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遗传的分子基础.ppt

7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79422662
  • 上传时间:2024-08-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4MB
  • / 7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章第八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基因和一、基因和DNAn1.DNA和染色体和染色体n遗传学研究表明: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遗传学研究表明: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条条DNA的双螺旋,具体地说,一条染色的双螺旋,具体地说,一条染色单体含有一条单体含有一条DNA双螺旋n染色体的长度比染色体的长度比DNA短,其宽度比短,其宽度比DNA双链长,所以双链长,所以DNA双链分子在染色体中双链分子在染色体中是盘绕又盘绕,高度的卷曲的是盘绕又盘绕,高度的卷曲的 一、基因和DNAn2.基因是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分子上的一个片段nDNA分子最短的约有分子最短的约有4000个核苷酸,最个核苷酸,最长的约有长的约有40亿个核苷酸一个基因大约亿个核苷酸一个基因大约有有500—6000个核苷酸个核苷酸n研究表明,并不是研究表明,并不是DNA分子上任一含有分子上任一含有几千个核苷酸的区段就是一个基因,而几千个核苷酸的区段就是一个基因,而是一个特定的区段,是由若干个核苷酸是一个特定的区段,是由若干个核苷酸组成的具有特定序列的区段组成的具有特定序列的区段 ((1))RNA的核苷酸顺序和蛋白质的的核苷酸顺序和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完全对应。

      氨基酸顺序完全对应2)每个基因的起始密码子是)每个基因的起始密码子是AUG,而终止密码子是,而终止密码子是UAA或或UAG3)基因之间有基因区间,区间并不)基因之间有基因区间,区间并不含有遗传信息含有遗传信息 3.从分子水平上说明基因的三个基本从分子水平上说明基因的三个基本特性特性n①①基因的自体复制:基因的自体复制: n②②基因决定性状:基因决定性状:n③③基因的突变:基因的突变: 二、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二、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nGeorge W Beadle和和Edward L Tatum于于1941年系统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年系统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来说明基因和酶之间的精确关系,假说,来说明基因和酶之间的精确关系,他们因这一发现而于他们因这一发现而于1958年获得了诺贝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链孢霉精氨酸依赖型的链孢霉精氨酸依赖型的不同菌株对添加的氨基酸的反应不同菌株对添加的氨基酸的反应 添加的氨基酸添加的氨基酸 菌株菌株 鸟氨酸鸟氨酸瓜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精氨酸I I ——生长生长II II —生长生长生长生长IIIIII生长生长 生长生长生长生长 菌株菌株ⅢⅢ:基因:基因O突变;突变;菌株菌株ⅡⅡ:基因:基因C突变;突变;菌株菌株ⅠⅠ:基因:基因A突变。

      突变 三、人的先天代谢缺陷三、人的先天代谢缺陷n(一)苯丙氨酸代谢过程障碍导致的几(一)苯丙氨酸代谢过程障碍导致的几种遗传病种遗传病n图示:苯丙氨酸的几条代谢途径其中图示:苯丙氨酸的几条代谢途径其中每一步都需要特定的酶每一步都需要特定的酶 相关的遗传病相关的遗传病n(1)(1)黑尿病黑尿病(aa)::尿液氧化后变黑体内没有尿黑尿液氧化后变黑体内没有尿黑酸氧化酶,不能把尿黑酸变成乙酰醋酸酸氧化酶,不能把尿黑酸变成乙酰醋酸n(2)(2)白化病白化病(cc)::不能形成黑色素不能合成酪氨不能形成黑色素不能合成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为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为3 3.4 4一二羟苯丙氨酸,进一二羟苯丙氨酸,进而不能形成黑色素而不能形成黑色素 n(3)(3)苯酮尿症苯酮尿症(pp)::不能形成苯丙氨酸羟化酶,因不能形成苯丙氨酸羟化酶,因而不能把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造成血液中苯丙而不能把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造成血液中苯丙氨酸累积,只能通过苯丙氨酸转氨酶的作用,变为氨酸累积,只能通过苯丙氨酸转氨酶的作用,变为苯丙酮酸,从小便中排出苯丙酮酸,从小便中排出 (二)半乳糖血症(二)半乳糖血症n患者表现为不能利用半乳糖患者表现为不能利用半乳糖,有的患儿不能有的患儿不能吃人奶、牛奶等。

      临床症状一般很严重,吃人奶、牛奶等临床症状一般很严重,呕吐、腹泻、肝脏肿大,生长缓慢,智力呕吐、腹泻、肝脏肿大,生长缓慢,智力低下,往往在婴儿期死亡低下,往往在婴儿期死亡n如果及早发现病因,在婴儿的食物中完全如果及早发现病因,在婴儿的食物中完全去掉乳糖和半乳糖之类的物质,血中半乳去掉乳糖和半乳糖之类的物质,血中半乳糖含量很快下降,健康状况可以大大改进,糖含量很快下降,健康状况可以大大改进,能使婴儿的生长和发育正常起来能使婴儿的生长和发育正常起来       半乳糖正常代谢需要三种酶:半乳糖半乳糖正常代谢需要三种酶:半乳糖激酶、激酶、G-1-磷酸尿苷转移酶和异构酶,患磷酸尿苷转移酶和异构酶,患者是缺少者是缺少G-1-磷酸尿苷转移酶磷酸尿苷转移酶       先天代谢缺陷都是由于一种酶的缺少,先天代谢缺陷都是由于一种酶的缺少,由一隐性基因所控制,基因的作用决定某由一隐性基因所控制,基因的作用决定某种酶,从而通过代谢途径,控制某一性状种酶,从而通过代谢途径,控制某一性状 四、基因的最初概念四、基因的最初概念n1866年,年,G. J.孟德尔在他的豌豆杂交试孟德尔在他的豌豆杂交试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但他并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但他并没有严格地区别所观察的性状和控制这没有严格地区别所观察的性状和控制这些性状的遗传因子。

      些性状的遗传因子 n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Johansson. W.L)提出基因这一名词)提出基因这一名词((gene←pangen  genetics←to generate)并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并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这个术语这个术语  1910年,美国遗传兼胚胎学家年,美国遗传兼胚胎学家T.H.摩摩尔根首先说明尔根首先说明:n(1)基因可以发生突变;基因可以发生突变;n(2)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象一串珠子一样;象一串珠子一样;n(3)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交换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交换n提出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也是一个突变和提出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也是一个突变和交换单位的交换单位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概念把基因看的概念把基因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遗传单位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基因的最初概念:基因的最初概念:n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不同的基因在染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不同的基因在染色体的不同片段,这意味着基因是染色色体的不同片段,这意味着基因是染色体的一个特定的区段,即体的一个特定的区段,即DNA的一个片的一个片段,从而证明段,从而证明基因也是一种物质,但当基因也是一种物质,但当时把基因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遗时把基因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传单位 五、基因的精细结构五、基因的精细结构n(一)位置效应(一)位置效应n果果蝇的棒眼的棒眼遗传nSturtevant通通过过杂杂交交,,得得到到各各种种基基因因型型,,其其中中棒棒眼眼、、重重棒棒眼眼和和野野生生型型以以各各种种方方式式组组合合起起来来他他为为了了了了解解各各种种基基因因型型的的复复眼的大小,计数小眼数,结果如下眼的大小,计数小眼数,结果如下 基因型基因型16A区数目区数目小眼数小眼数+/+2779+/B3356B/B468BB/+445BB/B536BB/BB625雌性果蝇的复眼中的小眼数雌性果蝇的复眼中的小眼数 从表中看出:从表中看出:n随着重复的增加,小眼数越来越少随着重复的增加,小眼数越来越少棒眼基因(棒眼基因(B)不是完全显性不是完全显性n B//B型雌蝇和一个型雌蝇和一个BB//+型雌蝇型雌蝇的的16区区A段数同样是段数同样是4个,但效应不个,但效应不同表现出基因的位置不同,造成同表现出基因的位置不同,造成的表型效应的不同的表型效应的不同 位置效应:位置效应:n在在+/BB个体中,称为顺式位置,对个体中,称为顺式位置,对小眼数的影响大些;小眼数的影响大些;n而在而在B/B个体中,称为反式位置,个体中,称为反式位置,对小眼数的影响要小些。

      对小眼数的影响要小些n这种由于基因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这种由于基因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表现效应改变的现象叫位置而带来表现效应改变的现象叫做基因的位置效应做基因的位置效应 (二二 )顺反子顺反子n曲霉菌曲霉菌(Aspergillus nidulans)n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n如果把两个不同菌株的单倍体菌混合培养,如果把两个不同菌株的单倍体菌混合培养,有时不同菌株的菌丝互相融合,使两种不同有时不同菌株的菌丝互相融合,使两种不同株的核处于同一细胞质中,这种情况叫株的核处于同一细胞质中,这种情况叫异核异核体体(heterocaryer),在异核体中,两个核偶,在异核体中,两个核偶尔会发生融合,形成二倍体核,它们的菌丝尔会发生融合,形成二倍体核,它们的菌丝产生产生二倍体分生孢子二倍体分生孢子这种分生孢子就可分这种分生孢子就可分离出来,长成二倍体菌落,进行遗传学分析离出来,长成二倍体菌落,进行遗传学分析n曲霉菌的染色体数是曲霉菌的染色体数是n=8 ad16 +x+ ad8n杂合体仍为缺陷型杂合体仍为缺陷型 (?) ,这种表型说明,这种表型说明ad8和和ad16 是等位基因,但是在大量的是等位基因,但是在大量的后代中大约出现后代中大约出现0.14%的野生型。

      的野生型n可能原因:可能原因:n((1)突变:但频率小,只是)突变:但频率小,只是10-5,两个,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更小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更小n((2)交换)交换ad8和和ad16 不是两个基因,而是不是两个基因,而是一个基因内的两个位点一个基因内的两个位点.  体细胞交换体细胞交换n交换不交换不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是在二倍体菌丝的有丝分裂中发生是在二倍体菌丝的有丝分裂中发生的,是体细胞交换的,是体细胞交换 交换的结果:交换的结果:n杂合体(杂合体(2)和()和(4)是野生型,这)是野生型,这表明表明ad8和和ad16 都是隐性的,杂合体都是隐性的,杂合体((1)是突变型也容易理解,可看一看)是突变型也容易理解,可看一看((3)()(4)两种基因型相同,)两种基因型相同,n为什么顺式排列为什么顺式排列 ad16 ad8/++ 是野生型,是野生型,n而反式排列而反式排列ad16+/+ ad8  是突变型?是突变型? 结论:结论:n如果把如果把ad8和和ad16看作是一个作用单位的两看作是一个作用单位的两个位点,那么这种现象就容易说明个位点,那么这种现象就容易说明。

      n如果从基因是可分的观点来看,把如果从基因是可分的观点来看,把ad8和和ad16看作是一个座位中的两个位点,在结构上它看作是一个座位中的两个位点,在结构上它们是两个单位,但在功能上是共同的,一起们是两个单位,但在功能上是共同的,一起发挥作用,是一个功能单位发挥作用,是一个功能单位n ad8和和ad16虽是不同的突变点,它们具有功虽是不同的突变点,它们具有功能上的等位性能上的等位性 顺反子的概念顺反子的概念n顺式:两个突变型在同一顺式:两个突变型在同一DNA链上n反式:两个突变型在不同的反式:两个突变型在不同的DNA链上n在顺式杂合子(在顺式杂合子(4)中,一个顺反子的两)中,一个顺反子的两个位点都发生突变,而另一个顺反子正个位点都发生突变,而另一个顺反子正常,所以杂合子的表型是野生型常,所以杂合子的表型是野生型n而在反式杂合子(而在反式杂合子(3)中,两个顺反子各)中,两个顺反子各有一个位点发生突变,没有一个顺反子有一个位点发生突变,没有一个顺反子具有形成正常表形所需的遗传信息,所具有形成正常表形所需的遗传信息,所以是突变型以是突变型 (三三)互补实验互补实验n19551955年,美国的年,美国的S.BenzerS.Benzer(本泽)用大(本泽)用大肠杆菌肠杆菌T4T4噬菌体作为材料,研究快速溶噬菌体作为材料,研究快速溶菌突变型菌突变型r rⅡⅡ的基因精细结构,发现在一的基因精细结构,发现在一个基因内部的许多位点可以发生突变,个基因内部的许多位点可以发生突变,并可以在这些位点之间发生交换,从而并可以在这些位点之间发生交换,从而说明说明一个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但并不一个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但并不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是一个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n一个基因可以包括许多突变单位和许多一个基因可以包括许多突变单位和许多重组单位。

      重组单位 噬菌体噬菌体T T4 4感染感染E.coliE.coli引起溶菌引起溶菌n有一组有一组T T4 4突变型,产生大而边缘清楚突变型,产生大而边缘清楚的噬菌斑,叫做的噬菌斑,叫做快速溶菌快速溶菌((rapid rapid lysis lysis 用用r r 表示表示)n而而野生型野生型噬菌体的噬菌斑小而边缘噬菌体的噬菌斑小而边缘模糊模糊(r r + +) r rⅡⅡ和和r r + +噬菌斑噬菌斑 T4T4的突变型的突变型r rⅡⅡ和野生型和野生型r rⅡⅡ+ +在不同菌株上的噬在不同菌株上的噬菌斑菌斑 类类 型型 B B K(λ) K(λ) 野生型野生型rIIrII+ +小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rII rII 大噬菌斑大噬菌斑无噬菌斑无噬菌斑(致死)(致死) ((1)重组测验()重组测验(recombinationrecombination))nr rⅡⅡ区中有区中有30003000多个突变型,它们都有多个突变型,它们都有相同的表型相同的表型BenzerBenzer把把r rⅡⅡ突变型一对突变型一对对地杂交,测量每对突变位点间的重对地杂交,测量每对突变位点间的重组频率。

      组频率 例如:例如:n如如 r rx x+r+ry y在许可条件下双重感染在许可条件下双重感染B B菌株,形菌株,形成噬菌斑后收集菌液,稀释后分成两份,成噬菌斑后收集菌液,稀释后分成两份,一份再接种到一份再接种到B B菌株,菌株,n这样,这样,r rx x+ +,,+r+ry y,,r rx xr ry y,,++++都能生长,另一都能生长,另一份接种于份接种于K(λ)K(λ),在这里,只有,在这里,只有++++重组子才重组子才能生长,交互重组子能生长,交互重组子r rx xr ry y不能生长不能生长 n具体用具体用r47和和r106 、、r51和和r106         r+ r47     ×   r106 r+                       ↓混合感染混合感染                E.coli B株株                 接种接种                   ↓           B株     株     K12(λ)株株                   计数 计数        r+ r106 、、 r47 r+        r+r+    r+r+、、 r47 r106       仅生长一仅生长一  四种基因型     四种基因型         种重组型种重组型   均能生长   均能生长 重组值重组值=2=2×(r×(r+ +噬菌斑数噬菌斑数)/)/总噬菌斑数  总噬菌斑数   =2=2××在在E.coliK(E.coliK(入入) )上长的噬菌斑数上长的噬菌斑数/ / 在在E.coliBE.coliB上长的噬菌斑数上长的噬菌斑数×× 100% 100%  r47和和r106 的重组值是的重组值是3.9%,,r51和和r106的重组值是的重组值是1.9% (2)(2) 互补测验互补测验nr47和和r106 接种到接种到K12(λ)株株不成斑;不成斑; nr51和和r106 接种到接种到K12(λ)株株成斑成斑 rⅡⅡ突变型突变型: n可分成可分成rⅡⅡA和和rⅡⅡB两个互补群。

      两个互补群 n凡是属于凡是属于rⅡⅡA互补群互补群的突变的突变不能互补不能互补,同理,同理属于属于B互补群互补群的突变也的突变也不能互补不能互补,,n只有只有rⅡⅡA的突变和的突变和rⅡⅡB的突变可以互补的突变可以互补n所以所以 rⅡⅡ 区包括两个顺反子区包括两个顺反子 A基因产生基因产生A物质,物质,B基因产生基因产生B物质,两种物质共同存在物质,两种物质共同存在形成野生型形成野生型 互补实验n用互补实验来确定用互补实验来确定两个突变型是属于一两个突变型是属于一个作用单位,还是两个作用单位个作用单位,还是两个作用单位n反式排列时是否有互补效应反式排列时是否有互补效应:n如反式时互补,说明两个突变位点处于如反式时互补,说明两个突变位点处于不同的不同的顺反子顺反子 中中; ;n如不互补,说明它们属于同一顺反子如不互补,说明它们属于同一顺反子 强调:强调:n顺式排列只是作为对照顺式排列只是作为对照,,n因为在顺式排列中,不论是两个基因的突变,因为在顺式排列中,不论是两个基因的突变,还是同一基因内两个位点的突变,在互补测还是同一基因内两个位点的突变,在互补测验中均表现出互补效应验中均表现出互补效应。

      n  根据上面介绍的几个遗传实验,根据上面介绍的几个遗传实验,特别是本泽关于特别是本泽关于r r ⅡⅡ区的遗传学分析,区的遗传学分析,我们对基因的概念作进一步的修正我们对基因的概念作进一步的修正 六、近代基因的概念六、近代基因的概念n基因是一个作用单位((即顺反子),基因是一个作用单位((即顺反子),一个顺反子内有许多位点一个顺反子内有许多位点n也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研究,作为也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研究,作为突变单位、重组单位和功能单位突变单位、重组单位和功能单位n①①.突变子.突变子(muton):性状突变时产生突: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变的最小单位n一个突变子可以小到只有一个碱基对;一个突变子可以小到只有一个碱基对;如移码突变如移码突变 如镰形细胞贫血症如镰形细胞贫血症:Hb:HbS S和和HbHbA A这对基因的这对基因的差别只是差别只是β链第链第6 6位氨基酸谷氨酸变为缬氨位氨基酸谷氨酸变为缬氨酸酸: :        DNA DNA → mRNA mRNA → 蛋白质蛋白质     正常正常HbHbA A::CTT GAA CTT GAA 谷氨酸谷氨酸        ↓      镰形镰形HbHbS S::CAT GUA CAT GUA 缬氨酸缬氨酸 三个不同的层次:三个不同的层次:n②②.重组子.重组子(recon):性状重组时,可交换:性状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单位。

      的最小单位n一个交换子可以只包含一个碱基对一个交换子可以只包含一个碱基对n③③.顺反子.顺反子(cistron):表示一个作用的单位,:表示一个作用的单位,基本符合通常所述基因的大小或略小所包基本符合通常所述基因的大小或略小所包括的一段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合成相对应;平与一个多肽链合成相对应;平均为均为500--1500个碱基对个碱基对 总结:总结:n每个顺反子在染色体(每个顺反子在染色体(DNA)上的区域称为)上的区域称为基因座(基因座(locas),而每个基因座上有许多突),而每个基因座上有许多突变位点(变位点(site),它是一个顺反子内部能发生),它是一个顺反子内部能发生突变的最小结构单位,称为突变子;一个突变突变的最小结构单位,称为突变子;一个突变可以小到一对碱基;它们之间可以重组,而重可以小到一对碱基;它们之间可以重组,而重组的最小结构单位称为重组子,重组子可以小组的最小结构单位称为重组子,重组子可以小到邻近碱基对间的重组到邻近碱基对间的重组n由此可见,由此可见,顺反子既具有功能上的完整性,又顺反子既具有功能上的完整性,又具有结构上的可分割性具有结构上的可分割性 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n⑴⑴.揭示遗传密码的秘密:基因是具体物质。

      揭示遗传密码的秘密:基因是具体物质n一一个个基基因因是是DNA分分子子上上一一定定区区段段,,携携带带有有特特殊殊遗遗传传信信息息,,转转录录成成RNA ,,翻翻译译成成多多肽肽链链,,或或对对其其它它基基因因的的活活动动起起调调控控作作用用( 如如调调节节基基因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n⑵⑵.基基因因不不是是最最小小遗遗传传单单位位,,是是更更复复杂杂的的遗遗传传和变异单位和变异单位 分子遗传学对基因概念的新发展分子遗传学对基因概念的新发展n结结构构基基因因(structural gene)::指指可可编编码码RNA或或蛋白质的一段蛋白质的一段DNA序列如镰形细胞贫血症镰形细胞贫血症n控制基因控制基因(regulator gene):指其表达产物参:指其表达产物参与调控其它基因表达的基因与调控其它基因表达的基因 ∴ ∴基因基因产生多肽,有表型;产生多肽,有表型;产生产生tRNA、、rRNA,无表型;,无表型;不转录不转录mRNA,但对其它基因起调控作用但对其它基因起调控作用  操纵子:操纵子:n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n1961年,法国分子生物学家年,法国分子生物学家F.Jacob(杰(杰柯伯)和柯伯)和J.Monod(莫诺)通过不同的大(莫诺)通过不同的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突变体来研究基因的作用,肠杆菌乳糖代谢突变体来研究基因的作用,从而提出操纵子学说(从而提出操纵子学说(operon theory),),1965年获诺贝尔奖。

      年获诺贝尔奖 操纵子:操纵子:n这种由底物诱导而产生酶的效应称为诱这种由底物诱导而产生酶的效应称为诱导作用(导作用(inductioninduction))n相应的酶称为诱导酶(相应的酶称为诱导酶(inducible inducible enzymeenzyme))n酶诱导普遍存在于细菌中酶诱导普遍存在于细菌中     一个操纵子(一个操纵子(operonoperon)除了同一个转录单)除了同一个转录单位的结构基因位的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structure gene)外,还有直外,还有直接参加其转录调控的接参加其转录调控的DNADNA序列lacO , lacPlacO , lacP,即乳糖操纵子由,即乳糖操纵子由5 5个紧密连锁,但功能不同个紧密连锁,但功能不同的的DNADNA区段组成区段组成 乳糖操纵子的构成:乳糖操纵子的构成:n((1)1)结构基因结构基因z z :β-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半乳糖苷酶基因→ → 酶酶催化:乳糖催化:乳糖→→半乳糖半乳糖+ +葡萄糖 n(2)(2)结构基因结构基因y y ::β- β- 半乳糖苷透性酶基因半乳糖苷透性酶基因→ → 膜结合蛋白,使乳糖进入细胞。

      膜结合蛋白,使乳糖进入细胞 n(3)(3)结构基因结构基因A A::编码编码β- β- 半乳糖转乙酰基酶,半乳糖转乙酰基酶,该酶可将一个乙酰基从乙酰辅酶该酶可将一个乙酰基从乙酰辅酶A A转移至转移至β- β- 半半 乳糖上,其在乳糖利用上的生物学意义尚乳糖上,其在乳糖利用上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 组成:组成:n((4)启动基因启动基因P ::是是RNA多聚酶与多聚酶与DNA结合结合的启始部位的启始部位initiator) n(5)操纵基因操纵基因O ::是阻遏蛋白结合的部位,它是阻遏蛋白结合的部位,它的功能象一个开关的功能象一个开关operator) n(6)调节基因调节基因i::产生阻遏蛋白,调节结构基产生阻遏蛋白,调节结构基因的活性,与因的活性,与(1)-(5)不相邻regulatory gene) 调控基因:指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指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活性的基因,它包括调节基因、启动活性的基因,它包括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基因和操纵基因 (二)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二)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n在大肠杆菌中还发现有一种分子,其作用与在大肠杆菌中还发现有一种分子,其作用与阻遏物相反,它结合到操纵子的适当部位上阻遏物相反,它结合到操纵子的适当部位上时,可启动转录。

      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时,可启动转录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调控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n只要培养基中有只要培养基中有葡萄糖葡萄糖存在,便存在,便抑制了利用抑制了利用其它各种糖的酶的产生其它各种糖的酶的产生,这种现象称为分解,这种现象称为分解物阻遏 cAMP:n20世纪世纪50年代后期发现动物细胞中的年代后期发现动物细胞中的cAMP(cyclic AMP,环化腺核苷一磷酸环化腺核苷一磷酸)在许多激在许多激素的作用素的作用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n1965年,年,B.Magasonik发现在大肠杆菌中也含有发现在大肠杆菌中也含有cAMP,而且菌株内,而且菌株内cAMP的含量常随细胞的生理的含量常随细胞的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即当细胞处于状态发生变化,即当细胞处于碳源饥饿碳源饥饿的条件下,的条件下,cAMP水平显著提高水平显著提高,反之,在细胞生长的培养基,反之,在细胞生长的培养基中含有中含有大量葡萄糖大量葡萄糖时,时,cAMP水平明显降低水平明显降低 cAMP:n乳糖操纵子也有类似的情况,只有当以乳糖乳糖操纵子也有类似的情况,只有当以乳糖为唯一碳源时,为唯一碳源时,β- 半乳糖苷酶的合成才增半乳糖苷酶的合成才增加,但是在以乳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时,如果加,但是在以乳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时,如果加入加入cAMP,,β- 半乳糖苷酶的合成速度也会半乳糖苷酶的合成速度也会大大提高,可达到只用乳糖为碳源时的水平。

      大大提高,可达到只用乳糖为碳源时的水平这说明菌株内,这说明菌株内,cAMP的浓度能影响到的浓度能影响到β- 半半乳糖苷酶的合成速率乳糖苷酶的合成速率  cAMP::n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过程与诱导蛋白有关这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过程与诱导蛋白有关这种蛋白称为蛋白称为分解物基因激活蛋白或分解物基因激活蛋白或cAMP受体蛋白受体蛋白((catobolite gene activatorin protein,CAP,或或cAMP receptor protein,CRP););n这是一种二聚体蛋白质,可起转录起始因子的作用,这是一种二聚体蛋白质,可起转录起始因子的作用,在有在有cAMP时,能使操纵子有效地进行转录时,能使操纵子有效地进行转录CAP单单独存在时无活性,但它可被独存在时无活性,但它可被cAMP激活,二者结合成激活,二者结合成复合物,可同启动子结合复合物,可同启动子结合 Lac操纵子的正调控机制: ncAMP—CAP复合物与复合物与DNA结合改变了这一区段结合改变了这一区段DNA次级结构,促进了次级结构,促进了RNA聚合酶结合区的解链聚合酶结合区的解链 ncAMP—CAP复合物的形成取决于细胞内复合物的形成取决于细胞内cAMP的浓的浓度:度:n当当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由于其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由于其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活性,ATP不能转化为不能转化为cAMP,,细胞内细胞内cAMP浓度降浓度降低,形不成低,形不成cAMP—CAP复合物复合物,,因而乳糖结构基因因而乳糖结构基因不被转录。

      不被转录细胞既有葡萄糖作为能源,也就没有对细胞既有葡萄糖作为能源,也就没有对乳糖利用的几种酶的需要乳糖利用的几种酶的需要  七、基因概念的发展七、基因概念的发展n(一)断裂基因n传统的观点认为每个结构基因是一段连续的传统的观点认为每个结构基因是一段连续的DNADNA顺序,到顺序,到19771977年法国的年法国的ChambomChambom等和美国等和美国的的BergetBerget等首次在猴类病毒等首次在猴类病毒SV40SV40和腺病毒中和腺病毒中发现基因内部以及基因与基因之间存在有间发现基因内部以及基因与基因之间存在有间隔顺序(隔顺序(spacer sequencespacer sequence),从而导致隔),从而导致隔裂基因的概念裂基因的概念 概念:概念:n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间隔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间隔序列)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序列)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称为隔裂基因隔裂基因((split genesplit gene,,interrupted geneinterrupted gene隔裂基因)隔裂基因) n 通读框通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pen reading frame):在一条):在一条DNADNA链上,从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链上,从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连续核苷酸密码序列。

      止的连续核苷酸密码序列     内含子内含子(intron)::DNA序列中不出现序列中不出现在成熟在成熟mRNA的片段;的片段;外显子外显子(extron)::DNA序列中出现在序列中出现在成熟成熟mRNA中的片段中的片段 mRNA的加工的加工n(1)在在mRNA的前体的前体5‘端加上一个端加上一个7—甲基鸟苷,叫加帽甲基鸟苷,叫加帽n((2)在)在mRNA的前体的前体3‘端加上一条具有端加上一条具有150—200个腺苷酸的序列,称为多聚个腺苷酸的序列,称为多聚A((polyA),叫加尾n((3)在)在5‘端一般有端一般有2—3个核苷酸被甲基个核苷酸被甲基化n((4)切除内含子编码的区段切除内含子编码的区段 断裂基因的意义断裂基因的意义 n(1) (1) 有利于储存较多的信息:不同的剪有利于储存较多的信息:不同的剪接方式对应不同的接方式对应不同的mRNAmRNA,从而对应不同,从而对应不同的多肽 n(2) (2) 有利于变异和进化有利于变异和进化 n(3) (3) 增加重组机会增加重组机会 n(4) (4) 可能是基因调控装置:内含子本身、可能是基因调控装置:内含子本身、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 (二)重叠基因(二)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n传统的观点认为每个基因是由一些密码传统的观点认为每个基因是由一些密码子组成。

      而这些密码子是有序地排列在子组成而这些密码子是有序地排列在DNADNA链上,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一个接一个链上,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线状排列)并不重叠地排列(线状排列)并不重叠     指在同一段指在同一段DNA顺序上,由于阅读顺序上,由于阅读框架不同或终止早晚不同,同时编码框架不同或终止早晚不同,同时编码两个以上基因的现象两个以上基因的现象 (三)跳跃基因(三)跳跃基因n细胞中能改变自身在染色体上位置的一细胞中能改变自身在染色体上位置的一段段DNADNA顺序,叫做转座遗传因子顺序,叫做转座遗传因子((transposable genetic elementtransposable genetic element)), ,n简称转座元件或转座基因简称转座元件或转座基因((transposable element,TEtransposable element,TE),),n可动基因可动基因(mobile gene)(mobile gene) 转座转座(transposition)(transposition) 易位易位(translocation)(translocation)n转座酶转座酶n原位置仍保留原位置仍保留 1 1、玉米的、玉米的(As-Ds)(As-Ds)控制系统控制系统 n19321932年,美国玉米遗传学家年,美国玉米遗传学家B.McClintockB.McClintock发现发现玉米籽粒色斑不稳定遗传现象,于玉米籽粒色斑不稳定遗传现象,于19511951年,第年,第一次提出转座因子的概念。

      因为玉米中发现的一次提出转座因子的概念因为玉米中发现的转座因子除了具有转座的特性外,还具有调节转座因子除了具有转座的特性外,还具有调节其他基因的作用,又称之为控制因子其他基因的作用,又称之为控制因子((Controlling elementsControlling elements) n其中一个称之为解离因子(其中一个称之为解离因子(DSDS,,dissociationdissociation),),DSDS插入色素基因插入色素基因C C的近旁或的近旁或中间时,玉米籽粒不能形成色素,当中间时,玉米籽粒不能形成色素,当DSDS离开离开C C基因后抑制作用被解除基因后抑制作用被解除 DsDs的解离又受另一控制因子的解离又受另一控制因子—激活因激活因子(子(AcAc,,activatoractivator)的影响AcAc可位于可位于基因组中任何其他地方基因组中任何其他地方AcAc丢失,丢失,DsDs趋向趋向稳定AcAc的作用是自主的,而的作用是自主的,而DsDs行为却依行为却依赖于赖于AcAc,这是因为,这是因为DsDs和和AcAc在很大程度上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核苷酸序列的同源,特别是两端的序现出核苷酸序列的同源,特别是两端的序列是相同的。

      列是相同的 机理:n((1))C基因座落在第基因座落在第9好染色体上,好染色体上,Ac可座可座落在基因组的任何其他地方无落在基因组的任何其他地方无Ds时,时,C基基因不受抑制,胚乳有色因不受抑制,胚乳有色n((2))Ds存在于存在于C基因近旁时,基因近旁时,C的表型效应的表型效应受到抑制在胚乳发育中,由于受到抑制在胚乳发育中,由于Ac的作用,的作用,Ds处于不稳定状态,每当处于不稳定状态,每当Ds转座而脱落时,转座而脱落时,籽粒上就形成小形的斑点籽粒上就形成小形的斑点n((3))Ac丢失,丢失,Ds稳定在稳定在C座位附近,胚乳座位附近,胚乳色泽很淡或没有色泽很淡或没有 2 2、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n19671967年,在大肠杆菌半乳糖操纵子的突变型年,在大肠杆菌半乳糖操纵子的突变型研究中第一次在细菌中发现了可转移座位的研究中第一次在细菌中发现了可转移座位的插入序列插入序列 n(1) (1) 插入序列(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sinsertion sequences,,ISIS)) ISIS1 1的特点:的特点:n(a)768(a)768核苷酸;核苷酸;n(b)(b)本身没有表型效应,只携带转座酶基因;本身没有表型效应,只携带转座酶基因;n(c)(c)如如F F因子和大肠杆菌的染色体上有一些相同因子和大肠杆菌的染色体上有一些相同的插入序列;的插入序列;n(d)(d) 反向重复序列(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inverted repeal(IS)sequencesrepeal(IS)sequences)。

       n(e)IS(e)IS插入插入“靶靶”DNADNA后,在后,在ISIS两端出现一小段两端出现一小段顺向重复的靶顺向重复的靶DNADNA序列序列 5-11hp 5-11hp   转座机制转座机制 n以细菌的转座子为例以细菌的转座子为例 n(1) (1) 切开:转座酶有两种功能切开:转座酶有两种功能(1)(1)识别受体靶点从识别受体靶点从5'5'端切开,产生两个粘性末端端切开,产生两个粘性末端2)(2)识别自身两边的识别自身两边的IRIR3'3'切开 n(2) (2) 接合:成为共合体接合:成为共合体  共价链齐头相连,形成两个共价链齐头相连,形成两个缺口 n(3) (3) 复制:复制:DNADNA多聚酶补上缺口,连接酶连接,形成多聚酶补上缺口,连接酶连接,形成顺向重复序列顺向重复序列 n(4) (4) 重组:在特定位点重组共合体分离成两部分重组:在特定位点重组共合体分离成两部分 n转座子是以它的一个复制品转移到另一位置,而在原转座子是以它的一个复制品转移到另一位置,而在原来位置上仍然保留原有的转座子来位置上仍然保留原有的转座子 转座因子的遗传学效应:转座因子的遗传学效应: n(1) (1) 引起插入突变。

      引起插入突变 n(2) (2) 插入位置上出现新基因插入位置上出现新基因 n(3) (3) 切离,发生回复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切离,发生回复突变,或染色体畸变 n(4) (4) 造成同源序列整合造成同源序列整合 n(5) (5) 增加新的变异,有利于进化增加新的变异,有利于进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