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所字结构”源流的思考(教师论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4436220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所字结构”源流的思考【正 文】提要 汉语中的“所字结构”,其來源甚早,有人主张将其中的“所”字视 为代词,也有人视为助词H前学术界对这种“所”字形成原因的研究还较薄弱本文从这种“所”字形 成、发展源流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它原本是一•个名词,后來由于汉语语序结构模式的代换,逐渐蜕变成了 一个助词性的语言成分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对于这种用法 的“所”字,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结论颇多分歧,尤其是对这种“所”的來源,人们所做出的 研究还很薄弱《中国语文》从今年的第二期开始设立专栏,就古代汉语的教学语法系统展开讨论,其中有 两篇文章(郭锡良先牛《关于建立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浅见》、王克仲和黄珊先牛《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刍议》)都谈到了 “所”字词性的归属问题笔者对这个问题也产牛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现发表出來供研 究者参考,并求教于方家汉语中有大量的虚词都是从实词演变而来的,促成这种演变的因素很多而 其中最基木的一个因素就是特殊的语境对词义的浸染,先秦的表示指代意义的“是”,到后來蜕变成了表示 判断意义的“是”,就是一个较能说明问题的例证所”字有“处所”义,以这一意义为基点,又衍生岀 “场合”、“地位”、“位置”、“本分”等名词义,这是容易被理解的,但它又是如何衍牛出被人们称作 “所字结构”的这种“所”的特殊用法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谈谈在上古汉语中存在过的-•种特殊的词 语组织方式。

      《诗经•葛覃》:“施于中谷毛亨传:“中谷,谷中也《诗经•柏 舟》:“在彼中河毛传:“中河,河中"在《诗经》中有大量的“中逵”、“中林”、“中露”等 “中……”式结构的词语,也有“泥中”、“桑中”、“丘中”等为数不多的“……中”式结构的词语,这两 种结构异曲而同工,“中谷”与“谷中”具有完全相同的表意功能,它们都属于偏正结构,“谷中”是前偏 后正,意为“谷之中”,“中谷”却是前正后偏,同样是“谷之中”的意思中”字作为一•个表示名物的 偏正结构中的“正”的一方,却经常处于它的修饰语的前面,这种情况反映出一个事实:即在远古汉语中, 存在过-些特殊的方言分支,这些方言的显著特征就是在语序上与其它方言存在着大量的对立i直到孔子 的时代,他还在说“中道而废”,而在《战国策》中则说“迎君道小”在各种方言的融合与兼并中,以“中 道”为代表的这些方言分支显然逐渐泯灭了,它们的语序特点在后世的汉语中只留下了一些败鳞残甲除 “中……”之外,在古代汉语中还存在着大量与现代汉语相对立的各种语序结构,例如:1 •尔瞻《诗经•小雅•节南山》:“民具尔瞻”2•是问《左传•僖公四年》:“寡人是问”3. 自与《史记•萧相国世家》:“有恶自与” o4•忠以《国语•晋语》:“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与詹同。

      5•子男《汉书•李广苏建传》:“武子男元与安有谋最能体现这种语序结构模式的是上古吋代人物的称谓,例如:6. 王季《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史记•周本 纪》:“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季历”在继位后被称为“公季”,后人又尊称为“王季”,“尧” 称为“帝尧”,“桀”称为“滂桀”,都是同类型的例子7. 斗谷於菟《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 於菟这位“斗子文”曾经被老虎哺乳,按照今天汉语的词例,可以名之为“於菟谷”,但按照当时楚国 方言的习惯,却名Z为“谷於菟”根据汉语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这种词序对立的事实,我们可以推测,在远古的 汉语中并存过两套不同的词序体系,这两套体系经过了长期的融合和竞争,其中的一•套体系处在被不断淘汰 的过程中《诗经》中既有“小河”,也有“泥中”,这就是它们融合共存的证明后来“中河”这种结构 的用例在汉语中逐渐减少,这就是以它为代表的语序体系处在被淘汰的过程中的证明在以“中河”为代表 的一套语序体系中,最先被淘汰的就是这种“先正后偏”的名物词语结构,除了 “中原”、“上游”等少数 词语以“化石”的身份幸存在现代汉语中之外,这种结构的大淘汰早在《诗》、《书》之前就已经基木完成 To在这种被淘汰的语序体系中,被今人称作“代词宾语”(为了讨论的方便,笔者只是姑且借用这个术语) 的语言成份的位置具有较强的顽固性,“是以”的说法最终被“因此”全部取代,“吾谁欺”的说法被 “我骗谁”取代,这已经是很晚的事了。

      基于以上的认识,回过头來再讨论名词“所”的虚化过程,这对我们 能有一定的启发《诗经•郑风•大叔于田》:“献于公所这里的“公所”是“公Z所” 的意思公所”不能说成“所公”,这说明“所”字和名词构成偏正结构的名物词语时,己经没有了 “所 +名”这样的结构形式(我们推测这样的结构形式在汉语中曾经有过),但如果和所相配的是i个表示动作 的词语的话,它们在构成偏正结构的名物性词语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例如:1. 《左传•桓公十三年》:“不书所战,后也杜预注:“公后地期而及 其战,故不书所战Z地2. 《左传•文公二年》:“吾未获死所”我们把“不书所战”改成“不书战所”,句子的意思还是没有变,从今天的 眼光來看,“不书战所”反而比“不书所战”更能排除歧解,不劳杜预再把句子转述为“不书所战之地” 很显然,例1中的“所战”和例2小的“死所” 乂是一组互相对立的偏正结构,“所战”义同“战所”, 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语序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与“中河”和“河中”的关系并无二致,“所战”这种偏 正结构是属于那个正在被淘汰取代的语序体系Z中的如果我们把视角建立在这个基点Z上,然后再来观察 古书中的实例,得出的看法就会与前人有所不同。

      下面再分析一些例子:3. 《左传•昭公四年》:“冀之北土,马之所牛,无兴国焉这个例子中的“所牛”和上文提及的“所战”可以类比,“所战”即“战 场”,“所牛”即“产地”,这样解释,意思非常豁然把“马之所牛”改说成“马之牛所”,丝毫也不悖于 原文的意思有人说:“所字作为辅助性代词,所代的是某种动作的对象这种观点显然经不起“马之所 牛”这类句子的检验也有人说,“马之所牛”可以理解为“马之所于牛”,这也显得十分勉强如果我们 把“所牛”看作是“牛所”的逆序形式,是远古的一种语序体系的遗存,那么以下的--些例子也就因刃而解T:4. 《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5. 《左传•襄公十四年》:“今官Z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 ”6.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 避风雨也7. 《管子•轻重甲》:“山林范泽草莱者,薪蒸之所出,牺牲之所起也8. 《吕览•论威》:“行不知所之,走不知所往9. 《战国策•秦策》:“赵氏,中央Z国也,杂民Z所居也一种语法结构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和准确理解,是因为它在语言中具有普遍 性,有无数的语例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同鸣共振,但它在语言中是处在一种被对立的语序体系所淹没的境地 时,情况就很不相同了,语例的稀少孤立使它失去了被人们理解的土壤条件,对它的误解也就会随Z而产牛。

      请看下面的儿个例证:1. 《诗经•商颂•殷武》:“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郑玄 笺:“……曰商王是吾常君也2. 《诗经•秦风•小戎》:“骐貓是中,g 骊是膠孔颖达疏:“骐马骗马是其中,谓为中服也,gud@①马骊马是其務,谓为外骄也"3. 《左传•昭公十六年》:“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 君子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孔疏:“家贫无贿不为难,立于职位而无善名是为身之大 患 事人国爱小国不为难也,无礼以定其位是国之大患《殷武》中的“曰商是常”,转换成现代的语序是“曰常商”,其中的“常” 是动词《小戎》小的“骐貓是中”,意为“中骐貓”,句中的“中”字也是动词《左传》原文的四句 话,整理成后代的语序就是“侨闻君子非难无贿,患立而无令名侨闻为国非难不能事大字小,患无礼以定 其位郑玄和孔颖达在这里都未能把握住原文语序的特殊性,所以其注解便都出了偏差孔颖达讥i肖服虔 “尚未能离经辨句”,而他自己在这里却也犯了类似的错误象“曰商是常”、“立而无令名之患”,这样 的语序组织形式在汉唐以來的口语中实际上己经被淘汰殆尽,由于失去了供人们理解的土壤条件,所以才再 三地产牛着对这些组织形式误解的情形。

      根据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新词的产牛总是以旧词为基础的,词义的繁衍变 化,大多遵循着事理和语理的逻辑,比如表示“处所”的“所”转而表示“地位”的意思,这是-•种顺情顺 理的发展,而有的词蜕变为别的新词则是由于特殊的语境对词义的浸染,是--种由于误解而发牛的不合理据 的讹变,比如先秦的表示指代意义的“是”在后来蜕变成了表示判断意义的“是”就属于这种情况再比如 今人把“乐于”、“鉴于”、“善于”、“苦于”等都看作是一个语言单位,《现代汉语词典》把它们都列 为条FI,其实在“善于团结群众”这一类句子中,“善”是一个形容词,而“于”和“团结群众”才构成一 个语言的分析单位,“善于团结群众”的语序可以调整为“于团结群众善把“于”字从“于团结群众” 小割裂出来而贴附到前面的“善”字上,从而产牛了 “善于”,这是很不合理的,但在一般人的使用感觉上, “善于,,又似乎成了一个声善节奏上的单位,从而登上了词典的殿堂汉语中的这类讹变现象是相当多的 基于这一认识,回过头来再分析“所”字意义与作用的演变,这对我们的探讨将会是有所助益的所+……”这种前正后偏结构的名物词语,作为j种早已被淘汰的语序体 系的遗存,由于它失去了群体共鸣的存在环境,便使人们对它的理解发牛了偏差,首先是对这种结构中的 “所”字的词义(处所)和地位(偏正结构中的正的一•方)发牛了误解。

      既然“所+……”的整体意义表示的 是一个名物概念,而处在“所”字后而的成份,意义都非常显豁,不容有歧解,人们便把这种“所”字误当 成了一个构造名物词语的助词性构件,试比较下面的两个例子:1. 《诗经•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牛2. 《左传•昭公四年》:“冀之北土,马之所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