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简切换注意事项.docx
8页简体繁体相互转换注意事项关于繁简转换,很多人习惯用电脑字体之间的繁简来转换在很多时候,很多简体字不只 有一个繁体字这时候再转换,可能就会出错,这里附上部分繁简转换容易错的字以便参考, 以下内容来自互联网:几,象形仅用作家具名称这个意义也可以写作“机”《书谱》“ 与“幾个”的“幾”不通用机,作为家具名称时,与“機器”的“機”也不通用后,上古与王意义相近如“后羿”意思即“王羿”据说是个反“司”与“前後”之“後” 不通用饑,仅用于“饑荒”与“饥饿”之“饥”不通用征,仅用于征讨,征伐徵”在征伐征讨等词语中与“征”不通用而作为五音之一的“徵”(zhi )也不能写作“征”徵”可以用于徵收、应徵入伍逰,在“游泳”中与“游”不通用其他的旅游、游玩中可以通用另外,有几个字简繁汉时即通用,如:“无”与“橆”,“万”与“萬”万”用于复姓 “万俟”时,好像与“萬”不通用还有个特殊现象,即通假借用,如六朝时有“皇后”的“后” 借用为“前後”的“後”,这个是特殊现象,以后另帖讨论 大家熟知的“司母戊方鼎”铭文“司母戊”,近来有说应读“后母戊”可为“后”字参照余”与“餘”也不通用如作为“多出”的意思,“闰餘成嵗”不能写作“闰余成嵗”。
作 为第一人称“余”时,也不可写作“餘”顺便说一下,嵗,上面是从“止”,由于形近, 也有讹为“山”的隶书楷书,也是可以的但是写篆书就得回复本形“止”有无知者如 WENHUAISHA 之流,按楷隶书的讹文反推为篆书,就是大错特错了雲雾”也不可写作“云雾”子曰诗云”也不能写作“子曰诗雲”并非“反清复明”恢复繁体,而是在假设书法作品通是繁体情况下,列出较为规范的繁体写法完全简体也可以暴”,写作隶书楷书时,“暴怒”“暴晒”是无区别的但是若是篆书,就是俩不同的字 不知道为何不能发图片了暴晒,也可读 PUSHAI读”右半边,“卖”楷书隶书无区别篆书是俩不同的字读”右边是声旁这俩字 打的是简化字)“极”“極”,也不通用不过“极”古代极其少用,《说文》解释为“驴上负也个”,“個”,古代不通用个”竹枝,一说半个“竹”而“個”就是咱们通用的一个 两个的量词了书画家王个簃先生,繁体不可写作“書畵家王個簃先生”) 了、瞭瞭解”不能写作“了解”您吃了吗”不能写作“您吃瞭嗎”瞭望”自然也 不能写作“了望”另:近来听说,朝廷又颁布法令修改了四十余个汉字的笔画若“琴”字,左边的“王”末 笔由横画改为“提”木旁中竖带钩者去掉了钩。
这四十多个字的修改,很是神奇另附几个 90%以上的人容易写错的字:“冒”,上面是秃宝盖加两横,两横与秃宝盖不相连与“冠”偏旁相同冕”字与“冒”一样也是与“冠”偏旁相同很多人容易把这几个字上部错写为“曰”见有朋友写《岳阳楼记》:“增其舊製制度”不能写作“製度”增其舊 制”写作“增其舊製”是错误的製”用于“製造”,与“制”不通用岳”“嶽”绝大多数情况下通用但作为姓氏,“岳飞”不能写作“嶽飞”(这个大家都知 道不过也有粗心的人,觉得繁体就是笔画多的那个,很有可能这么写丑”“醜”醜陋”一般不会写错但干支常见有人用“醜”代替“丑”,就是错误的了, 如:"丁醜"某美院书法系就这么干过係”“系”“繫”,作为“是”的意思时,写作“係”(?)派系”作“係”(?) 连接悬挂意写作“繫”“系”“係”都可以(《说文》:“故凡相联属谓之係 这三个很神奇,意思差不多区别还望达人指教仇”“雠”,这俩字大多情况下是可以通用的不过若是连用作“仇雠”时,不晓得可不可以 写成“雠雠”“仇仇”,想必不能嗅”“臭”,凡是读 xiu 作为味道,闻味道的意思时,都可以用“臭”,如“朱门酒肉臭” (当然了虽然说得通,但特定语句,无法给人家换做“嗅”。
多有人把“酒肉臭”读作“jiu rou chou"者,不想想,酒肉大冬天怎么会臭(chou)呢?臭(xiu)在此是香气的意思 题外话强”“彊”这两个字汉代后所有用“彊”的地方,都可以用“强”但需要注意的是“强” 是假借为“彊”《说文》里说“强”是“蚚” 米里面的小黑虫子看来周星星把蟑螂叫做“小强”是暗合古意啊哈哈哈)强”本意极少见用所以,大 多数情况下,这俩字是可以互换的蚚”读“ qi ”阳平强”假借为“彊”,大概也许好像可能是由于开始形似(形似个头啊 ):“强”也可 以写作从“彊”、“虫”略去三十字愿”“願”,“愿”用作谨慎老实意时,只作“愿”《说文》:愿,谨也余者用“願” 不通用《说文》说“願”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按:许这个 “大头”的说法未必靠得住原”“源”,所有用“源”的地方都可以写作“原”原”是“源”的本字水”是后 加 这段是题外话后来“愿”可能有假借为“願”者和”“龢”,《说文》里说“和”是“唱和”的意思:相应也龢”是和谐的意思:调也 “温和、和谐、和局”以及作为姓氏时,是通用的作为连词介词时,只能写作“和”和 衣而卧”也只能用“和”称呼日本时,也只能作“和”若可以通用,其中一个也是假借。
不晓得谁假借为谁简化字省了多少事啊政府真是英明 俺就佩服政府这一点逐”字,甲骨文不止从“豕”,“走之”上面随便堆上一个小动物就是“逐”,有从“羊” 的,有从“兔”的,有些人就认为是追啥,“走之”上就放啥追逐老婆的“逐”咋写? (后 来,有实物证明,不是追啥“走之”上放啥是按自己习惯来的 喜欢放啥就放啥小动物于”“於”介词是可以通用的如大家常见的《兰亭序》里这俩字都有都用作介词但 是作为姓氏时,只能作“于”表感叹时,读污,只能作“於”楚人称老虎为“於菟”(音 污图),只能写作“於”干”“乾”“幹”干支”只能作“干”干戈”也只作“干”冒犯的意思也只作 “干”只有表干湿时,用“乾”幹”用作主幹(主干意时,可以从木)用“做”的意 思时,也作“幹”另:乾,读钱地球华人都知道有些繁简字,属于特例比如“画”、“畵”,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用的这样的字有时候 在传统习惯下,不通用如写草书,就不能作“画”,若硬那么写,也不算错,只是与传统违 背,比如某人以鼻孔吃饭,以口腔呼吸,也未尝不可,只是看着别扭罢了注”“註”,“注”可以用于所有地方註”是明代后起的字,仅用于“註释”为了方 便起见,一律写“注”即可。
面”“麪”(麺),“麺”用于“麺粉”其他“表面”“颜面”之类只用“面” “叶”“葉”,“叶”音斜,是“协”古字与“葉”不通用 “ 叶公好龙”中读设,是地 名不晓得能不能写作“叶” 《书谱》中作“葉公”只” “衹” “止” “X”(打不出来这个字,就是雙的半边),句末语气词仅用“只”(例如 诗经中的句子这个用法基本可以忽略量词只用半边“雙”作为仅仅的意思时,用“衹”(也可以用只不过宋以前极少有这么用的例子止”是假借为这个字衹”字,怎 么写的先例都有,有从“示”者,有从“衣”者但是有些输入法容易错打出从“氐”的“祗”, 是另外一个字了记得头回见“止”假借为“只”,是在《三国演义》里:“止有血水,安有蜜水!” “夸”“誇”作为奢侈过度的意思时,仅能用“夸”:“貴而不爲夸”剩下的“夸耀”“夸 口”等等,都可以与“誇”通用须”“鬚”,作为“胡须”时,通用其余都只作“须”按:“鬚”也是后起的字须” 本身就是象形再加上面的形旁实在多余与“燃”“然”类似只不过下场好些,没有蜕变 为其他含义发”“髪”“彂”,第一个"发"是“彂”的草写演变的简化字第二个,“髪”仅用于“毛 髪”“头髪”有乡间发廊招牌作“彂廊”,就是错别字了)。
末一个,“彂”,用于“彂 射”“出彂”等等彂”字上面是两个背对的“止”,“止”,脚丫子象形,有前行意凡是带“止”旁,绝少意 思表“静止”的(作声旁除外)若“武”,从止戈,意思是操戈前冲实为斗狠意 若“走”,上面是个小人儿下部也是止若“涉”,篆书是水两岸各有一脚丫子“止”题外话才”“纔”,“才能”意仅用“才”不能用“纔”,而用“纔”用于“刚刚,仅仅”的意思时,与“才”通用纔”《说文》说是丝织品的一种颜色而“才”,《说文》说是草木 之初用于“刚刚,仅仅”意思时,“纔”是“才”通假字启”,《说文》:开也与“啓”没区别后者多了个“又”(手形)强调了一下这俩字 可以通用听”“聼”,不通用听”,笑貌读印?)聼”,不赘述邮”“郵”邮”,地名与“郵”不通用按:后来简化字与繁体字八竿子打不着的, 可能是中间有假借的过程"沈"“沉”“瀋”瀋阳”简化为“沈阳”瀋”,汁沉”“沈”是一个字,微微有 差异简化后,成了俩不同的字南瓜道人兄,“彂(發)”“髪”二字前面岑山兄与弟已述还望诸位网友能增补订正前面已有的字,若无异议,可从略餐”“飡(也可从三点水)”现在一般都作“餐”飡”极少用我只在《智永千字文》 中见过与“餐”通。
现在通行的简化字也没用“飡”彩”“綵”“采”“採”彩”仅用于彩色意(也有用“采”通假者)綵”仅用于彩 色的丝织品采”“採”于采摘意时通用按:“採”字提手与“溢”的水旁,“燃”的 火旁是一类多余的东西 “采”上面的“爪”即手形台”“臺”台”读tai时,是星宿名“三台星”读yi时,与“怡”通另有上古作为 第一人称(读yi,极少用,从略)臺”用于“高臺”“亭臺”台”读yi,常见用于字的声旁部分,如“贻” “怡”,篆书上面不是“厶”,而是“以” 称呼别人“兄台”,不能作“兄臺”拓” “搨”,音ta,两字通用如“搨碑”“拓碑”都可以读tuo时,只能用“拓”开 拓”不可写作“开搨”上一帖“開拓”,“開”作简体了估计前面也有这问题不是重点, 就不订正了一”“壹”这俩字不是繁简体的关系壹”是秦统一后所造(“壶”字里加了个吉)本 来专用于“统一”意法度量不明兼疑者,皆明壹之后来这俩字意思就一样了 估计大家不会混淆偶尔也有见到网友把诗词原文的数词“一”写作“壹”的,也勉强说得过 去暴”“曝”,“曝”是后起的字,“日”旁与“燃”“溢”的水火旁一样,其实是多余(本 字有了其他含义,另加个偏旁以示区别,偏旁无实际意义。
至于“扁”,只有平的薄片的意思也用作“扁额”(这个不知道是假借还是引申意)方言 中的“扁某人”,也是引申义,用为动词意思类似“打扁某人”吧有时候,偏正式词语,发展到现在,可能把整个词的意思偏在毫无干系的那个字上也很神奇县”“悬”“県”“懸”“縣”県”是个倒着的“首”,是“懸挂”之“懸”的本字后又加个形旁“系”成了“縣” 这俩都是我们用的悬挂的“悬”,比如书上经常说的“民有倒悬之危”,可以用“縣”“県”在悬挂意上是通用的懸”是后起的字(可能另有含义俺不晓得简化为“悬”縣”又读线,简化为“县” 又回归本字了俯,“人免”(合体),“兆页”(合体)这三字都可以说是“俯”的意思,但有什么区别 我也说不上大家可以说说为什么,肖和萧作为姓氏,在古代和现在都有吗?好象在古玺中有用“肖”作姓氏的,是不是 和后来的“萧”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