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英汉情感隐喻的跨文化研究.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096831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英汉情感隐喻的跨文化研究一、前言部分1 .写作目的:情感是人类最普遍的最重要的人生体验情感影响人对世界的认知,因此对情感的 研究就成为研究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情感本身是抽象的, 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来表达和理解的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概 念隐喻的角度进行深层的思考和探索,并用英汉相关文化来阐释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和 差异喜”、“怒”、“哀气“惧”这四种是人类的基本情感,非常具有代表性,故本文 选择以此为例展开讨论希望从英汉情感隐喻的研究入手,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民族的文 化特征,同时帮助我们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体会隐喻反映的深层特点2 .相关概念彭聃龄(quotedin于婷,2008)指出,心理学认为,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 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包括刺激情境及对其解释、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 及生理唤醒等内容”情感的表达是基于体验Lakoff和Johnson (1980)指出我们的 情感和感觉神经的体验有着系统的关联他们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 一书中,提出了隐喻是人类用来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是通过一种事 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

      Lakoff和Johnson所讨论的隐喻就是所谓的“概念隐喻二 该观点认为,概念隐喻是用隐喻形式来表达的概念,隐喻不光是一个语言问题,它更是 一种思维方式,人们赖以思想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和界定的他 们把隐喻研究引向了认知领域,开创了新的方向人们为了更加了解情感,往往用隐喻 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同样Mey, J.L (1993)指出,隐喻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解决语言 理解和语言习得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国内隐喻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束定芳(2004)指出,概念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 而旦思维现象,是人用甲事物来理解和经历乙事物的一利手段,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工 具,看待和认识事物的一个视角疽’在情感研究中,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各种情感的定义就拿愤怒来说,普通心理学将 愤怒”定义为人类愿望得不到满足,实现愿望的行为一再受到阻挠引起的紧张积累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 争论焦点讨论概念隐喻的论著很多,例如Sweetster就讨论了许多概念隐喻,支配着英语感 觉词(“见、听、尝、触、闻”)隐喻表达式的概念隐喻又有许多学者从英语以外的语 言归纳概念隐喻就汉诂来说,宁於的The Con temporary Theory of Me t a ph or值得注 意。

      宁於还有其他文章,讨论汉语词汇中的概念隐喻问题概念隐喻中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关于“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的基本表达 是“ANGER IS FIRE”,汉语的则是“ANGER IS GAS”,如何解释?究竟哪些概念隐喻是 基本的,哪些是非基本的?根据什么划分基本和非基本?概念隐喻是绝对普遍的,还是 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而已?如果这些问题的到解决,特别是概念隐喻是普遍现象这一重 要论断得到证实,那将是认知心理学以至普通心理学的重大进展二、主题部分1 .历史背景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至今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隐喻的修 辞学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直至20世纪中叶,隐喻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种修辞手段, 也就是说隐喻被看成是一种词的问题而非思想和行为方面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学 术界出现了隐喻研究热潮,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哲学等学科都把隐喻作为研究对 象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开创了现代隐喻学情感隐喻源于 身体体验,同时也受所在文化的影响,英汉情感隐喻的研究对中西跨文化交际有重要的 价值2.现状和发展方向:2.1国内现状:赵明(2010)指出:情感隐喻对喻体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们 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的生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人类共同的身体结构及生理特征使 得在不同的语言中对情感隐喻有了类似的表达。

      由于各民族的语言有其相当悠久的历 史,它们负载了大量有关民族思维方式、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独特内容 因此,每个民族总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法,他们将自己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投射到语言 上并由此使得人类语言中的隐喻概念系统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的特点和差异,这必然导 致情感隐喻和隐喻表达方式存在很多差异陈文萃(2004)提到,人类构建情感隐喻有一下几种方式:“上、下”方位、温度 的“冷”、“热气颜色、内脏的变化、人体外行的变化所有这些情感隐喻都是建立在 情感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之上李听(2008)从人的生理和行为变化、方位词、天气、液体对情感隐喻进行了共性 分析指出这是由于人类共有的身体及物质经验又由于英汉两个国家处在不同的地理位 置,受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并经过不同的语言世界观的过滤和透视,导 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情感上出现了个性化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展开英汉对比研 究、翻译研究和英语教学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林茜(2009)认为,各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审美价值和宗教 信仰的差异,以及政治制度和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都会使隐喻的表达有所不同她分 别从相同的颜色,不同的情感;相同的动物,不同的情感;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情感这 三方面阐释了英汉情感隐喻差异。

      武永胜(2008)提到,英汉情感隐喻存在着相似的映射系统,从一个统摄性的情感 隐喻的基础上通过次范畴化和范畴衍生又生成了其他的概念映射•,这些不同层次的概念 隐喻共同成了情感隐喻的概念映射网络情感隐喻概念化的组织系统的构建是客观现 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2.2国外现状:Lakoff和Johnson (1980)的隐喻理论,他们指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 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而旦“所有的语都具有隐喻性”他的研究表明,人类认知体系 本身就是一个隐喻结构系统,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人们思维和认识世界方式 Lakoff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Kovecses (quoted in李效宁,2009),指出英语中存在着隐喻和转喻原则,即用处 于某种情绪时人体的特殊生理变化表达情感Kovecses (2003)对英语中“愤怒”基本概念隐喻的划分,对英汉日常语言中的“愤 怒”的概念隐喻进行系统的认知对比,并尝试从文化因素中探讨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他 认为愤怒的生理反映之 身体热度构建了 “愤怒”最基本的隐喻即ANGER IS HEAToLakoff & Kovecses (quoted in孙婷,刘丙桥)早就假定了一条有关情感的转喻 生成原则,即“某一情感的生理反映表示情感”。

      3.发展方向就认知语言学家来说,因为人的大脑构造相同,所以研究认知的相同点,就成了他 们的主要任务这就是Lakoff为什么声称概念隐喻普遍存在的原因研究素未熟悉的 比喻系统,研究其概念隐喻,是检验概念隐喻是否普遍存在,在何种程度上存在的试金 石跨语言、跨文化研究空间概念表达、空间隐喻,就是这种趋势的一种体现还有, 结合种种文化现象研究隐喻,课题很多4. 评论:综上所述,学者们认为人类的认知离不开他们身体体验和日常生活经验,隐喻的产 生同样源于我们的身体体验和口常生活经验我们不难看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感隐喻存 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而人类对情感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情感作用于身体所产生的生 理和心理效应自然界诸多相同的物理特征和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乂决定了 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表达情感这一抽象概念时产生不容忽视的共性本文将通 过总结前人研究,分析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及差异,以及产生的不同文化原因本文强调通过研究“喜怒哀惧”情感概念隐喻认知模式所产生的例子来揭示概念隐 喻认知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既有助于验证和补充前人揭示的认知模式,又有助于展现随 着社会和人类认知的发展和变化所产生的新的认知模式。

      三、 总结部分隐喻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用来描述各种情感的约 定俗成的话言表达方式是发现情感隐喻认知模式的结构和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运用隐 喻来表达情感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感情的研究乃至认知的研究和跨文化研究都 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出现了一•些时尚用语,甚至全球通用, 汉语也有被直接英化C在新的大环境下,隐喻在语言表达中的发展是不是也趋于同化 呢?我认为这将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四、 参考文献于婷,英汉“愤怒”情感隐喻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10 (27)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 vers i ty of Chicago Press, 1980.孙婷刘内桥愤怒情感背后的隐喻文化认知因素——英汉谚语中的愤怒情感隐喻的异 同及其文化阐释[J].安徽文学,2010 (4)・孙海燕,英汉情感隐喻之对.比分析[J].考试周刊,2009 (27).束定芳,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Mey, J.L. Pragmatic[M] Oxford; Black Wei 1, 1993.赵明,汉情感隐喻的共性和差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 (1) .陈文萃,从英汉表情感的成语看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1 (103)・ 李昕,英汉情感隐喻的认知对•比E.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2009 (1) .林茜,英汉情感隐喻的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2009 (2).武永胜,从“喜悦是物体”的体验基础看情感隐喻的共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 (2).李效宁,小议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J].重庆大学,2009 (13)Koveces, Zoltan, Metaphor in Culture Univerity and Variation[M].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3.曲占祥,汉英“愤怒”情感隐喻认知的异同[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 (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