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贾作光蒙古舞的“老祖宗”.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2043386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5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贾作光蒙古舞的“老祖宗”1947年,24岁的他带着一身“小资”的毛病, 捂着鼻子进入蒙区,蒙语却因他有了专称舞蹈的词汇 “布吉格”1983年,60岁的他“不务正业”,引导年轻男女 “搂搂抱抱”,中国却因此成为国际标准舞比赛强国爱穿花衣裳,天气再热,也要在花衬衫外面加一 件洋气的小马甲;中午要午休,午休后还要喝杯咖啡; 爱自我感叹,“哎呀,我那时可年轻漂亮啦”,把从少 年到青年的照片装裱得工工整整,挂满工作室的过道 这是小资情调浓郁的贾作光爱模仿,学谁像谁,一分钟内能模仿好几种方言 轮流变换说;纵然84岁,仍有着小孩单纯式的语言和 动作,一点都不介意把他曾经的胆小嗅事告诉你,能 把你乐得趴下,说话还激情饱满,时不时起身跳上一 段,配合说话内容,这是骨子里透着乐观向上的贾作 光他不爱你插话,你插话,他会有些生气地摆手,“你听我讲嘛”,他要从他出生开始给你讲起;不过他 并不倚老卖老,他乐于听指挥,“贾老师,来一个动作! ” 他立马给你展示一个蒙古舞招牌动作,这是能说会道, 还有着老小孩脾气、活泼的贾作光办张“出国证”,去了解放区1923年,贾作光在辽宁沈阳“贾家园子” 一个富 贵人家出生逢年过节,家里经常来很多市井艺人, 舞狮子、扭秧歌、耍龙灯,还有大头和尚戏柳翠、划 旱船。

      3岁的贾作光看着高兴,从妈妈怀里挣脱,拍 着小手要跟人学他把写对联用的红纸沾湿,挤出红 水往脸蛋抹,再往耳际挂两个细尖的红辣椒,跟着开 始扭那个年代,学戏没出息,但贾作光的小脸蛋儿 看着着实可爱,家人边骂边乐呵年龄再大些,哥哥带着他偷偷溜出家去看戏,人 山人海,贾作光挤不进去,齐人大腿高的他着急地开 始咬人大腿,人家揪住他的耳朵骂他“小狗”,他“哎 哟哎哟”可怜样,“好叔叔好大爷”地求饶,这样,他 总能挤进去如愿以偿看到戏去了学校,他又喜欢混 在女孩儿堆了,和女孩们一起蹦蹦跳跳,带头跳当时 盛行的校园舞蹈《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我那时挺 可爱的,人见人爱”,贾作光甜甜地边笑边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家道中落,爷爷 和父亲相继辞世,母亲被迫给人帮佣,哥哥当了童工 当时贾作光高小还没毕业,先被寄养在叔叔家里,后 来又进雪花膏厂当学徒,给老板捶背倒尿壶,过早地 尝到了人生的苦味没有改变的是,贾作光依然爱蹦蹦跳跳,闲暇时 的爱好就是看电影,电影院有个狗洞,没钱买票,小 个头的他就钻进去,看了很多国内、国外的电影慢 慢长大,15岁那年,他得知株式会社“伪”满洲映画 协会(现今长春电影制片厂)招演员,师从亚洲现代 舞之父石井漠,这成为贾作光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事前得知先体检测视力,视力并不好的贾作光把 视力表背下来,体检通过;复试的内容是和音乐表演 “扑蝴蝶”贾作光不明白怎么跳“扑蝴蝶”,想起小 时候住的“贾家园子”种过很多花,架过很多葡萄藤, 夏天彩蝶纷飞,他和姐姐经常玩扑蝴蝶,便学生活中 的情景,“用双手扑,扑到了就高兴地拍手,然后假装 蝴蝶又飞走了,又接着扑”日本人“哟西哟西”称好, 尽管贾作光没能和上音乐,但还是被录取了贾作光的老师石井漠,这个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都曾留下名字的日本人教会了贾作光感知什么是真正 的舞台艺术,学会从大自然及生活中摄取素材,独创 性地表现人体韵律美和充分运用人体动作塑造鲜明的 舞蹈形象他为此也付出了艰苦的代价,15岁,正是 禧蕾初放的年龄,可是学舞蹈己经晚了贾作光腿不 够直,脚弓也硬了,为了矫正体形,他曾把双腿硬捆 在一起,几小时后放开已经不能走路贾作光如饥似渴地学习舞蹈,边学边创作上世 纪三十年代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渔光曲》,表现在帝 国主义的侵略下,我国贫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贾作光 的第一个舞蹈作品就是根据这部电影的内容改编他用白纸剪成云彩,用别针别在舞台蓝色天幕上; 用又硬又大的马粪纸壳剪出两片大船的模样,画上颜 色,再安两个辂辘,便成了渔船。

      凭想象,他再戴上 意大利式的大檐帽当渔帽,穿上现今都流行的肥腿裤 大肥袖的衣服当渔民服饰,“没有见过渔民,服饰上欠 缺渔民形象,但我愿意表现渔民的受压迫”,这样,他 完成了现代舞的第一次尝试此时的贾作光依然没有 想过当时的政治环境,“只是带着很朴素的同情心去表 现”,日本人说他“心坏了,开始懂得自己受亡国奴教 育了”1941年,抗战接近尾声,日本走向没落,开始在 东北征兵,贾作光知道当兵就是去当“炮灰”,体检中,他不再装自己视力好,体检不合格,他成了“国兵漏”, 留下了当劳工修战壕在这个过程中,他才接触到党 的地下组织,明白自己很可能修完战壕就被杀死,1943 年,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他办了张出国证”,从伪 满去了解放区抚平,“我不懂政治,但也知道如果自己 不走接下来的命运改造“爱资病”是痛苦的在北京,贾作光与一批北大清华的进步学生一起, 创作演出了《苏武牧羊》《国魂》《少年旗手》等一批 表现民族气节的舞蹈作品1946年,抗战结束后,为 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贾作光决定到哈尔滨的鲁迅 艺术学校,拜见我国著名的舞蹈大师吴晓邦,“我想请 他帮我成立作光舞蹈团”吴晓邦是浙江绍兴人,说着一口吴侬话,告诉他, “侬不要搞舞蹈团,侬应该参加革命,侬应该为工农 兵服务,不能搞个人的o "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刚 刚成立,吴晓邦领着24岁的贾作光穿过封锁线,往内 蒙乌兰浩特赶。

      当时,日本人刚刚在东北撒下鼠疫, 人都是一车车地死,像沙丁鱼一样被扔到大板车上 贾作光自幼富贵人家出身,即便当学徒工,也是在自 家亲属家,没见过真正的战争场面,他都快被“吓死”, “我都想回来了,想着革命怎么这么难啊,尽死人”刚到乌兰浩特,他又被内蒙当地一种宗教舞“吓 坏”,第一次看到跳鬼,寺庙里很多蒙古喇嘛戴着假面 跳舞,举行宗教仪式,场面很大吴晓邦告诉他,“侬 要把假面舞改造过来,变成新的舞蹈”贾作光以往接 触的都是舞台上的民间舞,对这种“土风舞”完全摸 不着头脑,“这叫舞蹈?怎么改? ”假面舞给贾作光留 下了很深的印象,只是怎么改是以后的事情对于贾 作光而言,当务之急是他要改造自己的“爱资病”思 想一进入乌兰浩特,贾作光就发现自己很难适应当 地的生活习惯不管男女老少,人家都穿二尺半的灰 黄干部服,腰系布带,头戴五星帽,而他偏穿得西装 革履,走路还要扭一扭;他本来不吃羊肉,看到牧民 吃饭不洗手,看到血淋淋的手扒肉就更咽不下去,一 连饿了三天初学骑马就遇上了敌军,偏巧骑的是一 匹瞎马,被身后砰砰的枪声惊呆了,越打越不走,他 急出了一身冷汗他住惯了大房子,一看人家厨房砖 木结构,就说,“这是厕所吗? ”由于没有深入生活,联欢晚会上,大家让他跳牧 民的舞蹈,他根据自己以前学习的讲究即兴发挥和个 人想象的现代舞知识创作了《牧马舞》,跳的实际是西 班牙舞,被大家当场指指点点,觉得他更像跳大绳的。

      好心的观众就纠正他,“套马竿直冲着前面不对,那就 杵在肚子上啦他产生过类似“你们现在看不懂我的舞蹈,下个 世纪就看懂了”的想法往后,大伙儿大会小会开始 教导批评他,劝他要好好改造“爱资病”;吴晓邦也开 导他,“侬走得太快了,一定要适应,要先学习,不要 嫌弃,要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贾作光起初不服气, 经过一次次的开会批评斗争,一次次的抹眼泪,贾作 光开始转变,他开始习惯不洗手吃饭,见到羊肉一盘 二盘的吃,还学会帮牧民阿妈阿爸放羊、拾粪,学他 们的语言,学骑马,“可吃了不少苦,刚上马,烈马一 溜快奔,向悬崖猛冲,要把我甩下悬崖,现今都留下 了划痕”从无到有,蒙古舞轰动一时自从第一次把西班牙舞当牧马舞跳后,贾作光开 始深入牧民生活,认真向牧民学习挤奶,仔细观察牧 民怎么套马,首先感染他的是牧民的勤劳和勇敢,天 冷不戴帽子,有时仅系着头巾就在外劳作,他把牧民 的这种精神状态提炼为舞蹈的主题,看到牧民挤奶时 肩膀会前后抖动,就将这样的动作节律化,诸如牧民 生活中骑马扬鞭、梳辫子等动作都被贾作光观察在眼 底,即便是抖肩、套马等草原生活共性的动作,他还 细分了 “大、小挽手腕”、“软硬动肩”《牧马舞》经 此一改,一出场,牧民就鼓掌了。

      于是,他更象一个“淘金者”悉心挖掘、采集遍 布于草原植根于人民的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生活气 息和形象鲜明的舞蹈深得牧民们的喜爱,仿佛那就是 他们“祖传”下来的新中国成立后,贾作光迎来了 自己舞蹈生涯的创作高峰期1954年,贾作光深入到内蒙古较为贫穷的鄂尔多 斯地区,与牧民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并且根据在 当地十分流行的宗教舞蹈“跳鬼”,创作出了著名的《鄂 尔多斯舞》舞蹈动作的语汇以“大甩手迈步”、“插腰 抖肩”为主,同时还把喇嘛教的“鹿神舞、散黄金" 等动作加以变形和运用,以强化动作粗放、有力的质 感此时,距离他第一次看到把他“吓坏”的宗教舞 己过去7年时间,他终于把假面舞改造成功了舞蹈评论家冯双白曾这样描述《鄂尔多斯舞》,‘从 他们的舞蹈里,你能充分感受到一个新生国家的自信 心因为那舞跳得不紧不慢,节奏里有欢乐但并不浮 躁,身体的律动里有力量却并不失去温柔舞蹈是一 个舞步接一个舞步,一点点地渗透到你的心中舞蹈 跳完的时候,你就好像已经结识了这个开朗民族的一 个个好朋友……”蒙古族的特色在舞蹈中展现无遗从无到有,《鄂尔多斯舞》创作演出四十多年来, 已被当地人民普遍承认为该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了。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这个舞蹈一经演出便获得了现 场官兵的强烈反响,自此之后,《鄂尔多斯舞》成为全 国各个文艺团体在慰问演出时必演的节目贾作光在创作中积累,由此规范了一整套舞 蹈基本动作的训练体系,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舞 蹈语汇也多始于他,蒙语中也有了专称舞蹈的词汇“布 吉格”上世纪八十年代,贾作光再次创作《海浪》, 以高度凝炼、形象鲜明的舞蹈语言将“海燕”与“海 浪”的形象融为一体,表达搏击风浪的无畏气概《牧 马舞》《鄂尔多斯舞》《海浪》成为“20世纪的经典舞 蹈”以苦为荣”在那个年代,把中国的民间舞蹈真正创作成舞台 艺术,贾作光带队的内蒙文工团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他似乎有着天生的舞台感,连在“文革”中被批斗、 自己的脚被摔断时,他都能以一种舞台的幽默化解苦 难他被指反革命,人人喊“打倒贾作光”,他说,“你 甭打倒我了,我自己趴下”他果真就趴下了,他想象 着这仅是自己的一个舞台动作,以此减轻内心的痛苦; 他被指“反动学术权威”,是特务,他想想自己的确是 “特务”,不过他对自己的解释是,“我到过苏联,和 当时苏联最有名的舞蹈家乌兰诺娃同台演出,这是别 人去不了,只有我能执行的特别任务”;他被戴上高帽 游街,帽子上写着“反革命修正主义贾作光”,此时, 他还能想着把高帽进行“改良”,他害臊,趁人不注意 时,把整个帽子套住头,在帽子上抠个眼儿,就露出 嘴巴呼吸,他以为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他。

      从小政治意 识淡薄、一门心思想着舞台创作的他,到此时都没有 改变,“我没有想到政治斗争,我也不是故意这样逗乐, 我只是知道我不是反革命”文革”十年,贾作光被揪斗、被游街,被送去 清扫粪便,“人家都说我平易近人,就是这样锻炼出来 的他坦然一笑,他爱笑,对舞台的热诚,让他的内 心很干净,并学会永远笑对人生他被殴打,人家用 手狠命拧他的耳朵,他悄悄在耳朵上抹上凡士林油, 再拧时手打滑,减轻不少痛楚他只是没想到,人家 改用了老虎钳批斗他时,整夜不准他睡觉,让他孤 零零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凳子周围洒上一层细细的沙 o看守睡着了,他轻手轻脚走到床上去睡觉;清晨 醒来后,边走边用衣服扫去沙土上的脚印,再坐到凳 子上……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心爱的小女儿,甚至 失去过健全的肢体一天,他被分配负责一个人叠完整个大礼堂的丝 绒幕,而徐锡宜(《十五的月亮》的作曲家)被分配爬 楼梯摘下二层的丝绒幕当年徐锡宜60多岁,爬楼梯 很困难,贾作光40多岁,他觉得自己年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