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工科高校学术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ocx
5页中美工科高校学术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了中美两国入选ESI工程学学科领域的147所工科排名靠前的大学,通过对其学术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大学学术成果在数量上基本持平,但质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可以归纳为学术水平分布的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本文研究了中美两国大学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国研发人员、资金投入对学术产出的影响机制存在明显的差异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学术水平的制度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对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应加强对学术成果原始创新的要求,淡化对量化指标的片面追求关键词:比较分析,学术水平,高校,多元回归一、研究背景工程学科是研究自然科学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方式、方法的学科,由于其覆盖学科领域广泛、与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工程学科的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提高我国高校工程领域的学术水平,对于我国转变经济结构、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的大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原创性成果、高水平论文、教师质量、科研经费等方面的差距还很明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来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对于工程学科而言,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教育强国,其高校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中美两国大学之间工程学科学术水平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助于我国工科高校借鉴美国大学的先进制度和经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于高校的学术水平进行了研究国外的学者从学术绩效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指标[1],而我国学者也在个体学术水平度量的基础上,应用h因子对高校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2][3];也有学者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学术产出、学术影响、学术创造能力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对高校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筛选[4];还有研究对高校的教师以及学生的学术水平进行了考察[5][6]除了对高校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和度量,学者也关注影响高校学术水平的原因回归分析作为一种研究变量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统计方法,在有关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有学者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大学的本科教育水平的影响因素[7],另一些学者则用该方法研究了影响高校效率的相关因素[8]。
近期也有国内的学者分析了研究生质量的影响要素[9],以及高校教师的科研绩效[10]但是,上述这些研究都没有对高校在工程领域的学术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特别是没有以美国高水平大学为标杆,对两国高校的情况进行对比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工程领域的学术科研水平,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选取了中美两国工程领域具有代表性的147所高校,对其学术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影响高校学术水平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提出了建议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中美两国工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所选样本的代表性,国内高校为《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所列的108所“211”及省部共建高校中选取入选ESI工程领域排名的71所高校;美国高校为QS排名前400的高校中选取入选ESI工程领域排名的76所高校两国高校样本数量相当,便于对照分析,所选高校代表了中美两国工程领域的最高水平为了刻画所选高校的学术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分别从研发人员、经费以及科研产出三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对于我国高校,根据《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所列指标,选取2009~2011年高级职称研究发展人员数、中级及以下职称研究发展人员数、政府资金投入、企业资金投入、研究生年毕业人数、国外及全国性刊物论文发表量、国内其他刊物论文发表量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根据ESI检索结果,增加2015年工程领域ESI论文发表总数、ESI论文引用总数、ESI论文篇均引用量作为高水平学术产出的衡量指标。
对于美国高校,依据美国教育部所提供的数据,选取2013年教师数、研究生在校人数以及研发支出作为其人员和经费的衡量指标,同样选取工程领域ESI论文发表总数、ESI论文引用总数以及ESI论文篇均引用量作为其学术产出的评价指标2.研究方法及数据本研究首先采用比较分析法,在所选样本的基础上,研究了中美工科高校在QS工程领域整体排名情况,对两国高校的综合学术实力有了整体了解当前世界大学主流排名体系以英国的QS为代表,评价一所大学的综合表现在QS指标体系中,与学术水平相关的指标占40%,在QS的各分学科排名体系中,与学术水平直接相关的指标所占比例最高达90%,从学术指标所占权重来看,借助QS的排名结果,可以比较高校的学术水平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绘制散点图,对中美高校工程领域ESI论文的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对中美工科高校学术水平差异进行初步了解ESI是ISI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由于ESI的数据全部基于SCI和SSCI期刊,因此其结果表征了高水平的科研产出目前ESI提供工程领域的相关信息,这为我们研究中美高校在工程领域学术水平的差异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本研究对国内高校设置了较为详细的指标,以便更加细致地测度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对学术水平的影响。
研发人员投入针对我国高校科研的实际情况分为高级、中级、研究生三类,研发经费投入按来源不同分为国家和企业经费,研发产出以学术论文发表为考量指标,按照论文质量的高低分为国内、国际及全国期刊论文和ESI论文美国高校的分析框架与中国一致,在学术成果产出方面着重分析ESI论文的相关指标基于获取的数据,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各指标的均值,从而定量比较两国工科高校学术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研究人员投入与资金投入对高校学术水平的影响,利用SPSS对有关指标分次进行回归分析三、研究结果及分析1.中美QS工程领域大学排名比较分析根据2014年的数据,在QS工程学领域的世界大学排名前400名大学中,中国有26所,均为“985”大学,占25%;美国有76所,占75%排名前100名的33所大学中,中国有6所,占18%;美国有27所,占82%排名前50名的大学中,中国有3所,美国有14所(见图1)可见,排名越靠前,中国的大学所占比例越少,美国则越多,中美大学之间的差距可见一斑图1 中美高校QS工程学领域排名分布情况2.中美高校ESI工程学学科指标对比分析根据中美高校在工程领域ESI指标绘制散点图,其中ESI论文数与ESI总引用数之间的散点图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论文发表数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论文的总引用数,即增加论文发表能够直接扩大高校的学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高校以论文数量作为引导性的学术评价指标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目前,我国高校在工程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方面已经与美国高校基本持平,部分高校还处于相对领先的水平,比如清华大学ESI论文发表量超过10000篇,上海交通大学8000余篇,而美国只有一所大学超过6000篇,其余75所大学的论文数量均在6000篇以下图2 中美高校工程领域ESI论文总引用数与论文发表数的散点图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对于相同数量的论文发表,美国高校的引用数量普遍高于我国高校,这说明我国高校的论文质量同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绘制两国高校工程领域ESI论文数与篇均引用量的散点图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两国高校的论文发表数量大体相当,但中国大学的篇均引用数大多小于7.5,而美国大部分大学的篇均引用数则高于7.5散点图中两国高校数据点分布的差异充分表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高校应当在保持数量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学术产出的质量,才能进一步缩小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图3 中美高校工程领域ESI论文篇均引用数与论文发表数的散点图如上所述,中国高校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分布形式与美国大学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可以将其归纳为如图4所示的象限图,根据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中国高校大多位于第二、第三象限,美国位于第一、第四象限。
一、三象限可以称之为中国模式,二、四象限可以称之为美国模式有必要寻找两种模式之间的桥梁,使论文质量与数量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对中国高校来说,当务之急应当是少追求一点数量,用节省的人力、物力资源多去追求质量图4 学术论文水平分布的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