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政文化的道家解读.doc
10页廉政文化的道家解读开篇 宋朝吕祖谦在《官箴》中讲了这样一句话:“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德行》中也谈:“为官长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清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进一步指出:“论官常者,曰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把清做为为官之根本为官要做到清很不容易第一,官意味着权,当官意味着掌权手里一掌握了权,贪点、占点的机会就多起来,而且别人不知道,权在你手里;知道了也无可奈何,你掌握着权这种情况下,没有一种慎独的精神,难免会堕落成贪客第二,别人敬畏你手中的权,或者要借助你手中的权,会想方设法地巴结你,向你施放糖衣炮弹这种情况下,没有一种不以私害公的精神,也难免会被糖衣炮弹击中第三,你的上级本身私心严重,公私不分,要用你手中的权力达到他私人的目的,会借他自己手中的权力向你施加压力,强迫你为他办事这种情况下,没有一种无畏的精神,也难免会被压服,为大贪官开放绿灯第四,我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终身制”影响还未彻底根除,当了官恒为官,也使得一些为官者慎始怠终,官当时间长了就不象刚开始当的时候那样清正廉洁、谨慎勤奋了这种情况下,没有一种慎终如始的精神,也难免懈怠下来,在卸任前犯个严重错误而毁一世英名。
可见,当清官很不容易开篇二当贪官下场更惨一是法律要制裁对贪官,法律的制裁是最无情的,因为贪官都是知法犯法的人,对知法犯法者,任何法律都会加倍严惩二是百姓要唾骂百姓是当官的一面镜子留英名在百姓,百姓的口碑就是英名留骂名也在百姓,百姓的唾液就是骂名三是良心要谴责亏心事做的太多了,会吃不好睡不安的之所以吃不好睡不安,就在于心灵深处的良心在时时刻刻地鞭笞自己,谴责自己有一处良心发现,这一辈子都不得安宁,乃至在焦虑重重中积下痼疾,最后早早地结束生命四是子孙要埋怨子孙不是一子一孙,而是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子孙前辈的罪愆,即使自身没有良心发现,也会遗留给子孙,让子孙在良心中发现君不见,清代秦大学士游西湖,过岳王坟时的羞愧难堪,乃至“人于宋后羞称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吗?多少代以后,秦氏子孙仍然良心发现果真有九泉的话,九泉之下的贪官,日子也是非常难过的开篇三这样说来,当官还是努力当清官的好怎样才能当一个清官?从廉政文化的角度说,诸子百家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儒家讲立志,讲修身,讲有畏,讲知耻,讲道德建设道德修养,以此来保证为官的廉政法家讲刑,讲罚,讲法,讲术,讲势,以此来保证为官的廉政道家则讲大道从简,讲知足常足,讲不守金玉,讲功成身退,讲圣人之治,讲道法自然等等,以此保证为官的廉政。
虽然道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但在人们思想观念上,在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却是根深蒂固的从廉政文化的角度说,道家所讲的这一切,应该说是不错的为官之道正篇一 为官方式:大道从简人们常说欲壑难平欲壑难平是说人的欲望象一个无底的深渊,永远也填不满人生而有欲,本是自然之事问题在欲什么,怎么欲上贪官欲名,欲利,欲金银财宝,欲洋楼美女,欲荣华富贵这样的欲,是真正的欲壑,这真正的欲壑,真正填不满因为有这样填不满的欲壑在面前摆着,接踵而至的便是没完没了的贪、贪、贪,最后贪到地狱的大门口,贪成阎王爷的阶下囚大道从简,也是一种欲,这种欲,欲的是一种无欲,以无欲为欲,是对欲壑难平的彻底否定,是对欲壑的填平无欲则刚啊有了这样的欲无欲,或者叫无欲之欲,人便有了知足之心;有了知足之心,便有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长久欲无欲,不是提倡犬儒主义,不是要把人的一切欲望彻底灭掉欲无欲的原则是大道从简什么是大道从简呢?“域中有四大”,乃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四大,道为最大大道包含了一切天地人,也就是我们说的万事万物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道大道是常道,常道是无限,无限是无限多在把握了一个无限多的常道以后,而从一个简道,实行起来最快最好的简之道。
这便是大道从简的原则简行,简居,简食,简衣,是大道从简行没有前呼后应的八面威风;居没有装潢起矗的豪华气派;食没有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佳肴满桌;衣没有最高级的面料和最时髦的款式只有由简,才能到俭,由俭才能到清,清才能抵制贪所以,廉政,应该从大道从简开始当然,衣食住行的简是大道从简,但大道从简并不仅仅限于衣食住行上,大道从简的原则,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原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大道是常道,常道是一般,是普遍,是永恒,是无限它寓于无数的可道,个别的、特殊的、暂时的、有限的可道之中,通过众多的可道发挥作用所以常道是在思维中把握的,常道是无形的,大道无形便是这个道理大道从简,是哲学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所以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正篇二 为官心理:知足常足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乐于无求,有的人忧于不足乐于无求者,以不作财物上的贪求为乐;忧于不足者,以不能满足财物的欲望为忧可以说,是乐无求,还是忧不足,是廉与贪的一个分水岭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 为什么这样说呢?老子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常足是最大的足,是永恒的足,是无祸无咎的足要以常足为足,就要常知足历史上有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故事。
说的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靠砍柴为生一日砍柴,挖得一棵灵芝草,回家的路上,碰到一条受伤的蛇穷人用灵芝草治好了蛇的伤口蛇为了感谢穷人,告诉穷人说,国王最宠爱的小女儿病了,只能用蛇胆才能治好蛇让穷人爬到自己的肚子里去挖蛇胆,拿着蛇胆去给国王的女儿治病,这样,国王会满足穷人的一切要求开始穷人不答应,担心蛇胆受到伤残会殃及蛇的生命蛇告诉他,没关系,胆可以再生穷人这才颤颤微微、战战兢兢地爬到蛇肚子里,挖了很小很小的一块蛇胆穷人治好了国王女儿的病,国王问穷人有什么要求,穷人说,别受穷就可以了于是,国王给了穷人很多金银财宝穷人拿这些钱置办了房屋田地,车马随从,过起了富人的生活后来,国王的母亲又病了,需要蛇胆来治疗,国王发布布告说,谁能治好太后的病,就让谁来做丞相穷人毫不犹豫地进山找到蛇,索要一块蛇胆蛇皱了皱眉头,张开了口穷人靠这块蛇胆,做了丞相后来国王又得了病,还是需要蛇胆才能治好国王这回发的布告是:谁能治好国王的病,国王就把王位传给谁穷人迫不及待地进山找到蛇,第三次索要蛇胆蛇感到很为难,说上回的胆还没长好穷人再三保证,只挖一点点蛇又张开了口穷人爬到蛇的肚子里,非常果断地去挖整个蛇胆,蛇痛得一下子就把牙齿紧闭上了,穷人便死在蛇肚子里了。
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丞相,不是大象)的故事,一个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相仿的故事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穷人之所以又祸又咎地死在蛇的肚子里,不就是太不知足、太贪了吗?不知足者就是这样,有了房子想地,有了地想车,有了车想马,有了车马想三妻四妾,有了三妻四妾想做官,做了县级干部想做市级领导,做了市级领导想做省级领导,做了省级领导还想做中央领导……不知足者不知道,官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历史和人民群众推出来的的道理,总是想得太多太多想得太多,难免官欲膨胀;官欲膨胀,难免以私害公;以私害公,难免不廉不正;不廉不正,难免行贿受贿、知法犯法正所谓“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亡”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而知足长乐者则深谙老子的天长地久的道理,总能以无私,成大公(圣人的大私)正篇三 为官理念:不守金钱金钱是财富的代表,财富的多寡都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金钱还是权力的象征,在卖官鬻爵的条件下,权力用金钱明码标价现实社会里,持这种观念的人也比比皆是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钱的引诱,可以使法官的天平失衡,使医生的手术刀砝码加重,使谦谦君子出卖良心,使堂堂伟丈夫拜倒在石榴裙下。
因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于是,人们的思想、行动、灵魂都集中到钱的身上为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有人敢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有人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有人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甘冒绞首的危险许多贪官落马,走上一个不归之路,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一个“钱”字?以下是关于成克杰走向死路的一个心理记录在成克杰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块地最终以低价改批给银兴公司不久后的一天,当周坤将一提包钱递到成克杰手里时,打开拉链后成克杰着实吓了一跳他本能地把钱推了回去”,“那一晚,满屋都是钞票的墨香,成克杰和李平头枕着钱,脚踏着钱,身子压着钱,通晚睡在钱床上真可谓过足了‘钱瘾’,而钱带来的却不都是快乐李平后来交待:‘那晚一上床就有种恐惧感’”然而无论是成克杰的“吓一跳”还是他情妇的“恐惧感”,都没有让他们在钱的道路上收住脚对他们来说只是出现了片刻的犹豫金钱的诱惑力还是把他们带进了死亡的峡谷李真、胡常青、李嘉廷、李纪周、丛福奎、慕绥新,还有一大批贪官等,敢铤而走险,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敢冒绞首的危险,为的不都是钱吗?所不同的是:他们为的,可不仅仅是那百分之几百的利润追逐利润是商人们干的事,他们是国家省部级的领导干部,他们不能让手里的权作废了。
他们实施的是权钱交易所以不是百分之几百的利润能够摆平的,他们要的是更多更多然而,也就是这更多更多,把他们更果断地送上了断头台钱还是财富吗?钱还是权力吗?这时候再看钱,人们会惊异地发现:钱是惹祸的秧苗!钱是死亡的陷阱!钱还有许多买不到的东西人们需要亲情,父子、兄弟姐妹、夫妇之间的亲情,可是钱却使诸多家庭的亲情遭到破坏,使亲人反目为仇人们需要友谊,需要在社会交往中互相支撑可是钱却让友谊蒙上了暗影,让许多朋友分道扬镳人们需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可是追逐金钱,却让人们大挥砍伐之斧,践踏了这种和谐人们需要怡享天年,延年益寿,可是追逐金钱却让人殚精竭虑,绞尽脑汁,甚至不择手段金钱多的时候,惶惶不可终日,又怕被小偷偷了,又怕被强盗抢了,怕天火烧了,怕大水冲了,存银行还怕存折丢了总之,钱会搅得你坐卧不安,吃睡不香钱买不到心灵的舒适安宁;买不到对父母的孝顺对长者的尊敬;买不到对工作的热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正像老子所说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不守金钱,不是要人们脱离现实生活实际,超越红尘,遁入空门去,而是教人们怎样去守和欲无欲一样,以不守为守,将是最大的守对金钱,以不守为守,淡化了钱的意识以后,人们会进一步发现自己的灵魂受到了无钱的洗礼,自然升华到无欲、从简的境界,从而使自己高尚起来。
正篇四 为官修养:功成身退身退是一种为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它要求的是:无论做什么工作,取得成功以后,一定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把身心退居到开始时的状态,保持一种居柔守慈的退功夫,继续功成的事业而不是有为了再有为,功成了再功成,不知道退,最后强梁者不得好死,佼佼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功成身退”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异曲同工之妙虚心就是把自己的“心”腾空了,成“虚”状,只有虚了、空了,我们才能往虚的心、空的心里装很多很多的东西,越虚越空装得越多如果你骄傲,你自满自足起来,把自己的心塞得满满的,那就什么东西也装不下了到什么也装不进去的时候,人不就要落后了吗?这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同样,“功成身退”就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就(功成)之后,不要骄傲,不要自满,不要忘乎所以,打了多么大的胜仗,也不要忘乎所以而要用打了败仗的心态,没有取得功成,而是功未成的心态,身退的心态,面对胜利后的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就是“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祸莫大于轻敌身退,退到柔弱之地步这里的柔弱,是柔中有刚的柔弱,是绵里藏针的柔弱,而不是纯纯粹粹的柔弱。
这样的柔弱,能够战胜刚强,这样的柔弱,以战胜刚强为目的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