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信用卡定价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docx
22页美国信用卡定价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孙翔宇202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实现信用卡透支利率完全市场化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将对未来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美国是信用卡的发源地,也是信用卡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其信用卡定价管理和创新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信用卡行业提供经验启示美国信用卡定价机制演变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美国信用卡定价机制演变美国信用卡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形成黏性利率定价机制90年代,美国信用卡市场再次发生深刻变化,逐渐形成灵活利率定价机制20世纪80年代,属于黏性利率定价阶段这一时期,美国信用卡定价最明显的两个特征是利率高、定价简单,发卡机构通常只有一两种产品,如金卡和普卡,对客户适用固定利率(通常为18%左右),并收取一定的年费1982~1989年,在市场利率大幅波动的背景下,美国信用卡产品利率基本保持不变(在17.8%~18.9%之间波动)相对其他信贷产品,美国的信用卡产品利率高且具有黏性,黏性的原因有三个方面:搜寻成本、转换成本和逆向选择(Calem和Mester,1995)。
这一时期,信用卡在美国迅速普及,美国信用卡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信用卡的申请过程相对简单,只要申请人通过了发卡机构的风险审核,即可获得信用卡发卡机构的主要竞争手段包括免年费、提供商旅优惠等权益但对于低违约率的优质持卡人而言,较高的固定利率并不公平20世纪90年代,进入灵活利率定价阶段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信用卡行业发生了深刻变革,基于风险的灵活利率定价机制逐渐形成随着个人信用体系、风险评估模型和营销手段日益完善,发卡机构推广信用卡产品的效率提高,新机构的进入壁垒降低,消费者更容易发现好的产品,余额代偿等产品创新降低了消费者的换卡成本虽然发卡机构通过积分权益、品牌合作、提升服务等方式来保持用户黏性,但消费者意识到利率是最重要的成本指标,信用卡市场的价格竞争加剧,发卡机构难以维持过去的高利率,逐渐放弃单一利率定价模式,而是根据客户的风险水平适用差异化利率,定价模型日趋复杂,并通过降低利率来吸引客户,美国信用卡行业的名义利率开始下降除了差异化定价,发卡机构还开发出新的收费业务收入,如余额代偿等,通过各项费用和透支利率的组合定价获得最大化收益90年代以来,美国主流信用卡产品平均利率从18%降至2003年5月的12.12%;但对于有滞纳行为的客户或高风险客户,透支利率可能超过30%。
随着差异化定价的发展,90年代后的美国信用卡市场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是更多人有机会使用信用卡,尤其是低收入者Durkin(2000)的研究发现,从1989~1998年信用卡持卡人增长最大的部分来自低收入群体二是对低风险的优质客户而言,利率明显下降由于低收入者适用的利率水平更高,考虑到这一时期新增大量低收入、高利率的持卡人,信用卡整体利率依然下降,说明对多数持卡人而言,利率下降幅度超过平均利率展示的结果利率市场化后美国信用卡行业发展情况信用卡行业规模稳步扩大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信用卡行业快速发展,信用卡贷款规模迅速增长,在个人贷款(不含房贷,下同)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也带动美国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1984年至1996年末,美国信用卡贷款余额从465亿美元增长到2458亿美元,在个人贷款中所占的比例从17.79%提高到40.23%,之后一直到2009年末,该比例在34.32%~42.92%的范围内波动2010年美国信用卡贷款统计口径调整,此时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信用卡贷款规模增速放缓,从2010年一季度末的7128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末的9416亿美元,之后逐渐下降到2021年二季度末的7920亿美元,在个人贷款中的占比也从2010年一季度末的52.17%下降到2021年二季度末的45.07%(见图1、图2、图3)。
信用卡贷款利率有所下降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用卡行业逐渐形成灵活利率定价机制,信用卡贷款利率也有所下降1994年11月至2003年5月,美国信用卡贷款利率从15.69%下降至12.12%,同期個人贷款利率从13.59%下降至12.19%,信用卡贷款利率下降更明显之后,信用卡贷款利率较长时间内保持平稳,2016年5月开始逐渐提高,从12.16%上升至2021年8月的14.54%;而美国个人贷款利率长期保持下降趋势,2021年8月降至9.39%(见图4)信用卡贷款质量整体平稳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用卡行业逐渐形成灵活利率定价机制,这一时期,随着信息科技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信用卡行业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客户群体不断下沉,信用卡贷款质量有所下降,1994~1997年,逾期率从3.63%上升至4.92%,不良率从1.35%上升至2.17%,核销率从3.31%上升至5.4%,之后保持平稳金融危机期间贷款质量显著恶化,金融危机后行业整体提高信用卡发放标准,对年轻客群、低收入者发卡更加谨慎,贷款质量整体较好(见图5)影响美国信用卡定价机制变化的重要事件监管变化对信用卡定价的影响美国信用卡定价机制的形成与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变革密切相关,影响美国信用卡定价策略的重要监管变化有以下事件。
1968年,美国联邦法律《真实信贷法案》(Truth in Lending Act)颁布实施,该法案是消费者信用保护系列立法的一部分,其中有关信用卡的法规,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等一系列规则美联储制定Z条例(Regulation Z)作为补充,Z条例明确规定发卡机构在各业务节点必须披露利率、费率、计费方式等信息1974年,《平等信贷机会法》(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颁布实施,该法案指出风险定价策略不应与贷款歧视混淆,为日后信用卡的差异化定价提供了合规基础1978年,高利贷法案放开部分贷款利率上限,部分州政府随即放开了信用卡贷款利率上限,此举推动信用卡贷款规模快速增长1987年,信用卡市场准入放开,传统非银行机构进入信用卡行业,通用电气、Target连锁超市等跨界巨头进入信用卡领域,发卡量进入全美前十信用卡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利率开始下行1988年,作为对《真实信贷法案》修订的《公平信用和贷记卡信息披露法》(Fair Credit and Charge Card Disclosure Act)颁布,该法案的产物——舒默条款(Schumer box)规定,消费者申请信用卡时,发卡机构必须明确披露利率、费率信息,便于消费者进行比较。
1996年,美国放开信用卡手续费率上限管制,信用卡手续费从向持卡人统一收取年费转向针对不同用卡行为收取多项目手续费的方式,费用结构更加复杂2009年,美国国会通过《2009年信用卡业务相关责任和信息披露法案》,该法案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发卡机构的信息披露义务,保护年轻消费者,禁止向低于21岁的消费者推广信用卡,进一步规范信用卡行业行业环境变化对信用卡定价的影响行业集中度的提高1986~1999年,美联储逐步放开对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金融机构并购加快,大型银行通过并购提高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大型银行加大科技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用卡基于风险的差异化定价策略形成有力支撑,大型银行凭借规模效应具有更强的差异化定价能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随着美国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增长,对个人征信信息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美国征信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征信公司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建立起成熟的个人信用体系,能够提供精准、可靠的个人信用评分和个人信用报告80年代美国三大个人征信公司(Experian、Equifax和Trans Union)的信用记录已经基本覆盖全部成年人,发卡机构能够掌握客户的信用情况和行为变化,制定差异化的风险定价策略。
金融科技的應用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发卡机构能实现基于风险的差异化定价,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那些拥有科技基因的金融机构抓住机遇、脱颖而出区域性银行Signet银行的信用卡部门把握住了信用卡行业的颠覆性机会,通过数据分析对不同风险水平的客户进行差异化定价,通过降低利率来吸引低风险客户,对高风险客户则提高利率以覆盖风险第一资本”与差异化定价的形成1995年,Signet银行的信用卡部门正式分拆上市,即Capital One(以下简称“第一资本”)第一资本”提出数据驱动战略,抓住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信用卡行业的革命性机会,通过差异化的利率定价策略和高效的风控手段,实现了高收益下对高风险的有效覆盖,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从一家地方性小银行的信用卡部门成长为美国前十大银行和名列前茅的信用卡公司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信用卡市场格局基本固化,行业发展放缓面对差异化的用户服务成本和个体利润率,行业普遍采用单一固定的定价模式,各大发卡机构利率保持在18%~20%之间,却鲜有对客户之间的个体利润率差异进行分析此时,“第一资本”成为行业的颠覆者第一资本”率先推出余额代偿业务,通过大数据方法从传统银行较少服务的高风险客群中筛选出有效客户,以优惠利率吸引竞争对手的客户,为持卡人提供以低息贷款置换高息贷款的机会,获得了大量新客户。
低息期结束后,利率回归正常水平,但“第一资本”依靠其差异化定价和服务优势成功留住部分客户第一资本”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率先基于持卡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差异化定价,告别传统的“一刀切”定价模式第一资本”对收集到的客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实验—改进”方法挖掘客户特征和产品需求,通过大量的产品测试,获得各类客户的用卡习惯、产品偏好、风险特征等数据,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针对不同客户推荐不同的产品、给予差异化的利率和授信额度,并且不断迭代更新以适应技术变化和市场竞争,推动了信用卡行业的变革美国信用卡灵活定价机制的特点与影响美国信用卡灵活定价机制的特点以风险定价策略为核心在信用卡风险定价模式下,发卡机构根据客户的个人信用评分、收入水平、负债情况、职业经历等因素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基于客户的信用风险实行差异化利率,优质客户适用较低的利率,高风险客户适用较高的利率风险定价模型包含对客户过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未来需求的前瞻性分析,有效制定风险定价策略需要积累大量的历史数据,并基于历史数据对客户逾期或坏账的风险进行预判,并进行动态调整风险定价策略有以下优势:一是有助于发卡机构最大化利润,二是控制预期风险,三是鼓励客户低信用风险的行为,四是扩大服务客群。
挖掘真正的利润贡献客户信用卡客户可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收入群体,这类客户通常将信用卡作为支付工具而不产生贷款,这类按时还款、仅有消费手续费而不产生利息的客户对银行而言要付出较高的资金成本,一般来说并不贡献利润第二类是高风险客户,这类客户会给银行造成较高的坏账损失风险第三类是每月产生利息但不会出现坏账的客户,即低风险循环客户,是真正为银行信用卡业务贡献利润的优质客户美国信用卡行业的颠覆者“第一资本”设计出成百上千的差异化产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进行统计筛选,寻找到真正的利润贡献客户并进行精准营销,做到了千人千面,对不同客户适用差异化利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美国信用卡灵活定价机制的影响定价机制日趋复杂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利率意识的不断加强,黏性利率定价成为历史,行业名义利率整体下降,但发卡机构通过改变利率计价方式、增加收费项目和改变计息方式等方法,制定了更为复杂的组合定价机制,保持信用卡业务的整体利润水平在符合监管信息披露要求的前提下,美国信用卡定价策略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变化一是利率的变化90年代之前,发卡机构从违约风险极低的优质客户身上。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