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形成之我见.doc
3页论人格的形成论人格的形成摘要:本文主要就影响人格形成的遗传、环境(自然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主观等 因素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人格形成、影响因素正文:人格,也可称为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亦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 (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个体的人格是千差万别的,其表现在需要、动机、兴趣、 爱好、理想、信念以及气质、性格、能力等多方面 人格的发展,是贯穿于整个人生历程的一个人在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一定 的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从而使自己的活动总是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在不同的生活环境 下心理面貌总是显示出相同的品质 由于经验与成熟的共同作用,人格各成分随年龄增长会发生连续的变化在人生的各个时 期,因经历与经验的不同,而导致人格特质的差异这种变化是指由于学习或成熟等因素 而引起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在生活中那种暂时的、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特 点不属于人格特征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其中既有先天遗传的作用,也有后 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同时还受个人内在因素的影响 (一)遗传因素(生物因素) 遗传素质是个体人格发展的自然前提,是人格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苏联心理学家杜比宁指出:“人们生来就是有差别的,带有不同的发展智能和体能的遗传 素质人类的遗传性乃是人在进化中形成的最宝贵的东西,它以其无数不同的因子,保证 着人们个性的千差万别 ” 遗传因素,或可称之为生物制约性,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它构成人格形成的基 础,影响着人格行为形成的难易程度 捷普洛夫指出:“神经系统的特性并不预先决定行为的任何形式,然而却构成它的基础, 从而使某些行为易于形成,而另一些行为难于形成 ” 遗传素质为个体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好的遗传素质,有可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而 遗传素质不良则有可能导致人格障碍 遗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素质影响智力;二是通过气质影响性格在智 力方面,研究发现,血缘关系接近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确有接近的趋势而在气质方面, 斯卡尔曾研究了 20 对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结果发现,同卵双生子在某些气质特征(如脾 性)上比异卵双生子表现得更为相似 此外,一个人的身高、体形和外貌特征等都对个体人格发展产生某些影响例如,符合社会所 赞许的体格标准的人往往社会适应良好,而体形不理想的人则可能产生较多的适应障碍;一 个先天有遗传缺陷而导致残疾的人往往易产生自卑感等等。
二)环境因素 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主 要取决于其生活的环境环境与教育为个性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遗传因素只是为 个性形成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与教育为变这种可能性与现实性提供了客观条件与途径1 自然环境 一个区域里的光照、气候、地形、位置、资源等因素决定了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取生 存所需要的物质,从而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所处的关系,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这些因素直 接制约着人的性格的形成 巴理关于阿拉斯加州的因纽特人和非洲的特姆尼人的比较研究说明了生态环境对人格的影 响 因纽特人以渔猎为生,这个民族是以家庭为单元,男女平等,社会结构比较松散,除了家 庭约束外,很少有持久集中的政治与宗教权威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因纽特人逐渐形成了 坚定、独立、冒险的人格特征而特姆尼人生活在灌木丛生的地带,以农业为主,居住环 境固定,社会结构紧固,有比较分化的社会阶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部落规则因而这个 民族就形成了依赖、服从、保守的人格特点 2.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中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家庭的居住条件,父母的教养 态度与方式,家庭人际氛围,家长素质,家庭结构类型以及家庭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
一般来说,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 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 家庭的居住环境也对子女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整洁有条理的环境有利于养成文明 的举止和良好的习惯,而污浊杂乱的环境会使人养成松懈、懒散的不良习惯据某些抽样 调查表明:88%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居住在出租屋、临时或流动居所 3 社会环境 社会因素,或可称之为社会制约性这里的社会环境指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规范、意识形态等 本尼迪克特认为:“个人生活史的主轴是对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和准则的顺应每 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刻起,他所面对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 ”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 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 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经过学习,将环境中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等潜移默化地吸收, 内化、整合成为自我人格的一部分因此,在同一社会环境生长的个体往往形成某些共同 的人格特征。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对人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研究发现,在美国 多,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阶层中,几乎各种心理疾病都多一些.分析认为这跟下层社会的人往 往遭受到更多的紧张,不安定和生活挫折有关. 社会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也已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此外,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众传媒,包括报刊,图书,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 这些传播媒介能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以及各种不同的角色模 式,角色评价,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通过强烈的情感作用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影响. (三)个人因素(主观因素)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只是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性而个体已经形 成的需求系统、动机体系、认知结构、价值观念等内部因素规范和制约着人格发展的内容 和方向 实践证明,在个体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教育是必不可 少的离开了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格发展就会步履维艰或者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人作为主体具有能动性和自主性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人的主体能力,由此,人格主体也总是能动的主体,他可以区分环境、选择环境,同时利用和改变环境。
人的主体特性实际上 也表现为人的人格特性科恩曾经指出:“人格作为主体性的体现,早已被认为是同创造、 精神修养和克服时间、地点的限制分不开的,而无人格则总是同消极被动、不自由、心胸 狭窄和没有尊严联系在一起 ”人作为主体还具有自主性,因而也才具有独立性,才能够利 用理智调节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为人格的选择机制 提供了决定性的前提条件 在同一情景中,由于个体所作的不同的选择而使其人格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危机 的境况下,一个人选择了畏缩后退,另一个人则选择了迎难而上,第三个人可能选择等待 观望由于三个人所作的不同选择使他们人格中的意志特征明显表现出来,也因此给他们 的人格涂上了不同的色彩参考文献: 陈家麟《基础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苏联 杜比宁《遗传学知识》 苏联 捷普洛夫《神经系统的类型特性及其对心理学的意义》 美国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