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医学导论重点.docx
5页精品文档: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rehabilitation) 1■康复的定 义(的、职业的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和再训练,消除或减除病、伤、残者身 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康复 是使残疾人恢复功能、恢复权利的过程 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是现代康复的基 2.全面康复本 准则,应贯穿于康复医疗服务的始终主要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外伤活疾病而遗留的功能障 3.康复医学的定义 碍,并导致生活、工作能力暂时或永久性减弱或丧失的残疾人,使其功能得到最 大程度的恢复,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学科 :伤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能力减退的病伤残者、衰老所带康复医学的对象 4. 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人等整4.主动参与的原则 3.功能训练的原则 5.康复医学的原则: 1.早期治疗的原则 2.提高生活质量的原则 6.5.团队方式的原则体康复的原则萌芽期、形成期、确立期、发展期P (选择题)6■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9是从生 物、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 社会医学模式7. 生物心理和处理疾 病与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是指患者因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8.废用综合征全 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继发性结构、功能障碍:是指不正确、不科学的治疗方法导致的人为的继发性损害 9.误用综合征.1 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运动对骨的影响。
通过运动的刺激和增强骨营养代谢的作用,可促进骨的生A. 长发育,使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 突起明显等形态结构上的良好变化运动的压的刺激,使软骨细胞的繁殖、成熟、肥大加快,加之运动使血液循环改 善,骨获得充分的养料,从而向两端快速生长下肢骨变长,在身高体重的增长 方面表现尤为显著经常从事下肢活动,对下肢骨影响较大,反之对上肢骨影响 较大运动对关节的影响 B. 使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 1) 使关节面软骨增厚,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并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 2) 使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 3) 骨之间摩擦 使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 4) 摩擦 使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强,肌腱、韧带增粗,肌腱、韧带在骨附处直径增 5)大, 胶原纤维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增强,提高运动能力 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6)运动可以使肌肉结构、功能发生变化,使肌肉在神经系统C.运动对肌肉的影响 的支配下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 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运动可以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代谢旺 1) 盛,肌纤维数目增多,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肢体围度的大. 精品文档小可反映肌肉体积增大程度运动对肌肉力量的影响:每块肌肉中含有许多肌纤维,在运动时并不是所有 2) 肌纤维都收缩,只有一部分肌纤维接受神经冲动,发生收缩反应。
不收缩的肌左 纤维称为不动肌纤维,经常运动可以使参加收缩活动的肌纤维提高到 90%右,使 肌肉力量增大 运动使肌肉中脂肪减少:在不运动或运动较少的情况下,肌肉表面和肌纤维 3) 之间会有脂肪堆积肌肉内的脂肪在肌肉收缩时会产生摩擦,消耗能量,同时也 降低了肌肉的收缩效率运动可以减少肌肉的脂肪,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使肌肉内结缔组织增多:运动尤其是力量型运动,在肌肉反复收缩过程 4) 中,使围绕每根肌纤维的周围的肌膜和肌束周围的肌束膜变厚肌肉收缩的反复 牵引使肌腱和韧带中的细胞增殖而变的坚实粗大,提高抗拉断能力 运动对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运动可使肌肉中肌糖元、肌球蛋白、肌动蛋白 5) 肌红蛋白和水分等含量增加,使肌肉收缩能力提高,氧贮备量增加,力量增大 运动使肌肉中运动终板增多增大: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肌肉中的运动终板盘 6) 直径增大,运动终板核数量明显增多,有利于提高肌肉的活动能力 运动使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多:剧烈运动时,全身肌肉都参与活动,肌肉的活 7) 动量很大,供给肌纤维更多的营养经常运动可以使骨骼肌内毛细血管数量和分 支吻合支增多,提高肌肉的供血能力,有利于肌肉持续长时间的高负荷运动2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果使其耗氧量增加。
为适应, 运动对血液循环的调节 1) 心血管系统需要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液供应,满足肌肉组织的供氧,并带走过多的 代谢产物 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 2)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 化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外周血管阻力的降低两者比例适合 动脉血压的变化不大否则可发生动脉血压增高或降低的现象 心律受神经体液调节,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3)运动时的心率变化 心率的改变与运动强度有关,可用心率反映运动强度 运动时心脏舒张期延长、促进侧支循环,有利于冠 4)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状动脉灌注,保证心肌供血,提高心脏的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增强心脏功 能)等张 21)等长收缩: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变化的收缩(3.肌肉收缩的分类:() 等速运动:速收缩: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变化的收缩有向心和离心之分(3度 不变而张力发生变化的收缩有向心和离心之分:4.人体发育的基本规律 人体生长发育是同化和异化作用的结 ba 人体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 体生长发育不人体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ec 果生长发育的程序性和阶段性 d 同阶 段的特点: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运动、疾病、生活环 5.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境) :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发育的常见类型. 精品文档障碍,精神发育障碍,孤独症: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6. 神经细胞的功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部分除接受传入信息外还分泌激 1.素, 将神经信号转变为体液信号 神经纤维的功能:传递信号 2.绝 ed 物质代谢和营养支持 ab 修复和再生 c 免疫应答 3.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gK+浓度缘和屏蔽f稳定细胞外的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4.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躯体感觉,内脏感觉,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平衡 5. 感觉,嗅觉和味觉)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作用:6. )姿势的中枢调节,2)运动传出(脊髓和脑干的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1, 脑干对姿势和肌紧张脊髓的调节功能(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 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5 的调节(3)大脑皮质的运动调节功能(4 小脑 的运动调节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理论 7. 功能代偿:同侧功能代偿,闲置细胞及通路代偿,大脑半球间的联络代偿 1. 次要或协同神经代偿,功能豁免代偿 神经再生:再生长芽和侧枝长芽,突触更新和突触效率的改变,神经发生,2. 强直后增强 脑损伤后的修复过程:神经元死亡,早期即刻基因的激活,急性期中枢神经 3. 系统恢复的机制,急性期后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的机制 :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对抗独立期,适应期 8.康复对象的心理过程 :心理治疗常用方法 9.支持性心理疗法:解释,指 ba 心理分析疗法:自由联想,梦释,移情,解释行 为疗法:鼓励法,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自我调整法,c导,鼓励,保证示范 法 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残疾: 10. 不同程序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疾病,遗传性疾病,营养不良,外伤,理化因素残疾的原因 11. 残疾的分类 12.国际分类:残损、残疾、残障中国分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 疾、 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肢体残疾的分级 13.: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1.肢体残疾一级 偏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3)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 单全下肢和 5(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 双全上肢或双全下 7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双全臂缺失 四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部位(含)以上不同(8 肢缺失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部位缺失( :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2.肢体残疾二级 c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不能独立行走)b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a三 肢在手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双大腿缺失def 精品文档一级中的情况除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部位(含)以上不同部位 缺失(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外)g :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肢体残疾三级 3.)4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1)双小腿缺失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二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 5 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一肢功能 6)足跗跖关节部位(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二级中的情况除外重度 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阵碍基本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肢体残疾四级 4.立c脊柱强5a单小腿缺失b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厘 米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度45ed脊枚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凹大于 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h 失 f 单侧拇指全缺失 g 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两肢功能轻 j 身高不超过 130 厘米的成年人)能 i 抹儒症(类 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k 是研究人体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时,人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和时间的关系,【运动学】14 运动与 力的关系,伴随运动而发生的生理、生化等变化的学科:在伤、病、残的发生前后采取措 施,防止残疾及功能障碍的发 1.康复预防生、发展或减轻其程度 :康复评定是客观、准确地发现和确定障碍发生的原因、性康复评定的概念 2. 质、种类、特征、范围、程度以及预后,为康复预防和制定康复目标、康复治疗 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是康复目标得以实现和康复治疗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 )制定康复32)确定康复目标(1.康复评定的目的:()明确功能障碍情况(3) 76)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治疗计划(4)判定康复疗效(5)判断预后(为 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标准躯体,精神,言语,职业,社会方面 4.康复评定的内容: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半定量分析 5.康复评定的方法: :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文体疗法, 6.康复治疗的方法康 复护理,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社会服务,职业康复 :7.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 康复医学一般采用康复治疗组的方式,康复医师是组织者和协调人,主要成员包 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康复工程师、文体治疗 师和社会工作者。
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患者的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使康复的目标 8. 患者能够回归家庭的社会 要以功能障碍为基准,围绕康复所涉及到的问题提出治疗方康复处方的制定 9. 针、治疗训练的方法专业康复,社区康复,中间设施康复,远程康复 1.康复医疗服务方式的类型: 全员参ed方便、实用全面康复以社区为本2•社区康复特点:ab多部门合作c投 入少、效果好与 f社区康复的目标: 3.)使病残人在社会上能享受正常的公益服务机会,平等地享受入学和就业的(1) 使病残人能融入社会,通过社区内部改 2 机会,为社区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变 的方式促进和保护他们的人权,消除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障碍,真正地回. 精品文档)使病残人和慢性病人、老年人的身心得到康复通过康复训练和辅 3 归社会(助器具的使用,使他们日常生活活动能够自理,能够在社区内活动,与 他人互相沟通和交流社区康复的原则:4..以社区残疾人需求为导向提供 1)以社区为本 体现在:(1)社会化管理(2.社 区政府应当把社区康复服务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