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第三章 针灸学基础.ppt
119页第三章 针灸学基础,第一节 经络与腧穴,第二节 针灸方法,第三节 十四经穴及功能,第三章 针灸学基础,概述,目 录,教学目标,掌握经络、腧穴的定义,腧穴定位法,经络的生理功能,得气的概念; 熟悉十四经名称及分布规律、针剌法的操作和针剌异常情况的处理 ; 了解针灸的起源及发展概 述,一、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等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概 述,二、针灸的起源及发展 针具 灸具 内经 针灸甲乙经349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 针灸大成,下一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第一节 经络与腧穴,一、经络的定义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二、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 络脉 浮络 孙络 连属 外连 十二经筋 部分 十二皮部 内属 五脏六腑,经 络 系 统,三、经络的作用,生理功能: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调节功能平衡 感应传导作用 阐释病理: 指导诊断: 治疗预防:,四、经络的分布,1. 十二经的分布:隶属于脏腑,对称分布于上、下肢的内侧或外侧 手太阴肺经 前 手三阴 手厥阴心包经 上肢内侧 中 手少阴心经 后,手阳明大肠经 前 手三阳 手少阳三焦经 上肢外侧 中 手太阳小肠经 后 足太阴脾经 前 足三阴 足厥阴肝经 下肢内侧 中 足少阴肾经 后 足阳明胃经 前 足三阳 足少阳胆经 下肢外侧 中 足太阳膀胱经 后 头 足 手三阳经 三 胸 手三阴经 阳 手 经 详细路径 腹 足三阴经 足,2. 任脉与督脉: 同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
任脉 胸腹部正中 颏部 督脉 腰背部正中 头面部,五、腧穴的定义及分类,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 特殊部位 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361 经外奇穴 阿是穴,六、腧穴定位法,体表标志 骨度分寸:定义 常用骨度分寸表 手指同身寸,第二节 刺灸方法,一、准备工作: 1.做好诊断、辨证、解释工作; 2.检查选择针具; 3.体位选择; 4.消毒二、针刺意外事故产生和预防,1.晕针 2.滞针 3.弯针 4.血肿 5.气胸,三、针刺方法,1.进针方法: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2.深度 3.角度,1. 直刺,90,45,2. 斜刺,3.沿皮刺,15 20,下一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本节,四、行针与得气,行针手法:提插、捻转、刮针、震颤 得气:行针过程中,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而医者指下亦有一种沉紧的感觉,称为得气,也称针感 针刺得气与否对疗效有很大影响一. 督脉 1. 起止循行:起于小腹,出于会阴,从 “长强”穴起,向后沿脊柱正中上行至颈,沿正中线前行至“龈交”而止 2. 本经主治 3. 重点穴及主治,百 会 1.定位: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前发际上5寸)。
2.主治: (1)头痛 (2)眩晕 (3)癫狂 (4)子宫脱垂、脱肛 (5)中风昏迷 3.刺灸:平刺0.5 0.8寸,可灸水 沟 1. 定位:人中沟上13处 2. 主治:(1)急救穴 中暑 各种虚脱 中风昏迷 小儿惊风 (2)口眼斜 (3)急性腰扭伤 刺灸:向上斜刺0.30.5寸,不灸二. 任脉 1. 起止循行: 起于小腹内,从 “会阴”穴起,上至阴毛部,沿前正中线上行至胸,达喉部,绕口唇,至“承浆”而止 2. 本经主治 3. 重点穴及主治,关 元 1. 定位:前正中线脐下3寸 2. 主治:(1)长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2)强壮保健作用 中 脘 1. 定位:前正中线脐上4寸 2. 主治:长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穴的定位及主治; 了解穴位的操作方法,针灸的优势病种手太阴肺经,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 taiyin,循行路线,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上膈属肺,上连咽喉胸部外上方(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属肺,络大肠并与胃、气管、喉咙联系主治概要,(1)呼吸系统疾病 (2)经脉循行部位的疾病,列 缺,定位:腕横纹上1.5寸,桡骨茎突上方。
列 缺,主治 (1)头痛,项强 (2)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3)手腕处疼痛 刺灸:针尖向上斜刺0.3 0.5寸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 yangming,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上肢外侧前缘肩颈面颊左右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鼻翼旁的迎香穴交胃经) 属大肠,络肺并与鼻、下齿有联系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合谷,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合谷,功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利咽 主治: 1.面瘫,三叉神经痛; 2.咽喉肿痛,失音,牙痛; 3.痛经,闭经,难产; 4.上肢痿痹 、食指不利 刺灸:直刺寸 孕妇慎用足 阳 明 胃 经,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 yangming,经脉循行,体表路线:起于目眶下缘(承泣穴),过 面颊下胸腹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 外侧端(厉兑穴) 属胃,络脾 并与喉咙、唇、上齿、眼、鼻、耳、乳部有联系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足三里,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 外一 横指(中指)。
足三里,作用:健脾和胃,安神补虚 主治:胃痛 呕吐 腹痛腹胀泄泻 便秘 (肚腹三里留) 下肢痿痹瘫痪脚气病 强壮保健穴虚劳羸瘦 眩晕癲狂痫 乳痈乳汁少 刺灸:直刺11.5寸足 太 阴 脾 经,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下肢内侧前缘腹部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挟咽喉,连舌本,散舌下 分支:流注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属脾,络胃并与咽、舌、 心联系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三 阴 交,定位:内踝尖上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主治:(1)腹胀 肠鸣泄泻 (2)妇科疾病 (3)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4)下肢痿痹、肿胀 (5)失眠 妇科首选三阴交 刺灸:直刺.寸 孕妇慎用手少阴心经,The Heart Meridian of Hand Shaoyin,循行路线,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小肠经) 属心,络小肠 并与肺、咽喉、眼有联系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神 门,定位: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神 门,心悸怔忡心痛心烦 健忘失眠癫狂痫 腕臂痛,刺灸:直刺寸。
可灸功能主治:补益心气,宁心安神,对心功能的影响,手太阳小肠经,The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 Taiyang,循行路线,起于手小指尺侧少泽穴上肢外侧后缘肩颈面颊止于耳前听宫穴 属小肠,络心并与胃、食管、目、耳有联系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 咽喉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 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听宫,定位: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间的凹陷中,张口取穴听宫,主治:耳鸣耳聋聤耳 齿痛 牙关不利 刺灸:张口取穴,直刺 寸可灸,足太阳膀胱经,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 Taiyang,循行路线,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 头下项 在腰背部分出两支向下股外侧后部 膕窝中 小腿外侧后缘外踝后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交于肾经) 属膀胱,络肾 并联络眼、脑、耳部主治概要,外经病:头痛,目疾,项强,背腰痛,下肢痿痹 脏腑病:背俞穴主治所属脏腑的病证 神志病:癫狂,痫证,失眠肾 俞,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寸肾 俞,【功效】益肾助阳,纳气利水,强腰聪耳 【主治】(1)生殖系统的疾病 (2)泌尿系统疾病 (3)五更泻 (4)耳鸣耳聋 (5)腰膝酸软 (6)咳喘少气 刺灸:直刺寸。
温盒灸,温补肾阳足少阴肾经,The Kidney Meridian of Foot Shaoyin,循行路线,起于足底涌泉穴绕内踝后下肢内侧后缘腹正中线旁开寸胸正中线旁开寸止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 属肾,络膀胱 并与肝、肺、心、喉咙、舌根有联系主治概要,1.妇科、前阴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遗尿,癃闭 2.肾虚证:耳鸣,耳聋,腰痛,咽痛,气喘,下消、齿痛 3.外经病:足心热,下肢痿痹,股内后侧痛涌 泉,定位:足底、趾趾缝纹端与 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 交点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涌 泉,作用:镇静熄风 醒脑开窍 清利头目 滋阴降火 益肾 主治:急救:小儿惊风癫狂痫 昏厥 中暑 头痛眩晕失眠 咽喉肿痛失 音 小便不利便秘足心热 “穴位贴敷可治疗高血压” 刺灸:直刺寸可灸,手厥阴心包经,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 Jueyin,循行路线,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肢内侧正中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 属心包,络上、中、下焦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其他病症内 关,定位:腕横纹上寸,掌 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 腱之间内 关,主治:心悸 心痛 心烦 胸闷 癫狂痫 癔病 失眠 眩晕 胃痛呕吐呃逆 肘臂痛胸胁痛 擅长治疗胃心胸疾病 刺灸:直刺寸。
可灸手少阳三焦经,The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 Shaoyang,循行路线,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手背上肢外侧正中肩颈耳后耳前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 属上、中、下三焦,络心包 并与耳、眼有联系,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胸胁、咽喉病和 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外 关,定位:桡骨与尺骨之间 腕背横纹上寸,外 关,功效:调理三焦,泻热,通络止痛 主治:耳聋耳鸣 热病头痛目赤痛 胁肋痛上肢痿痹、瘫痪 治疗本经所过头面五官病 刺灸:直刺寸可灸,足少阳胆经,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循行路线,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绕耳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下肢外侧正中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属胆,络肝 与目、耳有联系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疾病: 肝胆疾病: 神志病: 经脉循行部位的疾病 :,风 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风 池,作用:祛风解表,明目聪耳 主治: (1)感冒(主穴) (2)颈项疼痛 、落枕 (3)头痛、眩晕 (4)耳鸣耳聋 (5)目疾 (6)失眠 操作:向鼻尖斜刺0.81.2寸。
足厥阴肝经,The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外侧端大敦穴内踝前小腿内侧脾经前股膝内侧正中绕阴器 胁肋止于 乳下第六肋间期门穴 属肝,络胆与胃、肺、咽喉、外阴、目、脑等有联系主治概要,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下,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外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太 冲,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 的凹陷中太 冲,功用:调气理血,平肝熄风 主治:(1)头痛、眩晕、失眠 (2)目疾 (3)癫狂痫 (4)小儿惊风、高热惊厥 (5)妇科疾病、崩漏、痛经、带下 刺灸:直刺0.5寸小 结,四总穴歌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后人新增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酸痛阿是穴 急救刺水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