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视域中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思考.doc
5页公平视域中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思考【摘要】:^p :作为弱势群体,下岗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影响职工的健康和生命,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等三个层面浅析下岗职工医疗保障的现状和原因,并就其存在的不公平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完善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起到借鉴作用关键词】:^p :下岗职工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公平性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下岗职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风险因素目前下岗职工因其收入低、生活困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在医疗卫生资分配中居于劣势,无法得到合理地基本医疗保障因此研究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对完善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下岗职工医疗保障现状及原因分析^p 当前,社会统筹类医疗保险和商业性医疗保险是居民医疗保险的主要来,另有少量居民享有民政救济性质的医疗救助[1]下岗职工,作为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指在原国有企业已没有工作岗位,但没有解除劳动关系,有就业要求而尚未就业的人员),因医疗制度的缺陷与自身的弱势地位而在居民医疗保险中无法得到公平地保障,导致其“看病难、看病贵”。
据零点调查最新的数据,城镇中不同利益群体占有卫生资的程度差距巨大,而下岗职工拥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偏低,体现出明显的不公平调查结果表明:在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办公室职员中,分别仅有15.7和23.5者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而拥有医疗保险的下岗职工仅占有15.9,而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者的比例高达67.9[2]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资金筹措和服务提供上对下岗职工极度不平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医疗保险覆盖面窄,特别是大量乡镇企业、特困企业、负担重的国有企业职工,以及非正规就业人员等,尚难参保[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覆盖范围基本上是国有企业或正规就业部门的职工,即属于在职医疗保险,且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即先缴保险费,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而下岗职工,作为失业人员,游离于职工基本医保之外,同时其医疗开支又主要依靠原企业负担;而一旦患病时,既不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且企业又无力缴纳医保资金,这直接导致了大多数下岗职工无任何医疗保险,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二,医疗保险的保障深度不足对下岗职工来说,基本医保中因受筹资比例、资金平衡等条件的限制而设立的起付线偏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按职工平均工资10设定起付线,平均是2922.9元,一些大中城市的起付线更高。
这对于下岗职工来说,单是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就会超过其月收入,一旦患病,会因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而放弃了享受医疗保险的权利若没有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来分解这种高额医疗费用风险,这部分人就很可能出现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下岗职工无力支付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而导致其医疗需求无法合理保障图表数据显示,目前下岗职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人数仅为14.5,不及普通职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所占比例36.9的50而据一些资料调查统计,下岗职工年龄偏大,普遍在40-55岁之间,且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再就业难作为困难的社会群体:收入低、生活困难、市场竞争能力脆弱、家庭负担重等,下岗职工尤为需要商业医疗保险来抵御风险,但却又无力支付昂贵的保险费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价格相对高昂,下岗职工难以负担[4]而据国家统计局对城镇l70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占调查户数5的贫困户20_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25元,仅占城镇居民平均收入37;据统计资料表明,欲想获得2万元以上商业医疗保险的住院医疗保障,平均需支付l20__多元的保费因此,对于下岗职工来说,购买该类险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二,大多数针对个人投保的商业医疗保险在核保程序上都很严格,对于那些年老、残疾、健康状况较差的下岗职工往往被保险公司视为“高风险人群”拒之门外。
其三,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多属附加类险种,主要是附加重大疾病保险和住院补贴保险等,而对于普通居民(尤其是下岗职工)最为关注的日常门诊医疗险则涉及较少,因而商业医疗保险还缺乏相当程度的吸引力正在试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没有彻底解决下岗职工日常门诊医疗难题20__7年起国务院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在三年内把城镇非从业居民逐步纳入基本医保政府每年按不低于人均40元给予试点居民补助因下岗失业而暂时困难的职工可以享有政府规定的居民基本医保,但基金的重点是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并没有明确统筹居民日常门诊医疗费用对下岗职工而言,最基本的日常门诊医疗是其关注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无法从根本保障下岗职工享有医疗保障目前部分下岗职工甚至把最低生活保障的津贴作为其家庭生活的唯一收入来,而津贴中只包括吃饭的钱,没有看病就医的钱一旦生病,只能把吃饭的钱拿去看病,甚至不去就医,结果必然陷入更大的贫困,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下岗职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权益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被迫游离于医疗保障制度之外二、改善下岗职工医疗保障的对策建议医疗保障公平性的相关概念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有相同的机会获得卫生服务,而不因为其所拥有的社会特权不同而出现差别。
在研究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问题中比较公认的公平原则有两个:垂直公平与水平公平;而对公民健康保护的公平性一般用卫生筹资的公平性来衡量卫生筹资公平性是以每个家庭为单位,依据每个家庭都应该公平负担卫生费用的概念提出的,包含纵横两个方面的内容:垂直公平与水平公平垂直公平是指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经济能力的家庭所确定的筹资水平应该不同;水平公平则指不论劳动者的职业、身份有何不同,只要收入水平相同,则应支付相同的医疗费用筹资的公平性还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健康人群与非健康人群之间风险的分担;二是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人群之间的风险负担因此筹资公平性的本质是避免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证每个公民享受卫生服务,尤其是下岗职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下岗职工医疗保障不公平性的危害无论是现有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还是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救助,下岗职工这一弱势群体在医疗保障过程中客观上被边缘化,处于不公平的境地,这必然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导致消极的社会与经济后果,影响到国民的健康,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必成为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阻碍同时因市场“马太效应”,在当前医疗制度改革中,承受力最低的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承担了最大的改革风险。
弱势群体很容易将自己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从而引发仇恨心理,构成危及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下岗职工是现代社会结构不协调、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显性体现,囿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在医疗资的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现针对下岗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将下岗职工作为特殊弱势群体优先纳入基本医保,解决基本门诊医疗难题建议把下岗职工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优先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以不损害其利益来分配卫生资,明确统筹日常门诊医疗费用,同时考虑下岗职工自身的特性:年龄普遍大、收入低、家庭负担重,起付线与共付率基数可按60计,引导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而对因下岗而陷入贫困的人员,建议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额外考虑基本医疗服务支出,可按社会平均工资的60或更低缴纳保费,由政府直接代为缴纳,提高抗病风险能力,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第二,依据公平原则,改变医疗筹资方式,建立弱势群体筹资渠道公平的医疗筹资方式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下岗职工不应为因病就医而倾家荡产,要求医疗筹资机制能够分担高水平的风险;二是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人群负担相应的保费,即下岗职工支付的医疗费用应比在岗职工或富人少。
建议建立针对下岗职工弱势群体的多元化地筹资渠道:第一,实行“政府行为,社会支持”的政策,政府财政、医保基金、慈善机构、福利彩票、社会捐资、企业、个人、国际组织等多方支持,共同出力;第二,明确筹资主体来主要是政府公共财政建议考虑考虑开征医疗保障税,通过税收部门强制征收,形成财政专项资金,统一分配管理,实现全社会范围的公平分配社会医疗保障税征收可分两步走,先实行省级统筹.逐步推开后实行全国统筹 第三,以商业医疗保险为补充,以满足不同水平的下岗职工的医疗保障需求当前商业保险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收取高额的保费,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且设置的险种亦不符合弱势群体的需求;而下岗职工作为比较困难的社会群体,尤其需要这种商业保险来抵抗重大疾病的风险,但却无力支付高额的保费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政府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办低缴费、低保障的医疗保险,重点突出一些风险易测、发生率低、疾病费用较大的险种,以此来保障下岗职工这一弱势群避免在患灾难性疾病时因经济原因而无法接受治疗第四,以政府为主导,合理配置医疗资,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为下岗职工提供可及服务以印度为例,印度政府采取合理配置医疗资,解决了民众就医难题从199_年开始,政府推出了社区医疗中心的规划,每10万名农村居民配备1个社区卫生中心,配有化验室和基本检查设备等。
社区卫生中心无法处置的病人再送往地区医院印度虽然国力不及中国,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低于中国,但在配置有限的医疗资上尽量做到了公平公正建议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医疗资配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获性,也是打破因贫致病,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对下岗职工这一弱势群体来说,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给其提供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解决日常普通门诊医疗难题,避免看病无门或者看不起病的现象,同时有助于减少卫生费用的支出,提高获取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以保障下岗职工能够公平地享受到卫生服务◆【参考文献】:^p :[1][2]零点调查机构.医疗保障:缺口大且公平性不足[J].中国改革,CHINAREFORM,20__5,4:47.[3]周学军.构建城镇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对策分析^p [J].医保天地卫兰经济研究,20__6,5.[4]王向志.城市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其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途径[J].学者论坛.作者简介:方艳楠,女,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张仲涛,江苏南京人,哲学博士,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