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
29页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 打破了日本3 个月迷梦的战役是() A. 第三次长沙会战B.武汉会战C.台儿庄战役D.淞沪会战 2.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 南昌B. 延安C. 西安D. 瑞金 3.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重要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 指挥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将领是() A. 顾祝同B.卫立煌C.李宗仁D.闫锡山 5. 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下 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A. 签订的马关条约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C.发动的七七事变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6.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 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B.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C.中国抗战的正义性D.日本的战略失误 7.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 A.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B. 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 C. 打退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D. 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8. “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
关于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它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侵略战争 B. 它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 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9.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A. 日本全面侵华B.国共分裂对峙C.美日争夺激烈D.抗日高潮出现 10.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回顾历史,甲午战争中被日寇侵占的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回到祖国怀抱是在() A. 北伐胜利时B.抗战开始时C. 抗战胜利后D.新中国成立时 11. 下表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的概况,它是() 战役时间战斗次数毙伤俘日伪军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 3 个半月1800 多次4 万多人2000 多公里近 3000 个 A. 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2. 电视剧 亮剑 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 能有力的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A. 渡江战役B.台儿庄战役C. 淮海战役D.百团大战 13. 下列近代历史事件中,性质和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A. 西安事变B.七七事变C. 九一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 14.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 1937 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 1937 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 个月的迷梦 C 1938 年,台儿庄战役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 1937 年,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A.A B.B C.C D.D 15. 这次会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抗战胜利后 的奋斗方向这次大会指() A.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B. 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6. 如果看到“平江起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共和国元帅”的解说词,那么介绍的历史 人物应是() A. 毛泽东 B.刘少奇 C.贺龙 D.彭德怀 17.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A.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B.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 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D.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18. 下图是 1936 年 12 月 13 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得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B.蒋介石命令张、杨对陕北红军发起进攻 C. 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D.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19.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有段文字描述了1935 年底的一件大事:“中国 正在苏醒过来。
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 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 A. 五四运动B.九一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 20.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 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 B. C. D. 21. 著名诗篇露营之歌写道:“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 照满天红 同志们! 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 果敢冲锋, 逐日寇, 复东北, 天破晓, 光华万丈涌” 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于() A.马关条约的签订B.九国公约的签署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2.1940 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 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A. 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军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二、材料分析题 23.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名城,它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分析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年8 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英国军舰的上,在一份对中国及不平等 的文件上,无奈的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日寇疯狂大屠杀,男女老幼亦不分尸恒满地,血流成河,枉死三十余万人哀鸿遍野憾 天地,血雨腥风日月昏” 材料三:钟山风雨其仓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 (1)材料一中的“对中国及不平等的文件”指的是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与列强哪次侵华 战争有关? (2)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该事件发生于何年? (3)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解放了哪座城市?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4. 中华民族有着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但当遭到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会奋起抗争,以维护国家主权和 民族尊严在困境和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从不退缩,不屈不挠,直至最终胜利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2 月 13 日,西北文化日报刊登“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的消息这就是 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材料三: 1931 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进入了艰难的局部抗战;1937 年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 国人民开始了八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
1945 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 的伟大胜利 (1)清初,沙俄悍然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决定用武力捍卫领土主权的皇帝是谁? (2)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惨败,沙俄被迫进行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最终同清朝签订了什么条约? (3)西安事变发生于公元哪一年?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请回答西 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4 年 7 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 月, 清政府被迫应战 材料二: 1888-1894 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 可以买十一艘 材料三: 1937 年 7 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 死斗争, 1945 年 8 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 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3)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解析】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 年 8 月 13 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 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 双方共有约100 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 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 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 三个月计划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淞沪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2. 【答案】 B 【解析】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 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B 【点评】 知道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 3. 【答案】 C 【解析】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在延安举行。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 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故ABD不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 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4. 【答案】 C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 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 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同日军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因此指挥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将领是李宗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台儿庄战役及意义本题难度不大 5. 【答案】 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向南京市民谢罪”,联系所学知识,1937 年 12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南 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 万人以 上 A项签订的马关条约地点在马关,不符合题意 B项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地点在沈阳,不符合题意。
C项发动的七七事变地点在北平,不符合题意 D项进行的南京大屠杀地点在南京,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6. 【答案】 A 【解析】 【分析】抗战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抗击法西斯侵略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 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是全民族抗战 A项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项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抗战的正义性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但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日本的战略失误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7. 【答案】 A 【解析】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 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