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对翻译的借鉴作用.doc
4页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对翻译的借鉴作用【摘要】在《语用学新解》中,维索尔伦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从崭新的视角研究语言的使用翻译是译语对原语信息的再现,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关键词】顺应理论翻译研宂语用学理论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即语言要顺应不同的交际对象和环境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任何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都要做出动态顺应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文语言的选择也是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一、 语义顺应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际交流活动,它涉及到源语与译语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体系译者与原文作者的认知环境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译者反复研读原文,既要弄清原文的字面意思,也要理解字里行间隐含的语用意思译者要根据交际目的进行取舍,深入领会原语和译语词语的文化内涵,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力求译文的效果与原文的效果相当例如“as cool as cucumber”就不应该翻译成“和黄瓜一样凉”,它其实和汉语中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二、 语体的顺应语言的功能是用于交际从语言表层结构看,语体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词语选择和句子结构上;从语言的深层结构看,语体反映了 语言使用者的种族地域、宗教信仰、社会地位及受教育的程度等社会特征。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既要把字面意义表达出来,也要再现语体所隐含的语用意义原文:“I kept it from her after I heard on it,’’ said Mr. Piggott,“going on nigh a year. We was living then in a solitary place,but among the beautiful lest trees, and with the roses a-covcringour Bein’ to the roof…”译文:“起那时俺听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说:“瞒着她快一年了俺们那时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屋顶尽是蔷薇花儿……”“arter”,“we was living”,“beautifullest” 都属于不规范语言译文中的“俺”、“挺背” “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等方言词的使用,不仅译出了原文的意思,也译出了原文的风格三、文字形体的顺应翻译过程使用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而语言在外形与结构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bone beef”对应汉语中的“丁骨牛排”英语作为拼音文字,音和形结合得比较紧密,而汉语是表意文字,以形写意。
正如刘宓庆所说:“诗歌集音美、形美、情美、译美于一体,令译者感怀而执笔,又令他痛惜无法表达而掷笔文字形体的审美信息具有直观性,诉诸于直接的形态示意语言文字的排列能引发读者的视觉想象例如,美国诗人妖尔特?惠特曼写过一首题为“0 Captain! My Captain!”的诗,用来纪念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诗中“船长”即象征“林肯”,“船”象征着“美国”原文:Captain! my Captain! our fearful trip is done, The shiphas weather’d every rack, the prize we sought is worn, The portis near, the bells I hear, the people all exulting, While followeyes the steady keel, the vessel grim and daring; But 0 heart!heart! heart!0 the bleeding drops of red!Where on the deck my Captain lies, Fallen cold and dead.译文: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己经告终,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
港门己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可是,心啊!心啊!心啊!哦,殷红的血滴流泻,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己倒下,己死去,己冷却惠特曼匠心独运,将此诗巧妙排成船的形状,读者从诗歌的外形马上联想到一艘扬帆起航的轮船假如将此诗另做排版,则无法表达出原文形式所包含的意蕴结语:由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可知,译者应从语义、语体及文字形体等层面对原文做出动态顺应顺应论表明:成功的译作往往是译者在选择的过程中,判断顺应层面,选择翻译策略,从而实现翻译目的,完成交际任务参考文献】[1]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Arnold, 1999.[2]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一 一简论语用翻译标准[J].外语学刊,2002 (3) •[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5.[4]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一一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L中国翻译,2004 (2).[5]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