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河外滩可研.doc

68页
  • 卖家[上传人]:TH****3P
  • 文档编号:339622440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10M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银川市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银川市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质等级:目录第一章 总论 11.1. 工程概况 11.2.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及内容 21.3. 项目编制依据 21.4.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3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42.1. 区域概况 42.2. 银川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现状 82.3. 项目建设的背景 102.4.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22.5. 分析结论 15第三章 市场分析 163.1. 区内旅游市场分析 163.2. 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183.3. 湿地公园客源市场定位 203.4. SWOT分析 233.5. 发展策略——联动发展 243.6. 项目定位 26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274.1. 指导思想 274.2. 建设原则 274.3. 建设布局 284.4. 建设内容 30第五章 消防与节能、节水 465.1. 消防 465.2. 节能、节水 47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486.1. 设计依据和标准 486.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486.3. 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496.4. 外来生物防治 516.5. 环境影响评价 51第七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 527.1. 劳动安全 527.2. 卫生 53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548.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48.2. 招投标方案 55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 569.1. 组织机构 569.2. 人力资源配置 56第十章 建设项目社会风险评估 5710.1. 评估工作过程 5710.2. “四性”分析 5710.3. 评估事项存在风险 5910.4. 应对风险建议 5910.5. 综合评价 61第十一章 工程估算 6211.1. 编制依据 6211.2. 建设投资 6311.3. 资金筹措 63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6412.1. 可行性研究结论 6412.2. 建议 64附件:投资估算表 银川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第一章 总论1.1.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银川市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银川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及改造4.项目编制单位:中嘉城建设计有限公司5.建设地点:银川市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内6.建设内容:改造项目:(1) 园区内部护坡改造1500米,(2) 景区导视系统提升;(3) 售票厅改造100平方米(4) 景区围网修复2000米,(5) 景区停车场、游客中心装修、提升完善,(6) 景区内栈道修复5000米,木屋刷漆维修12栋,(7) 亲水烧烤项目提升,主要包括新建烧烤营地排水等基础设施新建项目:(1) 新建肯尼亚树屋50栋;(2) 黄河游船项目打造,购置游船2只;(3) 新建黄河文化体验街区;(4) 垂钓中心建设,打造休闲垂钓平台并配套相关设施;(5) 新建观景台及观鸟台;(6) 配套建设景区灯光亮化,(7) 新建彩虹滑道,(8) 新建景区公共厕所2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9) 建设景区智慧系统8.项目建设期限:建设周期16个月。

      于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9.估算总投资:7725.90万元10.建设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为社会资金、银行贷款及企业自筹,并争取政府相关专项资金等1.2.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及内容本报告分析、研究和论证“银川市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对项目背景、必要性、建设条件、环境影响与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财务分析等进行符合客观规律和项目地实际的分析研究1.3. 项目编制依据1.3.1. 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年《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旅游局,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条例》2007年国家、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等1.3.2. 相关规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50298-2018)《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3.3. 相关规划及资料甲方提供相关资料1.4.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议主管部门依据程序批复核准项目,使该项目及早立项实施该项目建成后对银川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均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恳请上级部门大力支持该项目的建设,以利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 区域概况2.1.1. 区位条件银川市东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2.1.2. 人口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国土面积9025.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和灵武市2018年末全市总人口225.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万人其中回族人口58.2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9%城镇人口174.59万人,乡村人口50.46万人;男性111.05万人,女性114.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51‰,死亡率为5.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7‰。

      2.1.3. 地形地貌银川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010米~1150米,地面坡度为2‰左右,土层较厚银川西部的贺兰山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走向全长约150公里,宽20~30公里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天然屏障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近70公里,面积5.88万公顷,山高坡陡,气势雄伟2.1.4. 气象条件银川市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寒无奇冷,夏热无酷暑,春季多风沙,秋季雨集中,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无霜期短而多变年太阳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40—146千卡,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98—304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69%年平均气温8.3—8.6℃,极端最高气温在39.3℃,极端最低气温-30.6℃无霜期短,年平均无霜日数为160天2.1.5. 自然资源1. 水资源银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

      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是银川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80多公里,南北贯穿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年引水量数10亿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2. 土地资源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重要的农林牧渔生产区银川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数万公顷,水质良好,水域内水草茂盛,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3. 生物资源贺兰山区有银川市天然林资源总面积2.67万公顷,有天然次生林1.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林种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杨等乔木,还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獐子、马鹿、蓝马鸡、青羊、狐狸等32种贺兰山东麓地区,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4. 矿产资源银川地区矿产资源有煤炭、赤铁矿、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硅石、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

      贺兰石“石质莹润,用以制砚,呵气生水,易发墨而护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盛誉,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灵武矿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特别是煤炭储量以及其具有的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质,在全自治区乃至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1.6. 地震条件1.地震设计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2.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3.地基土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4.项目区位于银川平原的中部,“喜山”构造运动使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相对上升,形成“银川地堑”长约170km,宽50km,呈北东向延伸,地堑在新构造运动期一直处于比较活跃状态,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断裂发育,历史上地震活动频繁分布于贺兰山东侧的次生断裂带,至今尚未发现活动痕迹,所以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是良好的建筑物拟建场地2.1.7. 历史沿革银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是我国首批颁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殷商时期,银川所在地区就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春秋战国时期,朐衍、匈奴等古代少数民族在此聚居战国后期,秦国的势力范围已达银川一带自西汉起,银川地区正式进入中央集权政府的建制辖区范围。

      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实施大规模的移民戍边,将关东贫民“七十余万口”迁徙至包括今银川地区在内的北地郡一带“屯田殖谷”,银川地区“始有灌溉水利之兴”作为边陲重地,银川历史上屡为要冲之区,行政建制分合变动频繁银川旧城始建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为怀远县治,距今已历1300余年公元1038年,怀远城成为西夏国都,统辖地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历时190年,银川城的行政地位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元朝至清朝,银川基本上一直为宁夏府(路)府治所在地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曾于旧城东北五里处筑“满城”以资旗兵屯守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满城毁于地震,次年移建于旧城西十五里处,称“新满城”,即今之银川新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设立宁夏省,银川为宁夏省政府驻地,并于1944年设置银川市建制新中国建立后,银川城市的发展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成为自治区的首府同年竣工通车的包兰铁路自新城西侧通过,银川的对外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随后,为适应自治区成立之初工业建设的需要,根据当时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在包兰铁路以西开辟建设了新市区。

      1970年,银川市设立城区(旧城)和新城区(新城、新市区)两个县级区,1972年设立银川郊区1972年和1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