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愚公移山》知识梳理及阅读巩固.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76884558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3.2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及阅读理解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 2、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二、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3、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 ,,损:削减丘:土堆5、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6、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7、叩石垦壤叩:敲,凿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节:季节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顽固彻:通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三、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四、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衡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江阴)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今义:手指4、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五、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六、理解性填空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 ;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

      (用原文回答)2、 “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 “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八、重点语句翻译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甚矣,汝之不惠 * 你太不聪明了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4、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八.课文内容理解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 “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 “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臵土石”的问题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4、寓意: *有远大抱负并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最终会走向成功5、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 “诚”指的是什么 ?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这“诚”指的是移山的决心(毕力平险)和实际行动这种决心和实际行动正是我们学习所需要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决心,而且把决心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取得成功6、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 人们往往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这样写,可以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 , 表达人们美好愿望7、作者是怎样刻画愚公之“愚”的?*课文开头写太行、王屋既高又大,而愚公仅以全家的力量来移山,这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愚蠢”的了;接着写运土石,地点是“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路程如此遥远,往返一趟需时两年,这又进一步显示了愚公的“愚” 。

      到智叟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出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他的形象霎时高大起来——原来他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之上,愚公真是“大智若愚”啊!这种由表及里地塑造愚公形象的方法类似于散文的“欲扬先抑”8、本文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愚公和智叟,一愚一智,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愚公有实现“直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大众和后世子孙的伟大抱负,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有坚定的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 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在命名上特意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一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 ,加重了对比的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另外以太行、 王屋二山的高大, 运土石路程的遥远衬托愚公的气魄和移山之艰巨,以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 ,衬托愚公不可动摇的决心9、鲜明的人物形象:*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 (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他大智若愚,坚信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在移山的过程中,他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令人可亲可敬。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九.中考阅读巩固( 2018 荆州中考):古诗文阅读( 24 分)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愚公移山(节选)《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唐〕丘鸿渐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

      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注释: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1. (2 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B. ①曾不若孀妻弱子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吾义固不杀人D.①河曲智叟亡以应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2. (2 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虽我之死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 (2 分)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B. 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C. 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D. 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4. (2 分) 《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B. 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 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D. 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5. (2 分)下面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B. 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C. 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D. 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6. (3 分)用“ / ”给《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三处)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7. (3 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8. (8 分)联系学过的经典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诗人多流连于山水之间,山水也就走进了诗文之中山气日夕佳,①”写山间美景; “人家在何许,②”写山居人家;“山回路转不见君,③”写山以表送别之情;“行到水穷处,④”则借山以达人生之悟;“正入万山圈子里,⑤”写山犹如说理;“醉翁之意不在酒,⑥”游山意在言志; “不畏浮云遮望眼,⑦”显示出高瞻远瞩的胸襟;“山舞银蛇,⑧,欲与天公试比高”抒发了创建伟业之抱负。

      山,是诗意的栖所,亦是抒情之意象答案:1. (2 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 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D. 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2. (2 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A. 惩山北之塞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虽我之死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 (2 分)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 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B. 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C. 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D. 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4. (2 分) 《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A. 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