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洮南天恩地局王府衙.pdf
2页天恩地局王府衙洮南古城,大家常常听到蒙古王爷、封建军阀大帅们种种的奇闻轶事,每当人们看到城中那些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建筑都深深地为洮南一府管五县、军管镇守关东13 县的历史而感到无比骄傲如今,百年的大帅们已成为历史,可那些威严屹立或阿娜巧卧着青堂瓦舍们,依然尽情地展示着古城所曾经拥有过的灿烂与辉煌 天恩地局 ” 是座落在洮南老城中心区一处精巧的建筑群,它以特有的阴柔与高耸雄健的“ 老吴大楼 ” ①遥相呼应, 成为洮南古建筑一条街上的璀璨明珠据称,公元十七世纪, 清廷为笼络蒙古族上层人士而采取“ 羁縻怀柔 ” 的手段,在蒙地设盟、 旗行政机构且互不干涉隶属1891 年,扎萨克图郡郡王乌泰因私自开放荒原土地、私吞荒银被革职留任,以观后效1902 年,清廷决定开放洮儿河、蛟流河沿岸的千里荒原,并在今郑家屯设立了蒙荒行局,1903 年蒙荒行局迁至沙鸡毛头,并将洮、蛟两河流经的沙鸡毛头改称为双流镇在此期间,乌泰借开发洮、蛟两岸千里草原之机,以方便办公的名义在洮南设立蒙荒行局办事处,实际上是想为自己建一处“ 王府行衙 ” 乌泰聘请了参与修建沈阳清故宫的建筑名师,仿照北京王府的建筑式样和格局大兴土木、耗银4 万余两,修建了这座蒙古王府。
1906 年乌泰因开边、垦荒“ 有功 ” 受到清廷褒奖,并拟恢复其王爵之位于是,光绪钦赐长九尺、 宽三尺的手书金匾一块,上刻镀金阴文 “ 天恩地局 ” 四个欧体大字, 被乌泰悬挂于行局的正门之上,由此这座对外称蒙荒行局的王府便被世人传称为“ 天恩地局 ” 天恩地局 ” 设计古朴庄严、结构严谨、布局巧妙,为三进王府衙门式建筑它坐北朝南,面临着当时最为繁华的商贾云集熙熙攘攘的兴隆街,正门是一座迎面“ 金狮造壁 ” ,壁顶为雄浑的 “ 金狮斗角 ” ,两侧八字型马道汇于中门,门楣之上便是那光绪御书的 “ 天恩地局 ” 金匾,门后巨画屏风《兴安万丛山》掩饰着威严的正堂庭院主体为四合院式建筑,精巧别致,四面各为五间硬山大脊的青砖瓦房,房顶一抹为“ 雁式滚脊小青瓦 ” ,檐溜瓦头也均采用“ 雄狮瓦当 ” ,与影壁雄狮斗角相互呼应,浑然一体,显现出蒙古民族强悍尚武的精神内涵四面的回廊前,各竖有六根大红漆明柱,透出肃穆之气,天井中间有十字方砖甬路相通,两侧遍植奇花异草、翠柏苍松正堂东西两侧各有便门通向后庭内宅,五间同样风格的青砖瓦房静卧在后廷的园林之中,散发出幽雅恬静的桃花源般的田园韵致辛亥革命爆发后,乌泰投靠了住在库伦(今乌兰巴托)的哲布丹尊活佛,被哲布丹尊封为“ 进攻中华民国第一陆军总司令” 。
1912 年 8 月 20 日,乌泰在距洮南北约90 公里的葛根庙发布了《东蒙独立宣言》,随后调兵遣将发动三路大军直逼洮南府时任洮南镇守使的吴俊升巧唱了一出“ 空城计 ” ,亲率大军向乌部发起攻击并将乌部团团围困在葛根庙,后因吴俊升的姨太太喜得贵子, 吴俊升为积阴德大发慈悲,放弃了全歼乌泰的计划,乌泰才得以趁机逃进大兴安岭深处的索伦吴镇守因平定 “ 乌泰事件 ” 有功而被加升为 “ 威虎将军 ” ,至此 “ 天恩地局 ” 也便被收归洮南府所有1946 年 1 月,解放战争时期,辽北省委、政府、军区迁驻洮南时曾在“ 天恩地局 ” 办公同年成立的辽吉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也均在此设址办公,当时的省委书记就是陶铸同志同年7 月 28 日,东北局西满分局书记李富春在“ 天恩地局 ” 组织召开县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全国土地改革会议精神,时至此时,这坐历经百年沧桑的“ 天恩地局 ” 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遗憾的是当年光绪帝御赐的“ 天恩地局 ” 金匾,早已在1931 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洮南时不幸失落,至今仍下落不明 相传,也就是在“ 天恩地局 ” 门前这条兴隆街上,镇守吴俊升兴高采烈地骑马逛来,突然一声莽撞的吆喝“ 豆! --腐” 把他吓了一跳,他拔出手枪命令随从将卖豆腐的按在当街,“ 叭” 的一声枪响那人应声倒地,吴大帅仰天大笑:“ 呜—妈啦巴子你吓我一跳!我也吓你一跳”。
如今 ,古城洮南的豆腐是依旧的细腻白嫩,而吴大帅却早已不在了,“ 天恩地局 ” 虽历经劫难仅存正院,但保存得依旧完好九十年代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电视剧《吴大帅传奇》时,还曾在此选景拍摄月余整个 “ 天恩地局 ” 占地约 6670 平方米,是古城洮南重要的古建筑群,它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洮南作为塞外名城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及丰厚的文化品位注① “ 老吴大楼 ” :曾任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在洮修建的公馆和商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