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精选近年高考真题,带解析).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men****ain
  • 文档编号:195363894
  • 上传时间:2021-09-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35.0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6 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1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 本情况如表 2 所示 表 2“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河朔型 中原型 边疆型 东南型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解析】不向朝廷上贡或少上供的藩镇数量虽多,但朝廷的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并且东 南型的藩镇仍向朝廷上贡,藩镇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各藩镇 与中央之间的关系,无法反映藩镇之间攻伐不已,故 B 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河朔型藩镇掌 握了官员任免权、财权和军权,拥兵自立,不利于中央集权,故 C 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安 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 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 朝的统治,故 D 项正确 2 (2016北京文综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 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 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C宋汴梁 D元大都 【答案】B 【解析】汉承秦制,当时中央没有中书省,晋朝以后始设,故 A 项错误;隋唐时期中央行政 体系是三省六部,三省的长官是宰相,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权力较大,后来 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题干中发生的事件与唐朝历史环境相似,故B 项正确;宋朝立国之初, 数量(个) 7 8 17 9 官员任免 藩镇自擅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赋税供纳 不上供 少上供 少上供 上供 兵额与功能 拥重兵以自立 驻重兵防骄藩 驻重兵守边疆 驻兵少防盗贼 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尤其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之祸,剥夺将领兵权,强调文人治国,不可 能出现材料中现象,故 C 项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地方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中 央节制,同样不可能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D 项错误 3 (2015山东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解析】宗法体系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而且占有重要地位,且与题干材料不符,故 A 项错 误;依据材料“避亲” ,可知, “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因此是 为了防止地方势力膨胀,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地方机构的设置问题,故 C 项 错误;题干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并没有强调完善监察制度,故 D 项 错误。

      4 (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6)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郭子仪(697781) ,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 , “长六尺余,体貌秀杰” ,通过武举考 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 ,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 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 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 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 ,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 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 “时方握 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 君子,社稷纯臣” ,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6 分)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9 分) 【答案】 (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 (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

      【解析】 (1)根据材料“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可 得出其功绩之一是平定安史之乱, “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 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 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 ,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可得出长期维 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 “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 可得出为国家培养了人才 (2)根据材料“长六尺余,体貌秀杰” ,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可得出身强体健,善于领 兵,英勇善战, “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 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可得出勇于担当,有勇有谋, “子孙与 皇室通婚 “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后代 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 ,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可见 他具有政治智慧 5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 805820 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 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 西地区) ,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 年,朝廷发兵讨伐 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 ,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 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 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 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 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 ,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6 分) 【答案】 (1)原因: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 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解析】 (1)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据材料唐宪宗“整顿赋税,裁减冗员” ,可得 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据材料唐宪宗“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 , 可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据材料“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 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可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据材料唐宪宗“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 藩镇,迫使“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 ,可得出剿、抚并用。

      (2)唐宪宗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唐太宗的开元盛世,唐宪宗的“元和中兴”都表 现在,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统一稳定;经济上的恢复与发展 6 (2018海南高考24)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710 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 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 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 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 “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 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 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 712 年,唐玄宗正 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 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9 分) 【答案】 (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3 分) ;整顿地方吏治(3 分) 。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3 分) ;监察体制完善(3 分) ;促成“开元盛世” ,节度使掌 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3 分) 【解析】 (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 “已难 以应对边境危机” ,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 违法乱纪行为” ,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 ,改 变 “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 ,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 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 在地行政长官兼任” ,可得出促进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 保证” ,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 ;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可得出 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7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4)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 “凡二十五篇” ,制罪“二十五等” ,定罪 1537 条, “条流 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 、宣帝“更峻其法” ,导致“上下愁怨” 、 “内外离心” 。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 ,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 “法令明审,科条简要” ,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 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 ,成文“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 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 , “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定罪 500 条,删繁就简, 比旧律减少死刑 81 条、流放刑154 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 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 分) 【答案】 (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竣法,减轻刑罚;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 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解析】 (1)根据“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 法令明审,科条简要 ,将其作为制定开 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得出对之前的 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根据“度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 , 以轻代重,化 死为生比旧律减少死刑81 条、流放刑 154 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得出改变了北周的 严刑竣法,减轻刑罚;根据“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得出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根据“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 法令明审,科条简要 ,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 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 ,成文十二卷 ”得出 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根据“度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 ”得出提高了 法律的文明程度;结合所学可知开皇律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并为后世法制建设, 特别是唐代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8 (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8)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 “蕃将” ,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 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 年(747) ,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 尔境内) ,俘其国王经此一役, “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 ,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 大肆杀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