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乡第一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西温庄乡第一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永远的陷阱星竹 (1)南非的沙比亚丛林,至今还生活着相当原始的西布罗族人他们生活得平静,自然,悠闲,一生几乎都不劳动他们的食物来源单一,就是四季里经过丛林地带的那些动物让人惊讶的是,西布罗族人的捕猎方法更是简单,他们没有猎枪,甚至也没有弓箭,就是让动物们自己跑到他们的陷阱里,他们只是按时地去收获这些陷阱极其原始,世世代代都一样,就是我们做孩子时常常玩的那种胶泥 (2)西布罗族人在丛林的湿地上运来许多胶泥,将这些胶泥铺成一亩地大小的地方,然后放上一只鸡或是一只野兔然后他们就是等待了凡是吃肉的动物,只要走进丛林,便会被兔子和鸡吸引,一步步走入泥沼,越挣扎越深陷入被动的动物又会引来更大的动物几天之后,泥沼地里就会被许多猎物点缀这时西布罗族人抬来木板,铺在胶泥上,将猎物们收入囊中,轻而易举,祖祖辈辈不变 (3)同样,居住在大西洋撒拉丁小岛上的丁尼族人也不劳动,他们同样过着一种较为原始的生活他们与西布罗族人有着惊人相似的地方,只是他们捕猎的方法不是用胶泥,而是学蜘蛛,用一张张细细密密的粘网。
他们把粘网挂在树上,鸟、猴子及树上的爬行动物便都会自投罗网 (4)有人怀疑,这么原始的骗局怎么还会好使?千百年来怎么就不被识破?回答是肯定的,好使,绝对不会被识破! (5)如冷世界上的许多诱骗,许多陷阱,还都是古老的,原始的,但却经久不衰按说人要比动物聪明了许多人类走到今天,早已步入了科学的时代,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被改进但说来奇怪,当人们面临一个个原始的陷阱时,依然还会上当受骗在这一点上,人类没有一点进步 (6)据心理学家和宗教界人士分析:人们只要有欲望,就不可能破解那些陷阱,包括那些最原始古老的陷阱 (7)现代人在许多地方虽然破解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面对生活中那些拙劣的陷阱,人们却很难破解,一再上当说来可笑,对于世上的许多简单骗术,人与动物的智商,常常是处于一个水平的在西布罗族人布置的陷阱上,就有一些外来者为了够到胶泥地上的猎物,也会像动物一样试探着走入泥沼,结果身陷其中 (8)由于人们自身的欲望缺陷,人们在面对生活的陷阱时,至今尚停留在原始的初级阶段不去上当、不被诱惑要说起来并不复杂,因为外在的陷阱都相对简单,甚至十分原始,只要你能克制住欲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然而这却十分艰难。
所以,人被诱骗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外界,而是来自内心魔由心生,这才是你克服不了的正因为如此,在我们面前,才会存在着永远的陷阱选自2006-12-26《北京晚报》)11.西布罗族人和丁尼族人的捕猎方式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叙述这些特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第(4)节的自问自答,对全文内容的表达有哪些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对文中画线句所提到的“说来可笑”,应当如何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探究文本以“永远的陷阱”为题的几层深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特点:①方法简单原始。
②坐收渔利(坐享其成)③世代一样作用:为后文的挖掘引申,揭示人类的劣根性做铺垫特点,答出一点,给1分;作用3分】12、由上文的叙述过度到下文的议论阐发,增强语势,表明态度,发人深省四点,答出一点,给1分13、可笑,是因为人与动物的智商竟然在一个水平之上;不可笑,是因为欲望所致答出一点给2分14、①西布罗族人和丁尼族人世代不变的捕猎陷阱②如今世界上的许多诱骗,许多陷阱,还都是古老的,原始的,但却经久不衰③人们内心深处的贪欲是永远的陷阱答出一点给2分 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共17分)晚清学人杨守敬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
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1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B.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C.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E.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对《水经注》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12.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8分) 13.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1.C、D 解析:C项表述和原文不一样,原文说的是“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而选项改为了“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D项属于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而不是“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12.(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解析:从文中看,概括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事情,第一段是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第二段中有两点,分别是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第三段开头是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13.⑴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盲从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 解析:通读全文,找准相关答题区间;划分层次,概括内容要点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山音秦碧薇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外公谢世的次日,雾霭沉沉,下着密如针脚的雨我对外公印象不深,依稀记得是个文弱的老人也只偶尔听母亲谈起,说外公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在外求学十余载,漂泊十余载,兜兜转转又回到山里。
膝下的子女都走出大山,他却执意守在山脚的泥土房里,当了大半辈子的教书先生没料到,一场乍暖还寒的三月冷雨,竟让他与这三尺讲台永别了山里的世界静极了,没有丝毫外界的声音,而那些留守山中的孩子,失去了唯一的老师,与外面的世界相牵的线,就这么生生断了山里人现在越来越少,你外公啊,一人教了几座山头的小孩,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几个前来给外公下葬的一位大伯对我说,末了还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真可惜啊,那些小孩都挺喜欢他的喏,那边就有一个他的学生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正好对上一双惶惑不安的眼睛那是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头发扎得松松垮垮,身形也偏瘦小,上身一件衬衣洗得发白她定定地看向我,板着脸,双唇紧抿,①幼兽般的眼睛漆黑发亮,左手却紧抓着前面老人的衣摆我凑过去问她:“你家在哪?”她抬头飞快地瞟了我一眼,不说话,朝山上一片在雨中凝固的苍翠努了努嘴你爸妈呢?”我注意到她的脸迅速蒙上了一层寒霜,眼皮也耷拉下来她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半晌才失落地开口:“他们去外面打工了那你跟谁过?”“弟弟妹妹,还有奶奶之后我也不知该怎样搭话,便默默走开了,因为我猛然发现,虽然只差了三四岁,但我们之间已然如被巨斧劈开了一道鸿沟,我与她的距离,就像各自眼中的风景般遥远。
山也跟着沉默,不发出什么声响在她的奶奶走后,她突然叫住了我你外公教过我,我很喜欢他他教我们认字、算术,还给我们念诗、唱歌他还说,我们这个地方以前叫作夔州你看到我们头顶的天空了吗?他说这是夔州特有的天空,他说这种天空是苍色的渐渐地,我跟她熟稔起来我发现她非常喜欢看书,时常看见她捧着翻旧的课本,在风里站成一株瘦削的酢浆草,融进绿得化不开的山中雨声渐疏,在某个午后,阳光居然冒了个角,从天际漏了丝丝缕缕下来我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搬了把凳子和她在院子里打发时间,清洁润泽的空气让每一次呼吸都成为一种享受我不由得感叹道:“还是山里好啊!”她不能相信地望向我,脸颊激动得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