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研读策略.docx
5页例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研读策略樊星群“读懂教材,理解意图”是教师学科专业开展的必备能力,考验 的是教师对教材把握的准确度,即研读教材的能力2022苏科版小 学信息技术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读物”属性,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 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进行研读:一是从整体上分 析和研究教材编排脉络;二是从模块上分析和研究教材板块结构;三 是从课时内容上分析和研究教材编写意图下面,笔者以苏科版三年 级上册《复制与粘贴》一课为例,谈一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研读策 略・整体研读:从编排脉络和结构体系上把握知识生长主线研读教材,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编排结构,厘清这一课时 内容在所属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产生的背景及 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方法,进而把握知识内容的生长主线1 .梳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画图、网络基础、文字处 理、演示文稿、程序设计、3D建模、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人 工智能初步十个基本教学单元前五个单元以计算机基础操作为主, 学生使用学到的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与工作需求,后五个单元以程序设 计为主,通过编写程序解决实际案例学生围绕信息的识别与获取、 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等线索展开学习。
《复制与粘 贴》一课是“画图”单元的第六课,是学生使用的第一个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画图工具的应用还较为稚嫩,所以这一课在本单元 中具有复习巩固的承上作用2 .重构在整体梳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单元整体学习的建构与设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为中心,以学生真实学习为着力点, 将零碎孤立的内容结构化,形成一个系统理解、迁移运用的学习方案, 实现学生整体学习的学习系统,使学生能够整体认知理解单元中各个 内容之间的内部联系,形成更加完整、更加坚固的结构体系,实现真 实学习,真正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复制与粘贴》 一课的讲授中,笔者设计了 “木马移一移”“车厢补一补”“小丑变 魔术” “小狗分食物”等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 “复制、粘贴、旋转、调整大小”等操作技能,引导学生依据学科思 维的开展规律学习探究,形成利用计算机技能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单元研读:从课时安排和学科特色上深入理解编者意图知道教什么比知道怎么教更重要,所以在设计教学之前,教师必 须清楚地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下面,笔者以《复制与粘贴》一课为 例,通过几个问题研读课时内容,理解编者意图1 .编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一课时内容《复制与粘贴》一课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 的画图软件来学习“复制、剪切”的方法。
编者安排这一课时内容, 既是为了解决画图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举一反三,为其他软件的 类似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指向的目的要明确2 .为什么这块内容要放在本单元第六课时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一课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例如,《复制与 粘贴》是在学生了解并接触计算机之后,借助画图软件去认识、熟悉 并掌握计算机工具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将此内容安排在“画图”单 元第六课,原因有二:一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规律,先掌握常规的绘 画技能,当遇到某些问题时还需要用一些非常规的工具来解决;二是 第七课《调整与修饰图形》的技能基础是基于本课的主要内容的,学 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深切感受到使用计算机画图的便捷,从而激发 进一步探索软件学习的兴趣3 .本课时如何表达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复制与粘贴》一课通过“复制与粘贴” 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了 选定、复制(剪切)、粘贴的操作顺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使用“复 制与粘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加工,形成有规律的对称图形,让作 品更有设计感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立体化教学,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立体化・课时研读:从技能知识和情感价值上实现学习方式变革对学情、教材深度理解后,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与内容,开 发学习资源,让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成为“局部内容自学教材+局部内 容探究生成”的结合体,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1 .梳理教材内容的技能知识信息技术教材的课时内容主要由导学牌、板块内容、标注、讨论 坊和实践园组成,每个组成局部都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复制与剪 贴》一课,导学牌一一主要技能目标从本课的导学牌中可以了解本 课的主要技能目标板块内容一一教学主要内容本课教材主要由四 个板块组成:选定、复制和粘贴、改变方向、改变形状和大小讨论 坊一一板块内容的补充本课的讨论坊有两个:一是选定一个图形, 先使用“剪切”命令,再使用“粘贴”命令,你发现了什么?这一讨 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复制”与“剪切”的区别二是试一试 “旋转”操作,它与“翻转”操作有什么不同?实践园一一板块内容 的延伸,一是用快捷键“复制”和“粘贴”需要的图形;二是拼七巧板和画奥运五环标注 重要内容的提示本课教材有两个标注内容:一是在“复制”一个图形之间,必须先选定这个图形;二是利用“按任意形状裁剪”工具也可以选定图形根据对以上内容的梳理可知,教材里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其存在的 价值,教师在研读教材内容时不可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这有助 于理清教材的脉络,分析出哪些内容是必须扎实掌握的,哪些知识还 可以往上拔高,拔到什么样的高度比拟合适2 .梳理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的开掘,是指教师从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 之间的积极关系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的加工、组织,使其在教学过 程中能触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进而促成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绪活 动之间的良性互动,并能对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性格产生陶冶作用。
例如,在《复制与粘贴》一课的教学中,一是整合美学知识在 学生运用复制、剪切工具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美学知识的 渗透,其中包括绘图结构、视角布局等二是学会欣赏与评价课上 创设对自我及他人作品的欣赏及评价环节,以此培养学生观察美、发 现美和表达美的能力,从而给学生以观念上的启迪、心灵上的震撼 三是技能分析与判断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工具,以及用不同的操 作方法到达同样的目的,操作过程逻辑严密,大胆展示,给予其他学 生价值上的引导、行为上的激励四是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在完成 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能力、勤于实践的习惯和协作 学习的意识透视教材,从整体上、模块上、课时内容上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 全方位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开掘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和技 能目标,合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裁剪取舍和编排组织的再加工,设计 敞亮的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这是实现学习方 式效能转型的必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