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中考材料题训练(试卷).docx
5页初中历史中考材料题训练1.右面是小红参加红色旅游活动是拍摄的两幅照片以及作的题记1)请写出与右面图片相关的重大会议 (2)这两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3)这两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2.右面的两幅图片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深圳往往被人们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旧上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座房”,而现在的浦东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那么浦东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3)深圳的崛起和浦东巨变说明了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材料二 请看下图:请回答:(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因为第几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长征过程途中红军克服了哪些困难?(3)长征期间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有哪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7.阅读下列材料: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胡锦涛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哪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大的失误?在各行各业上,分别涌现出了哪些模范人物? (4)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采取的哪些具体措施,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5)结合以上材料的学习,请你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你有何感想?2、【追溯历史屈辱岁月】 (1)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2) 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请分析当时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3)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
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3分)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6分)4、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即可)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出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2)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各打出什么旗号?列举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有什么区别?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这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请回答:(1)19世纪 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3)为实现这些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2)图7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8、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材料三:见右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 (3)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材料四 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谈到:“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固其所也材料二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科技),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青年》第一卷第6号(1916年2月)材料三 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8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请回答: (1) 结合明朝的有关历史,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把君主“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2)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文中‘‘伦理的觉悟”的含义伦理的觉悟”在近代中国有什么代表性运动?(3)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12、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国防部 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