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格生成技术(共37页).doc

38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27711247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8M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1 概述 计算流体力学作为计算机科学、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数学理论、计算几何、数值分析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它的发展除依赖于这些学科的发展外,更直接表现于对网格生成技术、数值计算方法发展的依赖在计算流体力学中,按照一定规律分布于流场中的离散点的集合叫网格(Grid),分布这些网格节点的过程叫网格生成(Grid Generation)网格生成是连接几何模型和数值算法的纽带,几何模型只有被划分成一定标准的网格才能对其进行数值求解,所以网格生成对CFD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CFD计算问题的成败一般而言,网格划分越密,得到的结果就越精确,但耗时也越多1974年Thompson等提出采用求解椭圆型方程方法生成贴体网格,在网格生成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先河作用随后Steger等又提出采用求解双曲型方程方法生成贴体网格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于计算格式和方法的飞跃发展,网格生成技术未能与之保持同步从这个时期开始,各国计算流体和工业界都十分重视网格生成技术的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非结构网格和自适应笛卡尔网格等方法,使复杂外形的网格生成技术呈现出了更加繁荣发展的局面。

      现在网格生成技术已经发展成为CFD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也是计算流体动力学近20年来一个取得较大进展的领域也正是网格生成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实现了流场解的高质量,使工业界能够将CFD的研究成果——求解Euler/NS方程方法应用于型号设计中随着CFD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深入应用,所面临的几何外形和流场变得越来越复杂,网格生成作为整个计算分析过程中的首要部分,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它所需的人力时间已达到一个计算任务全部人力时间的60%左右在网格生成这一“瓶颈”没有消除之前,快速地对新外形进行流体力学分析,和对新模型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还无法实现尽管现在已有一些比较先进的网格生成软件,如ICEM CFD、Gridgen、Gambit等,但是对一个复杂的新外形要生成一套比较合适的网格,需要的时间还是比较长,而对于设计新外形的工程人员来说,一两天是他们可以接受的对新外形进行一次分析的最大周期要将CFD从专业的研究团体中脱离出来,并且能让工程设计人员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去,就必须首先解决网格生成的自动化和即时性问题,R.Consner等人在他们的一篇文章中,详细地讨论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并提出:CFD研究人员的关键问题是“你能把整个设计周期缩短多少天?”。

      而缩短设计周期的主要途径就是缩短网格生成时间和流场计算时间因此,生成复杂外形网格的自动化和及时性已成为应用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单元(Cell)是构成网格的基本元素在结构网格中,常用的2D网格单元(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是四边形单元,3D网格单元(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是六面体单元而在非结构网格中,常用的2D网格单元还有三角形单元,3D网格单元还有四面体单元和五面体单元,其中五面体单元还可分为棱锥型(楔形)和金字塔形单元等a)三角形(b)四边形图1.1 常用的2D网格单元(a)四面体(b)六面体(c)五面体(棱锥)(d)五面体(金字塔)图1.2 常用的3D网格单元现有的网格生成技术一般可以分为:结构网格,非结构网格和自适应网格,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网格生成方法,如动网格,重叠网格等本文将重点介绍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因为这两种是CFD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网格生成技术图1.3 结构网格(左)和非结构网格(右)示意图2 结构网格结构网格是正交的,排列有序的规则网格,网格节点可以被标识,并且每个相邻的点都可以被计算而不是被寻找,例如i,j这个点可以通过i+1,j和i-1,j计算得到。

      采用结构网格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很容易地实现区域的边界拟合;网格生成的速度快、质量好、数据结构简单;易于生成物面附近的边界层网格、有许多成熟的计算方法和比较好的湍流计算模型,因此它仍然是目前复杂外形飞行器气动力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计算技术最成熟但是比较长的物面离散时间、单块网格边界条件的确定以及网格块之间各种相关信息的传递,又增加了快速计算分析的难度,而且对于不同的复杂外形,必须构造不同的网格拓扑结构,因而无法实现网格生成的“自动”,生成网格费时费力比较突出的缺点是适用的范围比较窄,只适用于形状规则的图形其发展方向是朝着减少工作量,实现网格的自动生成和自适应加密,具有良好的人机对话及可视化,具有与CAD良好的接口,并强调更有效的数据结构等结构网格主要分为常规网格、贴体坐标法(Body-Fitted Coordinates)和块结构化网格常规网格是网格生成技术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本章重点介绍后面两种方法2.1 贴体坐标法在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时,最理想的坐标系是各坐标轴与所计算区域的边界一一符合的坐标体,称该坐标系是所计算域的贴体坐标系比如直角坐标是矩形区域的贴体坐标系,极坐标是环扇形区域的贴体坐标系。

      贴体坐标又称适体坐标、附体坐标从数值计算的观点看,对生成的贴体坐标有以下几个要求:① 物理平面上的节点应与计算平面上的节点一一对应,同一簇中的曲线不能相交,不同簇中的两条曲线仅能相交一次;② 贴体坐标系中每一个节点应当是一系列曲线坐标轴的交点,而不是一群三角形元素的顶点或一个无序的点群,以便设计有效、经济的算法及程序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在计算平面中采用矩形网格即可,所以贴体坐标系生成的是结构网格; ③ 物理平面求解区域内部的网格疏密程度要易于控制;④ 在贴体坐标的边界上,网格线最好与边界线正交或接近正交,以便于边界条件的离散化生成贴体坐标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种变换,即把物理平面上的不规则区域变换成计算平面上的规则区域,主要方法有微分方程法,代数生成法,保角变换法三种2.1.1 微分方程法微分方程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基本思想是定义计算域坐标与物理域坐标之间的一组偏微分方程,通过求解这组方程将计算域的网格转化到物理域其优点是通用性好,能处理任意复杂的几何形状,且生成的网格光滑均匀,还可以调整网格疏密,对不规则边界有良好的适应性,在边界附近可以保持网格的正交性而在区域内部整个网格都比较光顺;缺点是计算工作量大。

      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结构化网格的生成方法,主要有椭圆型方程法、双曲型方程法和抛物型方程法2.1.1.1 椭圆型方程以求解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组为基础的贴体网格生成思想最早是由Winslow于1967年提出的1974年,Thompson、Thames及Martin系统而全面地完成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贴体坐标技术在CFD中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后,在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数值计算研究中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分支领域——网格生成技术文献中所谓的TTM方法就是指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生成网格的方法在(TTM系上述三人姓的首字母)用椭圆型方程生成的贴体网格质量很高,而且计算时间增加不多,不仅能处理二维、三维问题,而且还能处理定常和非定常问题,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双流道泵叶轮内三维贴体网格的自动生成用椭圆型方程生成网格时的已知条件是:① 计算平面上ξ,η方向的节点总数及节点位置在计算平面上网格总是划分均匀的,一般取Δξ=Δη=1(0.1或其他方便的数值);② 物理平面计算区域边界上的节点设置,这种节点设置方式反映出我们对网格疏密布置的要求,例如估计在变量变化剧烈的地方网格要密一些,变化平缓的地方则应稀疏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出计算平面上求解域的一点(ξ,η)与物理平面上一点(x,y)之间的对应关系,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a)物理平面(b)计算平面图2.1椭圆型方程生成网格的问题表述图示我们如果把(x,y)及(ξ,η)都看成是各自独立的变量,则上述问题的表述就是规定了一个边值问题,即已经知道了边界上变量(x,y)与变量(ξ,η)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当于第一类边界条件),而要求取在计算区域内部它们之间的关系① 从物理平面上来看,把ξ,η看成是物理平面上被求解的因变量,则就构成了物理平面上的一个边值问题:即已知道物理平面上与边界点(xB,yB)相应的(ξB,ηB),要求出与内部一点(x,y)对应的(ξ,η)在数学上描述边值问题最简单的椭圆型方程就是Laplace方程根据Laplace方程解的唯一性原理,可以把ξ,η看作物理平面上Laplace方程的解,即: (2.1)同时在物理平面的求解区域边界上规定ξ(x,y),η(x,y)的取值方法,于是就形成了物理平面上的第一类边界条件的Laplace问题② 从计算平面上来看,如果从计算平面上的边值问题出发考虑,则情况就大为改观,因为在计算平面上可以永远取成一个规则区域所谓计算平面上的边值问题,就是指在计算平面的矩形边界上规定x(ξ,η),y(ξ,η)的取值方法,然后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来确定计算区域内部各点的(x,y)值,即找出与计算平面求解区域内各点相应的物理平面上的坐标。

      实际上用椭圆型方程来生成网格时都是通过求解计算平面上的边值问题来进行的为此需要把物理平面上的Laplace方程转换到计算平面上以ξ,η为自变量的方程利用链导法以及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证明:在计算平面上与式(2.1)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2.2)其中 (2.3)从数值求解的角度,偏微分方程(2.2)的求解没有任何困难,它们是计算平面上两个带非常数源项的各向异性的扩散问题由于参数α,β,γ把(x,y)耦合在一起,因而两个方程需要联立求解(采用迭代的方式)在获得了与计算平面上各节点(ξ,η)相对应的(x,y)以后,就可以计算各个节点上的几何参数(xξ,xη,yξ,yη,α,β,γ)2.1.1.2 双曲型方程如果所研究的问题在物理空间中的求解域是不封闭的(如翼型绕流问题),此时可以采用双曲型偏微分方程来生成网格用双曲型偏微分方程来生成二维网格的方法是Steger和Chaussee于1980年提出的,随后,Steger和Zick将该方法推广到三维情况这种生成方法通常是物面出发,逐层向远场推进,适用于没有固定远场边界网格的生成,在二维情况下,其控制方程为: (2.4)第一个方程控制网格线的正交,第二个方程控制网格单元尺度的分布,Ω为单元面积分布函数。

      在η=0(物面)上给定网格节点分布作为初值,然后沿η方向逐层推进生成网格其优点是不用人为地定义外边界且可以根据需要直接调整网格层数;缺点是由于双曲型方程会传播奇异性,故当边界不光滑时,会导致生成的网格质量较差所以,该方法通常用于生成对外边界的位置要求不严的外流计算网格或嵌套网格2.1.1.3 抛物型方程采用抛物型方程来生成网格的思想是由Nakamura于1982年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生成网格的过程为:从生成网格的Laplace或Poisson方程出发,对方程中决定其椭圆特性的那一项作特殊处理,从给定节点布置的初始边界(设为η=0)出发,在ε=0及ε=1的两边界上按设定的边界条件(即节点布置),一步一步地向η=1的方向前进其优点是概念简单,通过一次扫描就生成了网格而不必采用迭代计算;同时又不会出现双曲型方程的传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