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晃工业园及贵州玉屏县区域地质构造.docx
5页湖南新晃工业园及贵州玉屏县区域地质构造 新晃贡溪重晶石矿是我国目前发觉的规模最大的一个沉积型重晶石矿矿区位于湘黔两省接壤处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江南古陆的雪峰古陆湘黔桂隆起带 含矿岩系为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白云岩、留茶坡组硅质岩及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下段碳质页岩其中后者是主要含矿层,由碳质页岩、重晶石、钙质磷块岩、硅质岩组成,厚10.8一11.73米重晶石矿体赋存于含矿层中部,位钙质磷块岩之上,碳质页岩之下含矿层底界清晰,顶界与碳质页岩呈过渡关系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一般走向长几公里,最长20多公里,厚1.5一3.0米,最大厚度7.0米,全矿区平均厚度2.04米矿层产状平缓,构造简洁,往深部厚度增大 第一章 新晃工业园区域构造稳定及地震1.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总体地势为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呈阶梯状递降,并形成明显的三个阶梯台面及其之间的过渡梯坎带拟建场址区位于第三级阶梯之上,区域剥夷面普遍发育有三级 本区所属大地构造单元位于Ⅰ级扬子地块东南缘,与Ⅰ级构造单元华南褶皱带相接,现今构造为武陵山—新晃—凯里—三都逆冲推覆-褶皱带区内沉积盖层出露齐全,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各系地层之间除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为整合接触、前震旦系板溪群与梵净山群、侏罗系与白垩系—第三系以及第四系与老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外,其它各系之间为假整合接触。
上述地层接触关系反映区内主要经验了三次较剧烈的构造运动,即震旦纪前的武陵运动和雪峰运动、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和新生代的喜山运动武陵运动和雪峰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产生褶皱变质;燕山运动使古生代至中三迭统的沉积盖层产生了剧烈的褶皱和断裂,奠定了本区的构造框架;喜山运动在区内表现为构造的继承活动和下第三系轻度褶皱、断裂 依据区域新构造运动分区,本区位于“黔东湘西弱上升区”内(图2.1—1),区域总的地势表现为自北西向南东方向呈阶梯状降低 图2.1—1 区域新构造分区图1、Ⅰ级构造单元界限 2、Ⅱ线构造单元界限 3、Ⅲ级构造单元界限1.2 主要断裂特征及活动性 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且不同方向者相互交合,错移着不同时代的 地层,构本钱区困难多变的构造景观断裂主要沿北东、北北东及东西向发育,依据其性质和组合特征,可分为镇远枢纽断层、施洞口逆冲断层以及界牌正断层在众多断裂的影响下,常造成地层的重复、缺失及不正常接触,并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断夹块,从而构成较为醒目而独特的构造图像依据沿断裂发育的盆地内新生代地层的变形特征、沿断裂的微地貌特征等分析,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中,以黔中地区的思南~敖溪断裂、本庄断裂、江口~黄平断裂等新生代以来活动相对剧烈,其它断裂活动相对较弱。
挽近期以来,区域内的较大断裂,在微弱的新构造运动背景中,主要表现为继承性活动,其活动强度微弱区内未发觉第四纪断裂,也未发觉新近沉积物变形和变位 28凤岗K2-E→108印江思南110麻阳K-N28→→80江口铜仁NK2-E黔阳洞口EQ绥宁成步Q27雷公山黎平←←70←18→→ 图2.2—1 区域主要断裂与震中分布图 1、新生代以来有过活动的断裂 2、新生代以来活动不明显的断裂 3、逆断层 4、正断层 5、第四系 6、上第三系 7、上白垩至下第三系 8、中生界~古生界(包括震旦系) 9、前震旦系 10、 5—5.9级地震 11、4—4.9级地震 12、1900年后的地震 13、1700年前的地震 14、1700—18101年的地震国家技术质量监视局振动参数区划图》,站区地振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根本烈度小于Ⅵ度),地振动反响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玉屏K2-E施秉K2-E新晃泊州黄坪K2-EK2-E镇→远会同锦屏27K2-E凯里雷山2179→→台江通道资源26293101411Q512N613K2-E71450101(km)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 其次章 玉屏县区域地质县境出露地层从南东到北西由老至新依次有下江群、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及第三系、第四系等。
各地层出露受褶皱、断层构造等因素限制,呈北北东或北东向展布寒武系地层在县境分布最广在县境中部中、上寒武统有一条呈北北东向的相变线该相变线以东称东相区〔灰岩相〕,之西称西相区〔白云岩相〕现将本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下江群〔Pt3x〕 清水江组〔Pt3q〕灰—灰绿色薄—中厚层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凝灰质板岩、变余细砂岩,具层纹状 主要分布于朝阳、大洋溪、野鸡坪、玉屏火车站、大龙一线南东面 厚度>1743.50m 南华系〔Nh〕 下南华统〔Nh1〕 铁丝坳组〔Nh1t〕灰绿色、黄灰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含砾杂砂岩、细砂岩,局部具水平层纹与下伏下江群地层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厚度5—17.27m大塘坡组〔Nh1d〕上部为灰—深灰色薄层粉砂质页岩、粘土岩,下部为黑色炭质页岩、菱锰矿、粘土岩、粉砂质页岩等主要分布于朝阳、新寨一带厚度126m上南华统(Nh2) 南沱组〔Nh1n〕黄灰色、黄褐色厚层块状含砾〔冰碛〕粘土岩,砾石成分困难,大小不一,分选性差,滚圆度较好,为泥质胶结与下伏大塘坡组呈整合接触 厚度309.00m。
震旦系(Z) 下震旦统〔Z1〕 陡山沱组〔Z1d〕底部为黑色炭质页岩及浅灰—灰色厚层块状泥晶含锰白云岩,中上部为灰色薄层条带状白云岩夹灰岩,与下伏南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度43.00—62.10m 上震旦统(Z1) 留茶坡组〔Z1l〕为垮时岩石地层单元,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硅质岩、条带状硅质岩,间夹少量岩质页岩,顶部为薄层硅质磷块岩 厚度 15.00—30.00m寒武系〔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