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数控车工技师培养与考核的思考.docx
8页技师学院数控车工技师培养与考核的思考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李志江Summary:文章对数控车工技师考核从论文撰写、理论与实操考核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措施Keys:数控车工技师;考核;理论;论文;实操G715:A:1671-0568 (2013)14-0027-03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从2003年开始招收数控车工技师,已累计为社会培养1000多名数控车工技师在这10年的培训教学与考核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数控车工技师考核情况简介数控车工技师每年由江苏省技能鉴定部门统一安排在3月、5月、9月和11月共考核四次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市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报,市技能鉴定部门审核通过后,统一上报省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由省技能鉴定部门从题库统一抽取试题进行考核省技能鉴定部门派考评人员督导,市技能鉴定部门具体实施考核共分为论文答辩、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独立考核,单独给分,以百分制形式进行,低于60分为不及格,三个环节均达到60分,技师才为考核过关,否则不予通过1.论文答辩论文答辩环节是技师考核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此关不及格,后面两关不予考核,取消考试资格。
论文答辩小组一般有三名评委组成学生陈述论文后,评委针对学生的论文对进行提问,问题既有论文内的内容,也有拓展知识2.理论考核理论考核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60分及格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及编程题等几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公差、制图、材料、软件、工艺、机床、夹具、编程和刀具等专业内容,知识面较广3.实操考核实操考核环节由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床加工、零件自检和数控车床精度检测等五个模块组成总分100分,60分及格,每个模块权重不同,但都要达到60%才为及格1)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模块要求学生根据加工图纸,按照工序独立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内容包括刀具、切削用量、工装和量具的选择等时间为30分钟,分数占10%2)数控车床编程模块要求学生根据图纸在计算机上独立绘制二维图形,自动生成加工程序,并进行仿真加工时间为90分钟,分数占20%3)数控车床加工要求学生根据备料通知要求,把加工程序拷贝或传输到机床上进行独立加工,最终完成图纸要求的配合件时间为240分钟,分数占50%4)零件自检模块要求学生根据零件自检表规定的内容,对自己加工的零件尺寸、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进行客观检测。
考评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值进行评分时间包括在数控车床加工的240分钟内,成绩占10%5)数控车床精度检测模块要求学生按照数控车床精度检测模块规定的内容进行实际检测,并作记录考评教师根据学生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进行评分时间为30分钟,成绩占10%二、数控车工技师考核存在的问题1.论文撰写方面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学生大都是未升入高中或大学的落榜生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进入技工院校的目的就是想学一门技术,找份合适的工作:他们往往不重视文化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而只重视技能训练文化课的教学学时较短,论文写作水平大多只停留在初高中的层次上,甚至更低所以,要让这部分学生经过三至四年专业知识学习后再写出像样的论文,难度确实很大不要说文学功底不牢,遣词造句不行,就是专业素材都很成问题他们一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是在校内按教师要求进行零件的加工,二是不重视工艺的分析、经验的积累,三是没有技术革新的能力他们的论文要么是书本内容的复制,要么是网上现成论文的下载,要么是教师编制工艺的抄写,根本没有创新能够写出自己感想或体会的文章已实属不易,所以一次通过率往往不高2.理论考核方面数控车工技师理论考核牵涉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在校学习的所有专业知识。
这些知识点分散在10多门课程中,零散且不系统,又没有复习大纲,全靠教师的经验和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往往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忙碌后,成绩还不是很理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申报技师考核的积极性3.实操考核方面虽然学生平时很重视实训操作的训练,但由于实操考核环节模块较多,考前一周才能看到实操考核的备料通知单,只能凭教师的经验和学生的基础进行考核如果平时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识图、编程、工艺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实操项目的考核难度确实很大,而且每个模块均要达到所占分数的60%以上,否则不能过关,所以总体过关率也不是很高三、数控车工技师教学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一流的技工,也才能生产一流的产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的今天,一些学校只注重校园建设和硬件投入,却忽视了师资的培养设备可以大量的购置,师资从何而来?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重视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投入;设备的购置、校园的建设是显性的,而师资的培养是隐性的,是潜移默化的,可能一时看不到效果,但只要制定合理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人员,并长期坚持不懈地培养,就会有大的收获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外引内培”的方针。
外引”就是从社会上引进某一方面有专长的能工巧匠和企业中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把他们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内培”就是立足本校,从本校中挑选部分教师进行有目的的培养,给他们放担子、加压力、鼓干劲,把他们培养成为专业或学科带头人对于从企业中来的技术人员,可以给他们找老教师结对子,帮他们尽快掌握教学方法,尽早适应教学岗位;对于技能过硬而专业基础知识欠缺的教师,可以送他们到职业院校培训学习,以达到“两手都要硬”;对于大学毕业理论知识过硬而技能水平不高的教师,一方面安排他们拜师学艺,业余时间跟老教师学技能,另一方面利用假期安排他们进企业实践锻炼,以使他们尽快成长2.强化考核项目训练要想提高数控车工技师及格率,考出好成绩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 “功夫在平时”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把技师考核项目渗透进教学中,并把基础打扎实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要有针对性地选拔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技师考核训练班子,要有一批人坚持研究技师考试,分析历年考试试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教学如果说技能竞赛的教学训练是针对个别精英学生,那么技师的教学训练培养的是一批高技能的技术能手,这不单单是培养他们顺利通过技师考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技师培训教学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严谨的作风、 “5S”的管理模式和一丝不苟的质量意识,这正是目前现代化企业大生产必需的。
3.增加数控车床数量数控车床不同于一般的机床,其价格高、精度高、维修困难,每个学校都不可能单独为教学购置大量的数控车床在学生多机床少的现实情况下就容易造成人均拥有机床率很低,学生人均上机率低由于练习时间短,熟练程度相对较差,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工出合格的零件难度就加大了机床数量与学生人数确实是一对矛盾,投入太大,学校承受不了;投入太少,无法满足正常教学这就需要专业教师要合理安排,确保学生的上机率一是打破常规的实训教学安排,与企业接轨,按工厂两班或三班制上课,人休息机床不休息当然,这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的人数和设备的正常运转:二是在学习初期以数控模拟教学软件代替上机操作,学生在编程熟练和验证程序完整无误后再上机操作,这样有利于节省实操时间:三是一个学生操作机床时另一名或两名学生在一旁观看,旁观者清,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有助于迅速提高操作技能由于多名学生在机床旁操作或观看,对于教师的管理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加强责任心,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这也只是目前解决机床少、学生多的暂时办法,要想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增加数控机床的数量四、数控车工技师考核的思索数控技师考核就像高考一样,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代替之前还是按目前的方式运行。
技师考核目前确实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改进1.改革考核方法学校培养的技师是否适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到底能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合格技师,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把目前高中毕业生四年制技师改为2+2,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后2年进入企业实习两年后企业根据学生在本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择优推荐技师考核技师考核小组(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鉴定专家组成)对学生个人的实习报告、两年工作实绩和企业推荐进行审核,通过后再回到学校进行至少3个月的脱产学习,重点强化专业知识和论文写作专家根据学员的工作岗位进行命题考核,合格者给予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不合格者颁发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个别能工巧匠和有特殊贡献的技术人员,要区别对待,可不考虑考核由技师评聘专家委员集体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评代考,但是要科学、合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2.技师考核可以分级针对目前有些学生技师企业不认可、技术含量让人置疑等问题,一是可以采取技师证年审制度,打破原来的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不从事本岗位可以吊销技师证或重新考核:二是可以把技师再进行分级,可以分为三级,根据工作年限或突出贡献等进行升级,避免出现年纪很轻、工作年限很短、实际经验不足,而因一次突出贡献或偶然机会晋升为技师出现终生为技师的状况。
分级后实际上提高了技师的准入门槛,可逐级考核晋升,技师的工作经验、实际能力等会逐步提高3.工资待遇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技师待遇的有关文件,各个学校也都在培养技师,但许多的企业并不认可,也不兑现相关的工资待遇究其原因,一是一些企业的工作岗位并不需要具有技师能力的人员,二是一些企业为节省资金不想出钱聘用技师,三是一些学校培养的技师并不胜任技师岗位,企业对此并不“感冒”要想真正让企业认可技师,给技师以应有待遇,一是国家要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强制企业兑现工资福利:二是相关鉴定部门要真正提高技师准入的门槛,制定切实可行并受企业认可的技师考核标准,学校、企业、社会三方一起进行认定;三是学校要真正下大力气培养企业认可的技师, “打铁还要自身硬”,学校要舍得投入,只有高投入才能有高回报只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思想素质高、技术过硬、具有创新能力的准技师当然,技师培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考核也不会一成不变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工业发展的变化而改革,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技师的培养应为地方经济服务,体现地方特色,要灵活多样、百花齐放,要放眼世界,面向全国,服务地方,培养真正适合市场发展的新型技师,为企业增速服务、为企业技改服务、为企业创新服务,真正把技师变为企业的翅膀,让企业因有技师而飞得更高、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