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B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10、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 )A、适应 B、对比C、联觉 D、后像11、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12、晓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 D.具体思维13、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哪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A、教学知识能力B、教学反思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D、教学操作能力1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
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15、提出普及初级教育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任务是近代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记》C.《教育论》D.《教育漫画》16、德育过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1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18、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A.学科课程B.拓展性学科课程C.辅助性学科课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9、李哲爱好广泛,恰逢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他面临的冲突是( )A.双趋式冲突B.双遘式冲突C.趋思式冲突D.多重趋势冲突20、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21、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B、杜威C、赫钦斯D、泰勒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2、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4、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3、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4、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l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2、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 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 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 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 “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答案:A内部、不稳定、可控2、C3、答案:D4、C5、A6、A7、B8、D9、B10、C11、A12、B13、D14、A15、B16、【答案】A。
解析:“一分为二”即要求辩证看待问题,辩证看待学生的过与失,凭借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故本题选A17、答案:C18、【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研究性学习从课程形态上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9、A20、B21、答案:B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答案:这句话是片面的学习活动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学习过程,智力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影响着人掌握知识的深浅、速度和灵活性但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收到智力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良好的环境,学校教育,还有主观能动性等因素都在共同的作用于我们人的学习成绩,所以这句话太片面2、(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品德形成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等;内部因素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智力因素、情绪因素、情感因素等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教育对象对社会规范的态度和体验即为情感情感是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3、此题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
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4、【解析】错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识、记忆、理解等能力,比如记忆广度等,在性质上即属流体智力其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们也发现,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智力比较的基础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正确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
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