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借景、对景、分景手法-以苏州拙政园为例.docx

28页
  • 卖家[上传人]:Baige****0346
  • 文档编号:274120240
  • 上传时间:2022-04-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93M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借景”、“对景”、“分景”手法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借景”、“对景”、“分景”手法——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摘要:借景、对景、分景是我国古典园林组景手法中较为常用的三种,尤其是借景,《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而“对景”、“分景”又从不同角度对“借景”进行补充,三者包含内容颇多,极具价值,从而共同成为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组景18法中的重要手法本文就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借景”、“对景”、“分景”这三种组景手法关键词:拙政园;组景手法;借景;对景;分景1引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尤以造园组景手法最为精妙古人总结我国古典园林组景共有18种方法,即: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其中“借景”、“对景”、“分景”为组景18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本文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这三种手法,希望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营造之中2“借景”的定义及其内容2.1借景定义“借”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借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

      《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1],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人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2.2借景种类借景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可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2.2.1直接借景①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②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③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④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⑤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⑥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⑦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2]2.2.2间接借景间接借景是一种借助水面、镜面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由于静止的水面能够反射物体的形象而产生倒影,镜面或光亮的反射性材料能映射出相对空间的景物,所以,这种景物借构方式能使景物视感格外深远,有助于丰富自身表象以及四周景色,构成绚丽动人的景观。

      2.3借景方法①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②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③借虚景,常借 “天光云影”,“花墙月洞”来表达2.4借景内容①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③借天文气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2.5借景的辩证思想借景中的辩证思想主要体现在“借景有因,因借无由” 上 “借景有因”,不仅是“因地制宜”,而且要“因人”、“因时”制宜; “因借无由”,就是在因地、因时、因人的条件下,不必定出来由,拟出什么主题,只要“景摘偏新”,是“触情俱是” 的。

      所以他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然物情所逗,且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3“对景”的定义及其内容3.1对景的定义凡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称为对景即设赏景点以欣赏另一个景点的景物,这一景物便成为赏景点的对景原来中如能有很多对景的设置,说明这一园林的景观会很丰富最好的设计是两点间能互为对景当建立一赏景点的许多对景时,这些对景点必须疏密相间、左右参差、高低错落、远近掩映,才算是好的布局园林建筑、植物、山峰、瀑布等都可作为对景的景物3.2对景的分类①正对:在视线的终点或轴线的一个端点设景成为正对,这种情况的人流与视线的关系比较单一②互对:在视点和视线的一端,或者在轴线的两端设景称为互对,此时,互对景物的视点与人流关系强调相互联系,互为对景3.3对景的运用对景不仅运用于室外景观,同时运用与建筑布局及室内布局,尤其试用观赏角度受限,无景可借,无景可寻的情况,如走廊的尽头,出门对的照壁等,都是最常见的例子,不仅中国古典园林运用较多,国外园林运用也很多,只是他们的叫法不同而已对景一般讲究轴线对称,对的景物恰好在观赏者所处轴线的正中,运用于大场景时,的瀑布,即形成一种对景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中,在水池的四周、山上、岸边、池端、廊道都建有亭子,这些亭子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个画面,而这些亭子又都是按着造景的要求,造成了一组组对景。

      每一个亭子正对着另一个亭子,在空间布局上是对峙的,在景观上是对视的,在外形上是相同的但细细观察又不尽相同方亭对方亭,长方形对长方形,六角亭对六角亭,但细看亭子的屋顶做法又不相同由于对景的处理手法和目的不同,又可以派生出许多其它的借对名称,如分景、泄景、隔景、障景等,这些方法其实并没有原则的区别,均是创造和扩大园林游赏空间,增加其趣味的艺术手段4“分景”的定义及其内容4.1分景的定义中国园林以深邃含蓄、曲折多变而闻名于世,究其原因不外乎园林空间的分隔与组合所谓分景就是以山水、植物、建筑及小品等在某种程度上隔断视线或通道,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岛中有岛的境界分景的作用在于增加景色的量和质,使园景虚实变换,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分景可以把游人的注意力缩小到一定空间范围内,使其能集中精神细致观赏,分景依功能与景观效果的不同,可分为障景与隔景4.2障景障景是园林中用于遮挡视线,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障景往往用于园林入口自成一景,位于园林景观的序幕,增加园林空间层次,将园中佳景加以隐障,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障景因材料不同可分为山石障、院落障、影壁障、树丛、树群或数者结合4.3隔景凡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景区的景物称为隔景。

      隔景能使丰富园景,使名胜区、景点各具特色并避免游人相互干扰,隔断部分视线和游览路线,使园景层次多样,增加构图变化,从而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景观隔景的材料有各种形式的围墙、建筑、植物、假山、堤岛、水面等隔景的方式有实隔、虚隔和虚实相隔①实隔:游人视线基本上不能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以建筑、实墙、山石密林分割形成实隔相隔,形成虚隔③虚实相隔:游人视线有断有续地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以堤、岛、桥相隔或实墙开漏窗相隔,形成虚实相隔5其他常用构景手法5.1框景顾名思义,框景就是将景框在“镜框”中,如同一幅画从窗框、门框、岩洞或树冠的间隙所透视的景物,由于其四周的其它景物被阻挡而分外明显框景的作用在于把园林景色利用景框的设置,统一在宛然一幅图画之中,以简洁幽暗的景框为前景,使观者视线通过景框,高度的集中在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5.2题景也叫点题是在园林的适当部位用简练的文字来点出园林及园林局部或某一景物的主题点景是园林设计者本人同欣赏者沟通思想的一种形式点题的具体形式,表现为园林建筑上的对联与匾额,岩壁上的摩厓等景物一经题咏便能引导欣赏者联想到诗情画意、名山大川与古迹韵事,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扩大了时空的领域。

      5.3引景引景是吸引游人继续游览的景物通过引景引起游人的好奇,吸引游人继续向前游览园林中的“漏窗”往往能起到引景的作用在中国园林中,窗不仅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围墙上因为窗恰是一个取景的框架,往往是摄取景观的最佳视点,所谓“尺幅窗,无心画”,即是指此同时,窗的运用,也使得园林景区之间似断似续,成为景观之间的转折点在园林艺术中,无论是漏花墙、廊、台阶、弧墙乃至文字,都能起到引景的作用,但须得当,不能喧宾夺主,这些东西只是起引景的作用,不是主景6拙政园“借景”、“对景”、“分景”分析6.1拙政园“借景”分析对景是相对为景,借景则只借不对,借景是单向的,这就是借景与对景之不同6.1.1直接借景①邻借最典型的邻借要数拙政园西部“别有洞天”旁假山上的宜两亭,堪称邻借的范例过花窗、门洞,进行互对互借游廊中各种花式窗洞,使园林对景呈现出多佯形式,成为我国园林又一特色从“两宜亭”看东部的“香洲” 从“两宜亭”观西园诸景②远借有些城市园林为了闹中取静,往往筑有较高围墙,给远借带来困难,于是便要设立具有一定高度的观赏点,以便远借“廓外青山,天外流水”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虽然已失去了远借的功用,但其原有的构思是较明显的,即借于假山等制高点上,以使视线越过围墙的限止而能观赏远处景色。

      在拙政园的借景中,远借北寺塔最为著名站在园中,见有塔影,以为塔在园中,想去一攀谁知此塔至少在五里之外,大感意外,这就是拙政园的精妙,在此处不建遮挡视线的建筑,而是留空,如此一来,远处的塔景就“引”了进来,为己所用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远景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拙政园中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影响园的规模借景北寺塔 从“留听阁”仰借“浮翠阁”之景③仰借、俯借在拙政园的西部,谓观景的制高点,从周边的“留听阁”、“卅六鸳鸯馆”一带可仰视,仰借“浮翠阁”之高增加景深,而从“浮翠阁”也能俯瞰周边各景点,颇有居高临下之感,可谓俯借④应时借拙政园中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赏,应时借景也就蕴含其中其代表有:海棠春坞——植海棠,春景,是春日品赏海棠风韵的好去处;荷风四面亭——植莲,夏景,是夏日品赏水面风来、荷香四溢的极佳景点;待霜亭——植枫,秋景,是秋日品味“洞庭需待林满霜”诗意的山亭;雪香云蔚亭——植腊梅,冬景,是冬日赏梅,捕捉暗香浮动的理想之地这是四季景色的应对,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在绮绣亭,有“晓丹晚翠”匾额,也点出了朝暮景色之美的殊异。

      海棠春坞——春景 荷风四面亭——夏景待霜亭——秋景 雪香云蔚亭——冬景6.1.2间接借景苏州园林面积较小,划分为景区之后就更小了为了扩大空间感,园中往往在适当的地方设一大镜,称为“镜景”或“镜借”它不但把镜前的空间翻了一番,在镜面上使人感到其中有景,其中有象;富于立体的深度感,而且把实在的景观反了一反,使熟悉的景物陌生化,令人顿生新奇别致之感人们身在一派空明之中,就如入琉璃世界,水晶天地,可能进行视觉与想象相伴的“镜游”拙政园的“香洲”上有“烟波划船”匾额,令人感到似实似虚,似真似幻,似静似动,似近似远沿路向南走过去是得真亭,亭内正面壁上镶有整片的镜子,使所有走过的游客都会造成幻觉以为前面还有一片深邃的花园,这就是镜像空间之虚6.2拙政园“对景”分析例一以“远香堂”为主,北至“雪香云蔚亭”形成拙政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