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炼油厂心得体会.docx
16页篇一:电气专业赴济南炼油厂学习体会】电气专业赴济南炼油厂学习体会电修车间 张大鹏济南炼油厂电气车间现有员工 72人,平均年龄46岁,下设技术组 和 6 个班组,全面负责厂区所有电气设备的维修和运行工作此次 考察学习参观了两座Iiokv变电站,两座6kv/380v变电站,两台梅 兰日兰ups、一座变频器室,以及装置现场防爆电器此外还学习 交流了车间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大检修组织、绩效考核等方面内 容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济南炼油厂电气车间和我车间一样面临几项共同的困难,一是车间 人员老化,平均年龄达 46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已经力所不能及, 但是装置规模设备数量不断增长,实际维修、运行的工作量是在持 续增加的,人员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技术力量缺乏,技术组 人员缺额,现有 5人,其中一人具有本科学历,但已近退休年龄, 其余人员为中专和大专毕业这两点和我车间极其相似,他们的处 理解决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为了解决这两项矛盾,济南炼厂电气车间主要从设备、人员、管理 等三方面着手解决 一、 设备采用先进设备,提高设备可靠性,减少设备维护工作量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设备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它 的高可靠性是任何其他手段不能代替的,他们主要设备采用 abb 开 关柜、施耐德开关、接触器、富士变频器、梅兰日兰、索克曼 ups、 sel 综合计算及保护等先进的设备,可靠性很高,维护工作量很少。
二、 人员合理优化岗位设置,减少人员占用因为具有优良的设备可靠性作保证,他们只设一个iiokv变电站倒 班岗位,值班人员8人,倒班班长一人,另一座110kv变电站和其 余6kv/380v变电站采取无人值守管理,每天进行一次巡检,低压岗 位不设专门的倒班岗位,每天轮流由大班出 4名倒班人员这样倒 班人员只有 25人,将更多力量放在大班进行维修工作但是他们也承认,这只是权宜之计,增加新生力量才是解决矛盾的根本之道, 今年他们车间新引进大学生、高职生5人,其中4男1女,这才是 改善人员年龄结构、技术结构的希望 三、管理创新管理,重视班组长、技师在车间的骨干地位班组长、技师的岗位工资要高出一般职工,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的岗位工资是一样的班组长具有更宽泛的绩效考核权,车间原则 上只对奖金进行切块管理,具体的奖、罚有班组长确定,车间只进 行监督这样从制度上保证了班组长、技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 挥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才能充分保证维修工作的高质 高效积极解决职工的困难也是理顺管理和被管理者矛盾的主要手段充 分了解职工的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切实存在的实际需求 和管理上的矛盾,必须予以重视。
这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必须承 认我们现实的管理一定是不完美的,一定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二 是职 工的诉求一定有其合理的一面,在制度上可以解决职工的困难一定 是管理的一项进步管理不应该是铁笼子,铁条越加越密,但终归 是有缝隙,管理应该是润滑剂,消除一切阻力和不畅才是主要目的 只有通过管理使员工主动、积极、快乐的工作,才能达到双赢、多 赢、共赢的管理目标例如针对员工平日有事需要请假的问题,他 们车间采取分拆年薪假的办法,即年薪假可以分散为 1天为单位, 这样避免了职工没有事却不得不按照统一安排休息很长时间,但是 有事的时候又没有假可用,不得不请事假的矛盾,也避免了车间出 勤率的下降(因为除了休年薪假还得请事假)和员工请了事假工资 就要降低这种双输的局面 ,职工反响很好,也得到厂一级的支持 通过在几方面多管齐下,较好的解决了两大主要矛盾,但是我厂毕 竟和济南炼厂不同,在设备上,我们的基础差,所以我们只能采取人海战术,保证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例如他们是每天一次巡检, 我们是每天四次,并且是全面的点检,即每座配电室、每台配电柜、 每个电器元件、节点都要看到、测到,这是个笨办法,但是也是现 阶段不得不采取的最好办法。
但是不适宜长期按此方式运行下去, 因为人毕竟有不可克服的生理特点,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是根本 之道在人员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必须狠抓人员技术培训,鼓 励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同时厂里如果能给予制度上的支持会更好 abb6kv 开关柜,采用机械五防闭锁,可靠性高,安全性高,不存 在误操作伤人的危险性电缆接头温度检测装置,可实时监测电缆接头的温度,并且超温自动报警,真正实现了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目标变频器集中布置专用的变频器室,可以更方便的控制环境,解决了 抽屉柜不易安放变频器的技术难题,值得借鉴,尤其在对某装置进 行集中地变频技术改造时采用专用的抽屉柜检修设备,减轻了劳动强度,这样,力量小的女 职工也可以进行操作了篇二:关于炼油厂的实习体会资料】实习体会结束了九天的见习生活,给了我莫大的见习体验,真的好象春雨滋 润大地般,感受着得到知识的畅快,感受着知识在实践中充分应用 的快感学习离不开实践,有位学者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 验+反思=成长作为一名见习生,没有多少经验可谈,为了让自己 尽快成长起来,我们只有充分的利用见习时间,以获得更多的课本 上学不到的知识对于我们见习生而言,唯有通过大量学习来弥补 自己的不足。
回想这短短十天的见习生活,寻觅自己追梦的点点足迹,现在要把它们化为文字,一时间竟有些语塞笔僵、语无伦次……当初,离开单纯的校园,走进江西九江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是带着一 丝向往,一丝好奇,一丝陌生,一丝对学校的不舍踏上了开往江西的火车, 开始了我们为期九天的征途初到江西,什么都是新奇的,什么都是陌生的我们迫切的想要了解江西,了解九江,了解我们的实践基地九江石化正是这样的激情让我们忘却了旅途的疲惫,忘却了在火车上度过的十二个小时的 不眠夜,以饱满的精神来对待我们的见习见习第的一天,我们身穿蓝色的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看上去俨然 一个专业的化工厂职工我们一行 41个人就这样兴致昂然的走进九江石化接待我们的是工厂的一位女职员,她先给我们看有关安全 教育的影片,让我们知道在化工厂安全是很重要的因为石油化工 厂生产具有易燃 易爆有独有害腐蚀性强等许多潜在危险因素,一 旦发生事故其危害较大,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历来把安全生产当作 头等大事来抓所以,她要我们在进工厂前先学安全教育,了解一 些必备的知识,以备在遇到意外时知道该如何做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才真正走进工厂的内部,接触工厂的大型设 备以前在书本上或是实验室里看到的设备都是小而易控制的,而 在工厂里看到的设备对我们的感官来说是极大的刺激,它不仅大,而且有许多阀门,如果每个阀门都需要人来控制的话,把那不知道需要多少工人。
幸好工厂里的这些设备都是由电脑控制的,并不需 要很多工人这与我们平时做的实验真是有天壤之别啊! 虽然这次见习我们没有动手操作仪器的机会,但也让我们对这些设 备有了一个感官上的认识,有了一个比书本上更直观的认识而且 我们也大致上了解了每个设备的作用和机理,这可比书本上学到的 更鲜明、更具体、更生动在见习期间也发生了很多趣事,就像我和几个同学还忙里偷闲去横 渡了一下长江,而且是徒步横跨九江长江大桥,历时两个小时在 桥上,我们不仅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和长江的雄伟,还领略了桥上公 安人员的风采,他们在烈日下依然昂首挺胸,站着漂亮的军姿,向 过桥的旅客展示他们的风采记得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见习是如何辛苦而重要,如今自 己的见习期已过,回头来看不觉有颇多感触我不想说我的见习是 如何的辛苦,天气是如何的炎热,吃的如何的不习惯,睡得如何的 不舒服,我只想说我的收获很大在见习期间我养成了良好的工作 习惯,就是在进工厂前要做好安全准备,而这一点也不是靠纸上谈 兵就能做到虽说只有九天的时间,但还是觉得收获满大的感受颇深的一点是 理论学习是业务实战的基础,但实际工作与理论的阐述又是多么的 不同,在工作的闲暇之间,在同一些工作多年的工人的交谈中,深 知,在工作岗位上,有着良好的业务能力是基础能力。
因此,对于 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掌握好牢固的专业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一)、见习简述: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九天的时间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在老师和工人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于一些平 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这对我们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此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能给我们这 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和各位工人师傅的的悉心指导.(二)、见习目的:针对我们这学期开设的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性的了解实际生产中的 化学工艺流程、更好的巩固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 力和操作能力三)、见习感悟:见习的九天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收获了很 多的东西,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和课本上找不到的,现在我们已经是大三,马上就要踏入社会,这些实践性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至关 重要的,它让我们脱离了书生的稚气,增加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 对知识的更深入的了解在见习时的工作学习同时让我认识到社会 是残酷的,没有文化、没有本领、懒惰,就注定你永远是社会的 底层!但同时社会又是美好的,只要你肯干、有进取心,它就会给 你回报、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 总之,虽然见习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收获是很大的。
我会更加珍惜我的学习,并且用见习的心得时时激励自己!实习概况:(1)实习工厂及车间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延迟焦化车间(2)实习工厂及车间概况:工厂概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下称分公司)位于江西省 九江市东郊,北濒长江,南倚庐山,东临鄱阳湖,占地面积 4.2 平方 公里,是江西省境内唯一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地理位置优越,交 通便利生活区距长江仅1km,沿江设有7个5000t级和3个 3000t级泊位的自备油品码头,可直接对外轮开放原油可以海运进 长江到公司,也可从鲁宁输油管输送到仪征后,装船运送到公司, 仪长原油管线九江段已于2005年12月16日输油进厂产品可沿长 江往上运至四川、湖南、湖北等省,下达安徽、江苏、上海等地, 也可出长江运到沿海各省乃至世界各地铁路专用线与武(武昌) 九(九江)线、京(北京)九(九龙)线、合(合肥)九(九江) 线等国家干线相连,产品可通过铁路、水路发运到全国分公司是在中国石化集团九江石油化工总厂的基础上重组改制设立 的,其前身为九江炼油厂, 1 975年国家批准筹建, 1 980年1 0月建成投产 2000年3月九江石化总厂主业全部划入中国石化集团上市部分,组建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分公司是国 家扶持的 512户重点企业之一。
截止 2006年底分公司固定资产达 599653.93万元,职工总数为2478人分公司内现有炼油、化肥、 化工三大板块,共有作业部和车间1 5个,生产经营管理处室1 0个,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657名,具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职称 58名,中级职称337名分公司拥有 5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和年产 10万吨聚丙烯、30万 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装置,共有生产装置 53套,其中部分装置 的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合成氨、尿素装置是目 前国内先进的化肥装置之一,主体装置的工艺、设备、仪表控制系 统均从国外引进,整套装置具有操作弹性大、能耗低、自动化程度 高的特点,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2000 年度“环管法聚丙烯 成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提高管输油掺渣比的催化裂化 技术”获2002年度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公司于1999年4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2月10 日通过了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转换认证,2002年7月16日hse管理体系正式 运行并对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