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月光教学.pdf
5页1 / 5月光1 教学目标1.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欣赏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月光,感受体验其音乐的风格特征,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2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映月接触少,音乐素养不高,音乐鉴赏能力较差,在教学中要多补充音乐常识,多赏析经典乐曲,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高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 重点难点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情感、艺术形象4 教学过程活动 1【导入】教学导入1学生分成四个方阵进行名曲知识竞赛2播放名曲联奏3设问:你听过这些乐曲吗?你能说出其中几首乐曲的标题及作者吗 ? 4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回答献给 xxxx 思乡曲 xx 2 / 5四 xx舞曲柴可夫斯基xx进行曲 xx 命运交响曲 xx xxxx、xx 设问刚才我们听到的都是世界名曲,你们喜欢吗?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听到乐曲的片段,下面让我们来听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好吗?活动 2【讲授】新课讲授(一)欣赏乐曲月光并分析作品1它是一首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2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听完后请用合适的词语来描述你对这首乐曲的第一感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我们用词在形容一首乐曲时,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
如果你觉得合适就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不要怕说错3提问:在月光这首乐曲中,作者只是简单的描写月光是什么样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作者不仅仅是描写月光的外在印象,更多的是在描写他看到月光后的内心感受,或者说是引发出的一些联想4分析作品月光月光选自于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贝加马斯卡组曲中的第三首钢琴独奏曲,作者采用了色调柔和而明净的和声与钢琴织体,发挥了声音“ 造型” 的能力,描绘了月夜的景色二)作者简介德彪西( 18621918),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 印象主义 ” 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德彪西受 “ 印象派绘画 ” 和“ 象征主义文学 ” 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彪西于1918年被炮弹炸死,享年56 岁,他的主要3 / 5作品有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大海、夜曲室内乐弦乐四重奏、钢琴曲贝加马斯卡组曲、意象集歌曲五十余首等作品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点:1作品多以自然景物、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官2在音乐语言上突出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音乐3擅长表现幽静朦胧、若隐若现的意境代表人物有: xx、xx (三)复听钢琴曲月光,出示法国作家魏尔伦的诗歌皓月,要求同学们边听音乐边配乐诗朗诵训练,教师引导启发。
皓月xxxx 皓月闪烁在树林,枝干上树干下发出一种声音啊心上的人 xx像深邃的明镜,倒映着黑色的柳影,风在 xx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辽阔, xx的 xx 似乎走下星光闪烁的苍穹4 / 5这正是美满的时刻月亮升起的地方四)请个别同学表演配乐xx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他给了我们心灵的感受和震撼,同时同学们的精彩的表演也给了我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美感体验活动 3【活动】 xx互动1它是一首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2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听完后请用合适的词语来描述你对这首乐曲的第一感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我们用词在形容一首乐曲时,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如果你觉得合适就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不要怕说错3提问:在月光这首乐曲中,作者只是简单的描写月光是什么样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作者不仅仅是描写月光的外在印象,更多的是在描写他看到月光后的内心感受,或者说是引发出的一些联想4分析作品月光月光选自于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贝加马斯卡组曲中的第三首钢琴独奏曲,作者采用了色调柔和而明净的和声与钢琴织体,发挥了声音“ 造型” 的能力,描绘了月夜的景色活动 4【练习】练习三)复听钢琴曲月光,出示法国作家魏尔伦的诗歌皓月,要求同学们边听音乐边配乐诗朗诵训练,教师引导启发。
皓月5 / 5xxxx 皓月闪烁在树林,枝干上树干下发出一种声音啊心上的人xx 像深邃的明镜,倒映着黑色的柳影,风在 xx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辽阔, xx的 xx 似乎走下星光闪烁的苍穹这正是美满的时刻月亮升起的地方四)请个别同学表演配乐xx活动 5【作业】作业同学们下去收集一些世界名曲和音乐大师的资料来相互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