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pdf
4页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圆明园风格和成就了解侵略者的丑陋罪行 2 .过程与方法 体会散文语言的情感展现 3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 (2)体会强烈的谴责之情 (3)激发了同学们对法西斯的愤恨 【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激发了同学们对法西斯的愤恨 【教法、学法】 1 .诵读法体会散文字里行间的情感 2 .品读法把握散文主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导入 知道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 、 《悲惨世界》的作者吗? 明确: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这两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维克多·雨果于 1802年 2 月 26 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 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开始的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他特别宣扬了真善美与伪恶丑对照的原则。
这篇序言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发出了满腔义愤他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 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三、让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教师作补充: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 48 年(1709年) 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 罕见的图书, 珍贵的历史文物, 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 图书馆、博物馆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 6 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正音) : 体面( )( ) 给予( )( ) 珐琅( )( ) 箱箧( )( ) 制裁( )( ) 赃物( )( ) 解词:眼花缭乱-----不可名状------荡然无存----独一无二 四、快速默读课文 明确:文章两大内容板块: 1 .赞美圆明园 2 .谴责侵略者 第二课时 五、讨论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联军抢得有眼光、 有头脑?作为一名法国人是不是该为自己的祖国发了一笔横财而高兴?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①——④段,找出作者评价圆明园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⑤——⑩段,找出作者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哪些是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 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 ,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六、课堂练习 七、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本文,激发了同学们对法西斯的愤恨 附: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奇迹 “赞誉”破烂 惊人杰作 讽刺、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