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艺术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pdf
21页1 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社会文化艺术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文化艺术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项目验收总结报告 概述:概述: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各民族民间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为了弘扬广西各族民间音乐优秀传统,培养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挖掘、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1984 年 3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我校创办了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招收会讲本民族语言,会唱本民族民歌的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彝、水、仡佬等 10 个民族具有初中文化的优秀青年歌手,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学制三年,纳入国家中专招生分配计划,培养目标是为自治区、地、市、县专业文化艺术团体培养歌唱演员、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地市县文化馆站文化员2010 年更名为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我校于 1956 年创办以来共培养民族社会文化人才4 万多人,其中民族音乐与舞蹈(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3000 人,壮语文专业 2 万多人,其他各类民族文化艺术专业人才 2 万人我校 62 年的办学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充分发挥了专业的示范作用,符合自治区级示范专业基本条件,2008 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2012 年通过自治区教育厅专家的示范专业复评。
2015 年 12 月学校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工作,组成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及工作进程在两年建设中,在自治区教育厅的领导下,根据《广西壮族2 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举全校之力投入到项目建设工作中一是认真修改完善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二是落实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三是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进程;四是及时总结、推广和完善建设经验成果经过两年的建设,全面完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满足我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在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传承与保护方面,在本地区及同类学校起到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效果良好 一、项目完成情况及总体质量一、项目完成情况及总体质量 (一)教学改革完成情况一)教学改革完成情况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双赢”模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到合作的专业民族歌舞团、文化团体、企业进行见习实习活动;请合作的行业专家、民间艺人、企业家到学校来举行讲座、授课。
校企双方做到了良性互动,做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带来一个好的实践机会及场所,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得到升华,同时也解决企业缺乏专业人才的困难,为学校和企业带来双赢效益 (2)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见习实习工作学校制定了《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见习实习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要求落实实践性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学校通过集中组织学生到合作民族歌舞团、文艺团体和企业进行见习实习,建立了学校与企3 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综合培养制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3) 以赛促学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演出、 比赛活动,学生得到舞台的锻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4)探索职普融通的办学新模式,架构中职与高等院校的立交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文化课的双向培养,毕业后可以参加高考上大学,或参加职业院校对口招生考试,到高职高专就读,为学生提供升学深造机会,打通中职升读大学深造的通道 (5)聘请民间艺人、能工巧匠来学校授课,探索学校与社会直接对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如聘请武鸣民间音乐专家黄天恒来校传授民间音乐及创作知识。
请南宁市山歌协会会长覃九宏来校讲授山歌理论知识聘请马山民间艺人王政勤来学校传授民间歌舞及民间大鼓表演技法聘请武鸣县民间山歌手蒙水生、赵翠艳、苏香莲、罗爱莲、林会莲、杨妹清、潘文禄、刘庆德、麦佳运、张廷贵、何景强等来校传授民歌演唱技法 2.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我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课程教学,在理论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还存在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民间音乐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改革,加强课程特色教材建设,促进我校民族音乐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 (1)编写民族特色校本教材,开设民族特色必修课组织老师编写民族文化校本教材,如《广西壮族民间风俗歌舞》 《广西壮族民歌教学法》 《民族手工蜡染艺术》 《民族体育校本教材》 《壮语基础教程》 《壮语文选》等同时,组织老师编写相应课程标准、4 指导书,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开发“313”民族特色课程,即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要学会三首广西民歌,学会跳一支广西民间舞蹈,掌握三项少数民族体育全校所有专业均必修 313 民族特色课程 (2) 丰富社团活动课程 专业老师组织指导 “扬帆文学社” “壮锦社” “记者团” “书画社” “民族艺术团” “体操队” “民族体育运动队”等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第二课堂民族文化活动。
(3)开展民族文化开放日活动专业老师组织指导学生排练,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民族文化开放日活动校园民族文化活动纳入每年自治区统筹安排的“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之一 (4)完善课程管理及有关课程的评价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注重技能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目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共有专任教师60 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学历合格率100 %,其中高级职称26 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43%;中级职称21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5 %专业教师35人,高级职称17人,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48.6 %;中级职称12人,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34.2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人数的30%;兰洁、李珍等为专业带头人聘请了行业专家及民间艺人到校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技能指导与培训具体情况如下: (1)外聘专家、艺人充实师资力量聘请民族文化团体的专家、民族文化技艺传承人以及能工巧匠来学校上课,聘请企业优秀文化艺术人才来校兼职如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梁庭望来校讲5 授壮族民族民间文学理论;聘请武鸣民间音乐专家黄天恒来校传授民间音乐及创作;聘请马山民间艺人王政勤来学校传授民间歌舞及民间大鼓表演技法。
聘请龙州县天琴传承艺人韩醒来传授天琴演奏技艺;聘请武鸣县民间山歌手蒙水生、赵翠艳、苏香莲、罗爱莲、林会莲、杨妹清、潘文禄、刘庆德、麦佳运、张廷贵、何景强等来校传授壮族民歌创作与演唱技法 (2)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 选派教师脱产到企业进行岗位培训和锻炼,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技能双过硬师资队伍如安排美术组老师苏景玲、李珍、覃小坚、赵洁莹、覃耀忠等老师到北海恒兴责任有限公司跟班学习贝雕、角雕传统技艺安排韦海兰参加壮锦传统织造技术培训安排音乐组老师兰洁、覃丽、吴丹、潘龙海、李维钦、黄湖等到百色市、南宁市、武鸣区民族歌舞团学习民族音乐与舞蹈 (3)安排专业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相关业务 2016—2017 年我校安排民族文化艺术教学人员到高校或培训机构(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南宁学院、广西音协培训部等)培训进修 75 人次,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不断提高民族文化艺术理论水平 4.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在项目建设实施中,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设思路,实施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同时,聘请民族文化团体的专家、民间民族文化技艺传承人、能工巧匠来学校上课,形成校企合作机制重视为社会服务,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资源,为社会6 培训民族文化艺术人才,重点培养基层民族文化艺术人才,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还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民族文化项目的比赛活动例如民族歌舞比赛、民族体育竞赛、民族手工艺比赛等等,使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情况二)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情况 1.设备安装及运行情况 项目总投入 500 万元,用于采购社会文化艺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骨干专业和对应专业群的实训设备实训基地的设备,都是通过公开招标由中标公司供货,根据合同的规定,学校由专人对货进行验收收到货以后,在第一时间由供货方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并且确保在安装过程中有我校专业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一线全程参与,从而既能加强对设备运行质量的监控,又能使相关人员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技术参数,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定好基调 设备安装到位后,我们组织懂行的人员进行验收,在验收合格后还安排供货方的技术员对设备的后期使用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而实现设备的购置与运用的无缝对接 目前各实训室设备安装完成,满足我校社会文化艺术特色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
主要专业实训室是:形体及民族舞蹈实训室 3 间,民族文化艺术语音实训室 1 间,民族文化艺术推广实训室 1 间,民族文化艺术多媒体教室 6 间,民族器乐实训室 1 间,民间工艺传承实训室 1 间,民族民间文化展览 1 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库 1 套,音像摄录制作室 1 间,室外大型民族文化艺术实训,师资培训、精品录播及“313”特色课7 程建设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学校加强对各室管理,实施专人维护,制定具体管理制度,除了每间实训室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做好使用记录在实训过程中,按学位号对号入座,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2.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及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所有实训室设备的配置均经过有关专业人员论证、配置,所有设备及场馆建设都通过正常的政府招标采购,达到设备配置的合理性、购置物品的经济合理性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建”和“用”两位一体的办事原则,充分而及时地发挥各项设备的效益,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尽量做到基地建设和使用效益两不误,从而使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良性循环,步入快车道,进而为教学工作服务 3.实训基地管理与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为了保证实训教学正常开展,我校实训室实训场地均安排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工作。
详见下表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实训室管理人员安排表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实训室管理人员安排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管理人员 联系 实训课程 实训室地点 1 形体及民族舞蹈实训室 1 陆超红 13877130580 民族舞蹈 实训楼 102 2 形体及民族舞蹈实训室 2 吴丹 13978761680 民族舞蹈 实训楼 116 3 形体及民族舞蹈实训室 3 李维钦 18376080814 民族舞蹈 实训楼 119 4 民族文化艺术语音实赵东明 13768405827 普通话语音 电教楼 4 楼 8 训室 5 民族文化艺术推广实训室 赵东明 13768405827 民族文化 艺术 电教楼 1、2楼 6 民族文化艺术多媒体教室 1 赵东明 13768405827 民族音乐 电教楼 1 楼 7 民族文化艺术多媒体教室 2 黄湖 13377159899 民族音乐 实训楼 205 8 民族文化艺术多媒体教室 3 吕莹 18648806110 民族音乐 实训楼 212 9 民族文化艺术多媒体教室 4 陆正婕 13878700006 民族音乐 实训楼 213 10 民族文化艺术多媒体教室 5 苏景玲 15296331885 民族音乐 实训楼 404 11 民族文化艺术多媒体教室 6 韦雪梅 18697941685 民族音乐 实训楼 303 12 民族器乐实训室 黄湖 13377159899 民族器乐 实训楼 205 13 民间工艺传承实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