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道路运政管理课件.ppt

148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90679988
  • 上传时间:2024-09-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1MB
  • / 1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道路运政管理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 ;:1318241189;群:175569632道路运政管理 古代道路运输(驿传制度)道路运政管理 据甲骨文记载,中国古代道路运输主要用于传递信息和运输物资,通称驿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有驿传的国家之一,驿传为中国政治上的统一、促进文化交流和中外往来做出了贡献道路运政管理 • 中国有组织的官办驿传始于商、周起初驿传仅限于传递军事文牍,后来由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举凡运送使客、接待官员、转输军需、运送贡品等等,均属于驿传运输范围而驿则是驿传制度下形成的固定的建筑,专为驿传服务在古文献中驿站均称为“驿”,多作为名词 道路运政管理 据传说,神农氏时,“日中为市”从神农、黄帝、尧、舜至禹、汤,处于石器时代,所谓“日中为市”,只是氏族部落之间以物易物的交换道路运政管理 殷周之际,这种形式的交换有所发展,多在秋收之后,牵着牛到外地换回珍异产品但这时候还没有驿站的形制,可以说是处于酝酿和萌芽的阶段道路运政管理 春秋中叶铁器发明以后,历战国至西汉,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手工业和农业开始分离,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出现了商品和贸易之间的中介阶级,于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运输和交易的商人。

      道路运政管理 西周在道路交通上已有馆舍的设置(注意,这是一个飞跃),专供过往诸侯、使臣食宿和换乘马匹春秋战国时,驿传运输逐渐发展起来道路运政管理 《左传》载,成公四年(公元前287年)讲到了“传”,注家多释“传”为“驿”;《周礼》把秋官“行夫”之职,说成是“掌邦国传遽之小事”者道路运政管理 这些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驿传已经制度化了不仅出现了邮、传、遽等传递方式与名称,而且还设有主管传递信息的机构与官吏道路运政管理 《孟子·公孙丑》中借用孔子的言论:“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大意是:“德政的流行,比设立邮驿传递文书还要快些说明当时的邮驿制度已经相当发达而普遍了这句话曾被普遍引用道路运政管理 周、秦、汉官府所修建的驿路和驰道,主要用于政治和军事,但也适应了当时商业及运输交通的需要 道路运政管理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道路运输的大变革时期秦统一中国后在驿传体制上,以都城咸阳为中心,在全国各地沿驿道设立亭舍,并制定了邮驿法令秦代有厩置、承传、副车、食厨等有关驿传的法律 道路运政管理 汉承秦制,驿传制度进一步完备当时,用车传送称“传”,用马传送称“驿”,步递称“邮”,三种称呼常通用,也称为“置”。

      道路运政管理 汉代进一步改善了驿传组织,专门从事运输的行业也发展起来汉武帝时曾试行“均输”、“平准”方法调剂余缺、平衡物价,后来唐、宋王朝也延其法采取“和籴”、“常平”之法通过运输,平抑物价互通有无 道路运政管理 汉代驿传制度是在交通要道上隔几十里置一驿(一般为三十里左右),即供应人夫车马和食宿的交通站驿有传舍,可供歇宿 道路运政管理 各级来往人员及其从者的膳食和驿马的饲料,都有一定的标准持有官府颁发的符、传,过往的旅客都可在传舍止息驿与驿之间或不设驿的一般道路上,则由主察奸盗的亭兼管文书传递 道路运政管理 十里一亭,五里一邮亭也可止宿文书由驿及亭、邮传送,有很具体的规定 道路运政管理 例如文书的传递,举凡传递的方向,文书的性质(书檄、诏书等),封数及其装束,发文者的封泥印章,收文的单位或人员,传受的邮站及其吏卒姓名,邮站收发时刻,规定的里程和时程,传送的方法(如邮行、亭行、吏马行)等,都要做详细记录,即“邮书课” 道路运政管理 不按规定失期失程的要依律受罚紧急文书则由驿骑持赤白囊递送,称“奔命书”除文书传递、官吏往来外,方士、贤者有诏命征召的,也得乘传;吏民告急上变的,亦可要求借用轺传至京师言事。

      道路运政管理 汉代驿传的交通手段除人力外,主要是传车和驿马使用时按官职高低、任务轻重和时间缓迫分为不同的等级 道路运政管理 四马高足(好马)称“置传”,四马中足称“驰传”,四马下足称“乘传”,一马二马的为“轺传”,急事骑一马称“乘”在个别情况下,传车马匹可超过规定,最多的达七乘传 道路运政管理 使用驿传需持政府颁发的一尺五寸长的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依封印的多少定使用车马的等级,从一马一封到置、驰传的五封不等东汉时为节省费用,则往往但设骑置而无车,由于法律规定驿传只能用于公事,西汉大贵族大官僚也有私置驿传的道路运政管理 驿传效率很高,西汉时,从金城(今甘肃永靖西北)到长安,公文往返只需七天东汉时,奉天子玺书使者三骑行,一昼夜可达千里这就大大便利了政令的传达和各地的联系,起了巩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效能 道路运政管理 驿路也是重要的商道,有利于人民的往来和各地经济的交流随着汉朝势力的向外发展,汉政府把国防设施和交通邮递结合起来,加强了边疆地区驿传的建设 道路运政管理 汉武帝通南夷,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沿途置邮亭张骞通西域后,酒泉亭障展筑到玉门,后又延伸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以后直到东汉,这带地区仍是“列邮置于要害之路。

      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道路运政管理 驿传制度不仅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国防,也对汉族与边疆各族以及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自然,为了满足当权者的贪欲,驿传有时也不免成为一种残民的措施东汉时令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就是例子道路运政管理 隋、唐统一中国以后,全国道路畅通,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道路运输日趋繁荣隋唐时期,京城长安聚居着许多中外巨商,且多以经营丝绸为业当时各地所产丝绸通过征调、贡赋及商贸手段集中于长安,远运于西域 道路运政管理 在水陆交通要道上广设驿店,发展了前代的驿传运输唐代全国空前统一,驿传的设置,规模超过前代,制度更加完备全国共置驿一千六百四十三所,其中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一般为三十里置一驿(地势险阻或须就水草处不限);水驿二百六十所;津渡处置水陆相兼之驿八十六所 道路运政管理 驿传的管理,中央由兵部驾部郎中负责,诸道各设馆驿巡官四人以及判官专知其事,诸州由兵曹司兵参军分掌,诸县令兼理开元中,命御史出使就便校察驿传 道路运政管理 后度支郎中第五琦曾充诸道馆驿使,又京兆尹曾兼本府馆驿使。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定监察御史一人兼馆驿使,往来巡察但后来又有以官充馆驿者 道路运政管理 唐中后期,由于给驿频繁,乘驿官员多违制骑乘及索要饮食、馈献,加以经费不足,以致驿夫困苦、驿马死损缺额、馆舍破败现象越来越严重道路运政管理   宋代的驿传制度有过大的改革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割据局面,为在更大范围内统一邮驿奠定了基础宋代为适应军事需要,废除了唐代以民为驿夫的制度,实行一整套递铺,特别是急递铺制度 道路运政管理 宋代制度每十八里或二十里、二十五里置一铺递铺有步递、马递、急脚递(又称急递铺)和金字牌急脚递之别,南宋复有斥堠铺和摆铺各种递铺传送文书种类和日行途程不同 道路运政管理 宋代的以“军卒代百姓为递夫制度”,以及官员私书附递制度等,都突破了旧有规定,把传统的邮驿制度向前推进了一步并置有驿铺,专门传送军事文报 道路运政管理 宋代驿道四通八达,郊野都鄙之间,二十里有歇马亭,六十里有馆,水行州县有水驿,需持驿券驿券由枢密院发给,称“走马头子”或“递马头子” 道路运政管理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一度取消驿券,改用银牌;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复旧。

      入递的文书又称递角除“御前不入铺”文书径由入内内侍省发递外,其余文书的收发均需经过进奏院 道路运政管理 进奏院元丰改制后隶门下后省,其任务迄为“掌受诏敕及诸司符牒、辨其州府军监以颁下之,并受天下章奏、案牍、状牒以奏御、分授诸司” 道路运政管理 交付急脚马递铺的文书均需当官实封、不题事目,只排字号并题写遣发官司和期限日时,用印以蜡固护,装入筒内筒有皮筒、竹筒和纸筒三种登记递角入铺时刻和件数的簿历分大历和小历,大历是存于各铺的底簿,小历由铺兵随身携带,交接时由下铺批注回铺时刻 道路运政管理 除官府文书外,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还规定允许私书附递,从而使私书附递成为有宋一代的定制和宋代驿传制度的显著特点北宋苏轼在《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诗中写道: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乱山横翠嶂,落月澹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憎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道路运政管理 大意是:我骑在马上继续做没完的梦,不知不觉看到早晨的太阳升起来了只见那纵横交错的群山布满了翠绿的屏嶂,到了晚上月亮落下去象一盏澹淡的孤灯 道路运政管理 来往奔走麻烦了主管驿站传递书信的邮吏(奔走烦邮吏),安闲自在的老憎却感到惭愧我何时才能再来游览崇寿院呢?真是恋恋不舍啊,那我就暂且写一首诗于这墙壁上,记下我曾游此地吧。

      道路运政管理 邮吏给苏轼递送的书信大约就属私函宋末英雄文天祥(注意:是“英雄”而不是“民族英雄”)还写过诗作《金陵驿》道路运政管理 辽、夏、金政权参照唐宋制度,于主要交通干线设置驿铺,以资传递在北宋与辽、夏,南宋与金对峙的相当长时间内互相间都设置榷场,进行贸易,尤以茶马互市为多,交往十分频繁通过道路运输互通有无,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道路运政管理 辽有军国重事(如抽发兵马),遣使传旨,用镀金银牌,长一尺,上刻契丹字,文为“宜速”及“敕走马牌”,由皇帝亲授与使者带在项上驰驿,并手劄给驿马若干匹,驿马缺则取他马代,最快一昼夜行七百里,其次五百里 道路运政管理 银牌使者所至,如皇帝亲临,需索物品、更易驿马,无敢违抗使回纳还银牌,也由皇帝亲受,付牌印郎君收掌又有长牌,亦银质镀金,由南内司收掌,遣使赴诸道取索物色及进奉宋朝物品用之;木牌,用于遣使往女真、鞑靼各部取要物色和抽发兵马,均带在腰间左边走马驰驿 道路运政管理 据考证,位于现在内蒙古宁城县的辽中京的城市布局中即有驿馆形制金太宗天会二年(公元1124年),始自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至南京(今北京)每五十里置一驿,又令置驿于上京至春州、泰州。

      后诸路并置,给驿用牌符道路运政管理 元代疆域辽阔,驿传运输发达元代时的驿站,蒙古语叫站赤(jamuci),“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汉文的“站”,藏文的jam或vjam均系蒙古语jam的音译(汉文典籍中初音译为“蘸”),即汉语的“驿”之义 道路运政管理 故而驿传在元代汉文文献中,也称驿站,由此产生了“驿站”的称呼元代邮驿可上溯到蒙古国创始人成吉思汗时期 道路运政管理 在世祖忽必烈之前,察合台汗已修好由山丹州起,经过河西走廊、畏兀儿境直到他的驻幕地阿力麻里附近之虎牙思的驿道大规模的邮驿设置则开始于忽必烈时期 道路运政管理 公元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公元1271年设燕京为大都,建国号为元同时,在耶律楚材的主政下,颁布《站赤条划》,并以此为依据,统一蒙古站赤及汉地邮驿制度;适应统治中心的转移,规划以大都为中心的邮驿系统;建立以驿站为主体的马递网路和以急递铺为主体的步递网路 道路运政管理 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称雄一时的元代邮驿,沟通了中央和地方及地方间的联系驿传站点星罗棋布,朝令夕至元代驿站除了迎送使臣、提供食宿与交通工具外,平时也兼于运送贡品、行李等少量货物,战时还承担军需给养的运输任务。

      道路运政管理 驿站系统于交通枢纽处还设有车站,专门运输金银、宝物、贡品等贵重急需的物资驿传运输参照宋制,除以马匹递送为主体的驿站网外,还有一套以步递为主体的急递铺网,专门传送官方文书道路运政管理 明代的驿传制度在京城设会同馆,地方则有水马驿、递运所、急递铺三套机构,各司其事明弘治年间驿马符验永乐初设会同馆于北京 道路运政管理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定为南、北二馆,北馆六所,在北京;南馆三所,在南京水马驿设于京都以外交通要道,专门递送旅客,飞报军情;递运所是专门运送军需物资和贡品的运输系统;急递铺沿袭元制 道路运政管理 但至明代后期,由于官吏玩忽职守,紧急公文改派专差,经由驿站递送,急递铺逐渐失去作用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明代还出现了民信局,这是中国民用邮政的开始 道路运政管理 官方乘驿需凭符验,传送文书亦须盖有印信,以防作伪这种印信为加盖骑缝半印,以凭板勘对合,故称“勘合”图为明弘治年间驿马符验 道路运政管理 进入清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驿传运输日益活跃,分类也更加专业化清代的驿传组织有驿、站、塘、台、所、铺等名称,内地各省设置的称“驿”,军报所称“站”,关外的驿称“台”、“塘”、“卡伦”等,运输官物的称“所”,专递公文的称“铺”。

      道路运政管理 清代的驿站屡屡因为战争及边防形势的需要而有所增减,尤其是在中央直接管辖的疆域急剧扩大时,如征服蒙古各部以及西南各省的改土归流等清代张穆写有《蒙古游牧记》,内中详记蒙古地区驿乘兴废之事从财政上来看,平均算下来清代每年约需300万两白银用于驿传道路运政管理 清代自雍正帝始,在乾清门外设军机处,以方便皇帝得到准确而及时的信息军机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这其中的公文递送方式即是“廷寄” 道路运政管理 廷寄的程式,由于受命者的官职不同而有所区别:凡军机大臣行经略大将军、钦差大臣、将军、参赞大臣、都统、副都统、办事领队大臣、总督、巡抚、学政、督办军务大员等,用“军机大臣字寄”字样; 道路运政管理 凡军机大臣行盐政、关差、藩、臬及各省提镇等,用“军机大臣传谕”;其中尤为机要之件,则书“军机大臣密寄”寄信首页要开列军机大臣原官职衔,具姓不具名 道路运政管理 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后,改为只写“军机大臣字寄”,不列具体官员皇帝向军机大臣指示机宜后,军机大臣承旨撰拟清折进呈,称为“述旨”,经皇帝修改阅定后,再由军机处密封发出道路运政管理 封函书“办理军机处封寄某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并根据事情的缓急,于封函注明驿递日行里数,或三、四、五、六百里不等。

      信函封口及年月日处,都加盖办理军机处印,然后交兵部捷报处递往 道路运政管理 廷寄谕旨递到以后,只许受命者本人拆阅,不许别人代拆受命大臣领旨以后,须将接到廷寄的时间、承旨寄信者衔名、谕旨的内容以及如何办理的情况,一一向皇帝复奏明白,以杜滥冒传旨 道路运政管理 属于内务府系统的官员,则由总管内务府大臣署衔寄发,款式与军机处廷寄相同廷寄谕旨较明发上谕易于保密,且传递迅速,所以成为清代皇帝传旨施政的得力工具清代驿传制度较前代分工更细,组织更为严密,延误、丢失驿报的处罚也是严厉的,晚清著名思想家魏源就曾因延误驿报而遭革职道路运政管理 清末,由于帝国主义入侵,沿海商业城市发展,近代铁路的兴建和汽车的输入,驿传的作用日渐削弱咸丰年间,冯桂芬(公元1809—1874年,字林一,又字景亭,苏州吴县人,道光二十年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力陈驿站积弊,建议裁减,效西法设邮政局 道路运政管理 咸丰、同治以后,随着轮船、铁路、电讯、邮政相继发展,驿站逐渐变得无足轻重至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特立邮传部以掌轮、路、电、邮,在此前后,各地驿站相继裁去道路运政管理 至1913年1月,北洋政府以中央命令的形式将驿站全部裁撤,无可奈何花落去,至此绵延三千年的中国驿站史终于划上了句号。

      但中国境内个别地区仍有驿站存在,并继续行使着其职能譬如康、藏 道路运政管理 提到驿传制度,就不能忽略其交通工具——驿马林则徐还满怀豪情写过一篇诗作《驿马行》驿马的地位历来仅次于军马因古代陆上交通主要靠驿站,而无论驿骑或驿车都离不开马道路运政管理 汉、唐邮驿非常发达,唐代每30里置一驿站,每站备马8~75匹不等居延汉简中,关于记录驿马的文书有驿马名籍、驿马阅具簿等元代靠驿运联系各汗国,《马可波罗游记》称每驿站有马20~400匹,全国共有驿马30万匹 道路运政管理 牛在某些朝代,也偶尔用于缺马的地区或无需急行的驿运某些地区只能使用牛作为交通工具,某些地区只能使用骆驼作为交通工具,这都是个例道路运政管理 管理驿马的机构:隋唐在陇右设牧监,除太仆寺统管全国牧政外,又设驾部主管驿马,汇集官私马牛杂畜的簿籍,以凭考课,马政组织至此大备宋代除仍有太仆寺和驾部外,又设群牧使政府还设茶马寺,以茶叶等向西部少数民族换取马匹道路运政管理 王安石创行官马民养的保马法,但不久废止,以后改行民牧制度辽、金、元马政组织基本仿效唐宋制度,以养马于塞外为主,并大肆搜刮民马道路运政管理 明初在全国南北各地推行马政,在陕甘和辽东设养马场,在农区厉行官督民牧,由太仆寺、苑马寺及行太仆寺分掌其事,统于兵部。

      后因草场日减、官吏乱职而未见成效道路运政管理 清代全盛期抑制内地民间养马,养马业日益衰落,只在察哈尔等地设若干马厂,政府设太仆寺、上驷院,分管口外马厂清末军制改革,把持续2000余年的马政机构合并成军牧司,但上驷院仍保留到清代覆亡道路运政管理 民国成立后,先在陆军部设立军马司1936年南京政府军政部军牧科扩编成马政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养马业由政府农业部门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也一度成立马政局,设机构分别主持军民马区的繁殖改良工作道路运政管理 以上略述了中国驿传制度的历史沿革,至于在这些驿站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著名战役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重要的场所可说是开封城外的陈桥驿、河北怀来的土木驿(堡)、陕西兴平的马嵬驿,个中详情我不作叙述,以免铺陈太过,诸君自酌道路运政管理 至于在驿站内任过职的英雄们,恐怕更少有人知道,我只提两个顶尖人物——明末农民运动领袖李自成、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苏赫巴托尔(Дамдины Сухэ-Батор)道路运政管理 不过他们当初在驿站任职时只是最底层的驿卒而已,在那时苦难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人能料到他们会有朝一日做一国之君还有一位名声极大的明代思想家王守仁(阳明先生),曾被贬谪贵州作过4年驿丞。

      道路运政管理 各地驿站古迹:1、唐代时的南诏国王曾受中央册封,此为云南置驿之始据在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0公里豆沙关崖壁上的袁滋题记摩崖石刻记载,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开石门路,置驿 道路运政管理 2、现存规模最大、发生历史事件最多的,当属元代始建的怀来鸡鸣驿城内设有驿丞署、把总署、公馆院、马号、戏楼、店铺等,还有8座圭庙即永宁寺、龙神庙、白衣观音庙、财神庙、关帝庙、普渡寺、泰山行宫、城隍庙 道路运政管理 3、西递位于皖南徽州黟县(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黟县原属古徽州,西递地处徽州府西部,原名西川,因宋代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道路运政管理 西递以其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砖雕、石雕,闻名于全国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园、瑞玉庭等西递被专家、学者称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道路运政管理 4、上里古镇为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上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以“二仙桥”为代表的八座古石桥,风格各异,自成景点。

      道路运政管理 5、江苏高邮盂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馆驿巷内,占地1.6万平方米,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高邮知州黄克明所开 道路运政管理 思考题:1、驿传的作用是什么?2、专门经营商品运输和交易的商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道路运政管理 第一章 道路运政管理概论道路运政管理 第一节 近代道路运输的产生与发展道路运政管理 近代道路运输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兴起阶段(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道路运政管理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由德国人制造道路运政管理 福特的T型车使汽车成为大众化商品这是乘坐T型车的福特和他的儿子道路运政管理 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制造1886年,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独立发明了汽油发动机机动车,从而被世人公认为世界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 道路运政管理 奔驰的这辆汽车是三轮汽车,单汽缸785毫升排量0.8马力汽油发动机,每小时可行驶15公里戴姆勒的汽车是在1885年两轮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它采用了单缸空冷式1.5马力汽油发动机,时速可达9英里 道路运政管理 由于当时工业基础,世界第一辆汽车十分简陋,木制无厢式车身,车架和车轮,没有车灯、刹车系统、驾驶室和方向盘,只有一个类似自行车把的转向器,发动机工作时震动厉害,噪音大,汽车行驶在里面上,尖锐刺耳的声音常让行人失色,马儿受惊。

      坐在汽车上,除了新奇之外,丝毫没有舒适的感觉 道路运政管理 由于汽车质量差,传递动力的链条经常裂开,因而在汽车经过的主要道上,人们看见的经常是人推车而不是人坐车如今,它作为汽车文明的发端遗物,这辆汽车陈列在德国汽车发源地斯图加特市的奔驰汽车博物馆内 道路运政管理 是铁路和水运的辅助运输手段,技术水平低下,道路网没有形成另见铁路、水运道路运政管理 德国的铁路运输道路运政管理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一战至二战)道路运政管理 高速公路,一般指时速在 120公里以上的公路,要求路面平顺,纵坡极小,双向 在4条车道以上,中间设隔离带,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设道路运政管理 世界上修建高速公路最早的是德国早在1928年至1932年就建成了从科隆至波恩 的第一条高速公路,1933年又建成了从柏林至汉堡的高速公路道路运政管理 第三阶段:繁荣阶段(1945—80年代)道路运政管理 第四阶段 :成熟阶段(80年代-)道路运政管理 我国的道路运输业处于第二阶段:发展阶段道路运政管理 1902年在上海进口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辆汽车,1906年在广西友谊关至龙州修建了我国第一条公路,随后又于1913年建设了湖南长沙至湘潭公路。

      道路运政管理 1917年在河北张家口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汽车运输公司,即张库汽车公司,经营张家口至乌兰巴托的长途汽车运输业务,1918年又在京绥铁路局内建立了西北汽车运输公司,为我国第一家官办的汽车运输公司道路运政管理 龙州----友谊关道路运政管理 据史料记载,此关建于汉朝,初名为雍鸡关,后改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镇夷关.镇南关,建国后改睦南关道路运政管理 1901年,一位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由海路运入上海两辆汽车,供在上海租界内的外国人使用两辆中,一辆装有凉棚式车顶,另一辆装有可以折叠的帆布软篷车轮用木头制作,实心橡胶轮胎道路运政管理 1902年,袁世凯从香港花巨款为慈禧太后买了一辆由美国人查理斯·依·图里亚和他的弟弟设计的汽车,车身为木质敞开式,带有顶篷,双排座,发动机为三缸四马力后置式汽油机,旁置两档齿轮式变速器,经皮带传到后轴以实现驱动道路运政管理 但慈禧命令驾驶员不能坐着,必须跪着开车,最终使这台汽车只好闲置宫中这辆汽车现陈列于颐和园内的德和园道路运政管理 宁愿乘坐轿子巡行也不愿乘坐汽车出门的慈禧太后和众太监们在一起道路运政管理 川藏公路起于雅安,止于拉萨,1950年4月动工修筑,长2255千米;青藏公路始于西宁,迄于拉萨,1950年6月破土动工,全长2100千米。

      道路运政管理 西藏公路运输道路运政管理 到1997年底,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44002辆, 营业性载货汽车11189辆,58183个吨位,营运客车2188辆,41501个座位道路运政管理 我国道路运输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道路运政管理 公路密度小,等级低,路况差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输技术装备落后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经营管理落后 ,经济技术水平较低道路运政管理 道路运政管理 行业管理刚刚起步,管理体制不合理,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精干,手段不完备,行业内外关系有待理顺道路运政管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