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德国浪漫主义.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99634747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0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德国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一场引人注目的思想运动它是西方世界自启蒙运动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思想事情国内学术界关于浪漫主义的探讨大多限于文学艺术领域;而对于浪漫主义政治思想那么鲜有论及;国内出版的各种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材中,德国浪漫主义往往只字不提事实上,即使是西人著述的政治思想史经典教材,例如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对浪漫主义政治思想也不加介绍这一方面或许是由于浪漫主义思想自身的繁杂性、模糊性、无体系性以及其特殊的著述方式——浪漫派作家从未系统地阐述其政治见解,他们的政治思想只是散见于他们写作的大量断片、书信、笔记、名言警句之中;另一方面实际上也表达了英美自由主义话语霸权下的思想史写作中有意无意的取舍及其所折射出的偏见然而,浪漫主义绝不是一种可以疏忽的思潮,相反,它是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进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方学识界的大量大家如卡尔·施米特、卡尔·曼海姆、汉娜·阿伦特、以塞亚·伯林等,皆高度重视浪漫主义政治思想的研究价值 鉴于德国浪漫主义进展史上,早期浪漫派与晚期浪漫主义思想有较大区别,本文主要关注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这是由于浪漫主义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并表达得最为明确,并且,这也是更好地理解德国浪漫主义中后期蜕变的必要的一步。

      在介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历史背景及根本理念之后,本文将透露浪漫主义的思想特色,并对这一思潮做出批判性斟酌 一、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兴起 “德国浪漫主义”是指一个组织松散、具有模糊的自我意识的学识运动,它肇始于18世纪90年头的德国,最初表达在文学、审美领域,其先声那么是由歌德、赫尔德、海曼所代表的“狂飙运动”浪漫主义形成的关键时期是1797至1802年,中心在耶拿和柏林当时,大量作家聚会于耶拿的A·W·施勒格尔家中以及柏林的Henriette Herz 和Rahel Levin的文学沙龙中,他们自由而坦诚地谈论哲学、诗歌、政治、宗教等这一群体的成员的重要代表有蒂克(Ludwig Tieck,1773—1853),瓦肯罗德(Wilhelm Heinrich Wackenroder,1773—1801)、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1775—1845),A·W·施勒格尔(August Wilhelm Schlegel,1767—1845)、F·施勒格尔(Friedrich Schlegel,1772—1829),施莱尔马赫(Ernst Daniel Schleiermacher,1767—1834)及诺瓦利斯(Friedrich von Hardenberg,1772—1801)。

      他们的聚会名噪一时,但随着1801年瓦肯罗德及诺瓦利斯的英年早逝,以及翌年施勒格尔兄弟离开耶拿,浪漫派活动的小圈子便解散了但是,德国浪漫主义并未随着他们的集会的解散而终结,而是持续发挥影响,最终成为西方现代思想史上最具影响的运动之一 人们一般将1797至1802年这段时期的德国浪漫主义,称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其代表人物如上文所述而1803至1815年被成为浪漫主义的中期,以Achim von Arnim,Joseph Gorres, Adam Mueller, Caspar David Friedrich, Zacharais Werner,Clemens Brentano,Gotthilf Heinrich von Schubert为代表,而1816到1830年那么称为浪漫主义的晚期,以Franz Baader, E.T.A.Hoffmann, Hohann von Eichendorff, Schelling 为代表浪漫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观点往往大相径庭,最明显的就是浪漫主义在中后期蜕变成德国保守主义的盟友,事实上,晚期浪漫派的政治思想已经与早期浪漫派有极大差异,尽管它们仍具有某种一致的思维样式和价值取向。

      理解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首先务必考察其历史背景在考察18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思想运动的背景时,我们需要留神当时德国的概括历史境况直到18世纪结果几年,德意志照旧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在德意志幅员上,大小邦国林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法国以行动表达的革命,在德国以思想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是随着拿破仑的进军,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构建成为德国思想界越来越领会的一种意识拿破仑的征服在德意志资产阶级心中引起了繁杂的感情,一方面,他们赞同法国大革命的根本梦想,敬仰拿破仑的天才,另一方面,又憎恨这位外国统治者,而渴望独立这最终使他们一方面寻求摆脱各邦封建主的十足主义统治,另一方面寻求摆脱外族的统治,二者共同构成了近代德国民族国家构建的任务德国浪漫主义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打定1784年,J.G.赫尔德出版《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斟酌》一书,表达文化民族主义的根本观点,此后,“民族性”的观念伴随着浪漫主义运动中急速传入其他国家德国浪漫主义猛烈的民族主义色调,与拿破仑的国际主义以及法国革命的普遍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浪漫主义是对法国大革命 与启蒙梦想的一种激进的批判性回应,它与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家柏克对大革命的反思以及法国反动派梅斯特尔对大革命的敌视皆有所不同。

      浪漫主义如何表达其独特的哲学见解的,这是下文的根本内容 二、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政治思想的根本理念 (1)高扬天性——自我的实现与英雄梦想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特别强调“天性(individuality)”,即强调个人的唯一性、独特性,天性是费希特、F·施勒格尔、施莱尔马赫的等人思想的中心语汇F·施勒格尔写道:“天性是人内在的原初的永恒之事物;人格那么没这么重要追求这种天性的培养和进展作为最高的事业,将是一种神圣的自我中心主义(a divine egoism)施莱尔马赫直到晚期都坚持认为,世界就是人们通过行动实现其天性、表达其天性的可能场所,而所谓自由,在本质上也正是人的天性的张扬早期浪漫派关于“天性”的理念继承了启蒙运动的个人自由的理念,同时将其进一步向前推进,把个人的价值放到了最高的位置他们认为,启蒙时期的自由、对等的理念纵然不错,但它以抽象的“个人”代替了概括的、活生生的各个不同的个人,因此未能很好地彰显自我的价值浪漫派强调自我的实现,看法妇女解放、性自由,呼叫英雄人物,呼叫个人神性,这与启蒙时期的个人主义大异其趣纳德·赛蒂在对比浪漫主义的“天性”与启蒙时期的“天性”时,引用西美尔关于“质的个人主义”与“量的个人主义”的区分,说明浪漫主义的个人主义是一种“质的个人主义”,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不成通约性、不成替代性、特殊性,而非启蒙时期具有一致的理性、人性的个人。

      (2)崇尚天性——自然、原始的浪漫化 与声张天性、追求自由相连,浪漫主义崇尚天性或自然(nature),这种自然天性具有某种无法言说的神性,而理性所支配的心灵那么无法领会这种神秘、魔幻与美观浪漫主义认为,近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在丰富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严重破坏了自然,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近代以来的人也流失了自然的纯真,所谓的文明人,不过是惟利是图、恬不知耻、毫无情趣的市侩(philistine),不过是金钱的奴仆诗人诺瓦利斯甚至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诺瓦利斯那里,四处都是奇迹,娇媚心爱的奇迹;他谛听花草树木的娓娓清谈,懂得含苞待放的玫瑰的心事隐衷,他终究和整个大自然合而为一,待到秋风萧瑟,落叶纷纷,他也就憔悴而死浪漫主义的“自然”概念,与理性主义契约论中的“自然”有着根本的不同正如施密特所指出的:“?自然?,完全是一个传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概念,是抽象的理性的?本质?和理性自然法那么的同义词,但它获得了一种感情内容早先哲学中被当作有意的抽象或历史事实的?自然状态?,变成了一首回荡在森林和原野上的真实的牧歌,一首?浪漫的空想曲?浪漫派作家看法从那些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遥远偏僻的地方、原始野蛮的部落那里去重寻有资于人的进展的精神资产。

      正宛如浪漫主义的先驱人物卢梭对野蛮人的歌颂一样,他们以野蛮人的质朴来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肮脏、虚伪、矫揉造作浪漫派作家到各地游历,搜集民间童话、歌谣、原始艺术,他们到古城中寻求过去的旧画,他们把目光投向古老的处在前工业社会的东方国度,譬如“全国都是古董的中国”浪漫主义崇尚自然,崇尚原始、童稚之事物,视之为未受所谓的文明污染的纯真事物诺瓦利斯写道:“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是一个黄金时代两位施莱格尔兄弟也说,我们的文艺已经老朽衰败,我们的缪斯是一个手握纺杆的老妪,我们的爱神不是金发的少年,而是一个萎缩干瘪、满头灰发的侏儒,我们的空想已经枯竭:我们务必重新昂扬,重新去探索那埋没已久的中世纪素朴单纯的文艺源泉,于是返老还童的仙浆便会向我们迸涌出来海涅不无讥讽地写道,浪漫派诗人“蒂克先生喝下了那么多民间唱本和中古诗歌,结果差不多变成一个孩子,满口咿呀儿语,天真烂漫 (3)有机共同体——寻求失去的家园 浪漫主义一方面察觉近代以来人与自然的远离,同时也察觉人与共同体的远离,即人成了单子式的个人,失去了归属感浪漫主义批评基于个人主义而联合形成的市民社会,重新察觉了弥漫温情的业已瓦解的共同体的价值。

      他们进一 步指出,在自利伦理的根基上所建立的现代社会缺乏温情,真正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应当建立在“爱”的伦理之上爱”是浪漫主义思想的又一中心概念,浪漫派认为,“爱”是比自利更猛烈的动力,爱的主体会为了他所爱的人放弃他的一切,浪漫派梦想以“爱”代替法律,使之成为社会的纽带爱”之于浪漫传统,正如“自利”之于自由传统一样浪漫派在启蒙以来的近代思想史上,最早强调共同体的价值,F·施勒格尔、诺瓦利斯和施莱尔马赫在18世纪九十年头就提出了关于有机共同体的理念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共同体的观念一向贯穿于早期浪漫派于晚期浪漫派之中,但是这两个时期对共同体的理解并不一样晚期浪漫主义基于其保守甚至反动的政治立场,强调有机的国家、有机的共同体,事实上将其价值放在了个人之上,而不再强调天性,且暗含极权主义之诱因;而早期浪漫主义那么不过将共同体视作个人成长栖居、天性培养发挥的家园,共同体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操纵个人这与浪漫主义对天性的强调是一致的并且,早期浪漫派关于“有机共同体”的观念也不同于“有机国家”,由于他们事实上有意识地同时与两种理念识别,一种是启蒙“机械社会”的观念,另一种是德国的十足主义“家长制国家”的理念。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所唤起的对共同体的诉求,弥漫的乃是一种工业化、城市化以后特有的乡愁,批判的乃是现代人的无枝可栖、无家可归的漂泊状态,表达着在去魅除魔的现代世界寻求人类美观温馨的家园的哲学诉求,其关于“有机”的论述,与他们关于自然天性的论述是一致的同时,这也与浪漫主义对传统的崇敬相协调此种亦可窥见埃德蒙·柏克对浪漫派或多或少的影响 (4)艺术审美 浪漫派相信,艺术而且只有艺术,能鼓舞人们依据理性的原那么行事,依据共和国的道德梦想行事尽管他们同意康德与费希特所说的理性有才能知道我们的道德准那么,他们还是强调,人类的理性没有气力使我们按其行动,纵然人们知道什么是正值,什么是错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们仍可能去犯错误、做恶事由于人的行动的主要源泉是刺激、想象、激情浪漫派认为只有艺术才能激发、引导它他们提出,假设人们采纳审美教导,情操得到陶冶,生存境界得到提升,自由、对等、博爱的共和国自然就会实现,由于审美教导的本质是给理性涂以令人神往的色调艺术由此将理性与感性统一起来,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