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地区城市建筑景观特色.doc
4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东北地区城市建筑景观特色摘要 受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东北城镇具有寒地性、边疆性、资源性、工业性、铁路主导性和文化融合性等基本特点,建筑与建筑群则具有阳光院落、规整外廊、实体墙体、坡式屋顶、偏暖色调、公共空间室内化等共性特征本文针对当前城市特色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达到增强文化个性与魅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的目的关键字 东北地区;城市建筑特色;城市文化;建筑文化 东北,又叫关(指山海关)东或关外,系中国东北部的简称,其所涵的范围古今并不相同,今在行政区划上是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所辖的地域国土面积80万k㎡,在东北地区生活着47个民族,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聚焦地新中国,东北地区以“工业摇篮”,“共和国长子”的名义,作为新中国老工业基地,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屡立奇功;如今,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指引下,它又在新时代再展雄风东北地区城市发展历程1.1古代城市 东北地区的古城,有遗址可考的较为重要的约有150余座,古代先民活动的区域多为松辽平原、黑龙江鸭绿江流域以及兴安岭、长白山山脉各民族的人民多集中在这些地区,保持着较高的密度由于受到政权更迭,都城迁徙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东北古城体系曾现出时间上的不平衡性,虽然有的时期统治强盛,但随后又走向衰落,总体上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多数东北古城的政治,军事功能大于经济功能空间布局也比较简单,基本采用了中原城市的模式一般都因地制宜,随水而建,因而形态各异在建筑风格上:既融入关里汉族建筑的影响,又保持原民族的一些形态特征1.2近代城市 东北地区近代城市是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方资本的逐步输入和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在辽河流域,渤海沿岸和铁路沿线兴起并发展 1931-1945年,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资源,实行殖民统治多数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停滞,严重受阻 由于受到西方和日本文化影响,一些城市和建筑的功能和形态产生了新的变化,殖民地半殖民的色彩浓重1.3现代城市 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东北地区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现已形成三大城市群,包括辽中南城市群,昌吉城市群,哈大齐城市群东北地区城市建筑特色 城市建筑的特色是指城市建筑独有的独到独特之处包括功能特色,格局特色,景观特色,文化特色等东北城市因区域、地理、经济等因素,自身具有独特的寒冷性、边疆性、资源性、工业性等特色2.1东北地区城市特色 寒冷型东三省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 边疆性东北三省皆为沿边省份北与俄罗斯相邻,东南与朝鲜相伴。
资源性东三省自古以物产丰富号称资源性城市约占89座城市的1/3资源枯竭,处于转型期的城市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风貌 工业性东北地区被称为“老工业基地”,多数城市是工业城市或工业为主导产业之一的城市工业景观城市是这些城市独特的风景线 铁路主导性日俄殖民时期,铁路作为生命线,其沿线空间形态及附属地区成为重点规划内容 文化融合性东北地区的文化和东北人精神蕴涵着大度,热情和包容城市建筑上体现多元文化的交融2.2东北地区建筑基本特色 受城市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和地理、气候、历史文化、产业、生活因素的制约,东北的建筑、建筑群及其环境常具有以下特点: a.阳光院落建筑日照间距大,为争取避免向阳的室外舒适热环境,居住建筑间常组成院落,并适当封闭,或全封闭或南敝北蔽,东北大院即典型形态 b.规整外廊建筑外廊简单,底层一般不架空,以减少热耗,不设骑楼,争取日照 c.实体墙面建筑立面一般不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以实墙开洞口为主,有厚重感 d.坡式屋顶多以坡屋顶为主,且坡度较大,既有利于保温,又防止积雪,同时可以丰富天际线 e.偏暖色调建筑色彩偏好以暖色为基本色 f.公共空间室内化为了防止严寒气候侵扰,常开辟室内化的城市广场,步行商业街和城市花园。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哈尔滨金安欧罗巴广场2.3东北地区城市建筑文化特质 城市建筑的特色是城市文化特质,文化个性与魅力的体现具有魅力的城市和建筑都具有文化个性与风格,同时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征、民族特征、景观特征和民俗特征东北城市与建筑的文化特征与魅力也往往体现在冰雪文化、产业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等诸多方面 东北地区主要受中原主流和西方列强文化影响,中原文化包括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关东文化形式土著文化以辽文化,高句丽文化,金文化,满文化等为主要组成核心;中原文化则是由历代流入及中原移民引入,以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为主关东文化:为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从而形成以满汉交融为主要特征的关东文化 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少数民族、满汉聚居各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积淀并体现在东北城市建筑的建筑风格、设计手法和装饰细部上如:作为满文化的代表,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就是典型的代表八角重檐攒尖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大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象征”八方归一”是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巧妙结合典范东北地区城市建筑特色建设的问题3.1问题 东北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大拆大建,破坏历史真迹,使城市记忆消失。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也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历史见证,遗憾的是在“旧城改造”中人为破坏的事情屡见不鲜现代建筑体量高大,位于中心上,远远超过文化遗产的视线控制范围,破坏原有城市的轮廓天际线,原有建筑群体的形象与新建筑的强烈对比和冲突,成为城市建设与建筑景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b.贪大求最,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有的城市为了早日形成新型商业主轴,不惜拆毁许多原有的并未破败的住宅楼,力求在短时间内用新建的高楼大厦“摆满”商业主轴,以达到快速改变城市形象的目的 c.模仿复制,不求创意,城市面貌趋同忽视本地的特色元素,盲目照抄照搬外地外国的样式,以致城市建筑失去特点成为各国建筑设计的练兵场没有与特有的地域文化,气候环境结合设计 d.繁琐装饰,过度包装,炫耀浮躁,哗众取宠有的企业为张扬财势,不惜工本,在其新建大楼的房檐,墙面,门窗套,屋顶上挂满雕塑,几乎找不到一块平整的实墙面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大概可归于以下三点: 一、是某些决策者好大喜功,主观臆断,以权代法常见的情况是:一届政府一套规则一套政绩工程 二、是房地产开发商商议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不惜损害公众利益 三、是规划人员自身修养和技术功力欠缺,设计周期短,疲于应付,难于精品。
综上所述: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东北地区,它的历史应成为自身建设发展的血脉,源泉,不应抛弃自身优势,追逐城市的大众化,避免城市千篇一律强调建筑地域性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塑造建筑,最终达到塑造城市的目的参考文献:汤世安.东北城市规划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侯幼彬.中国近代建筑总揽.哈尔滨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