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43554951
  • 上传时间:2018-06-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25.27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5.2.3 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维修管理标准 我国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于 2008 年 3 月颁布了“客运专线 300~350km/h轨道不平顺动静态管理值” ,以确保轨道的平顺性和高速行车的舒适性 (1)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 检查项目为轨距、高低、轨向、水平和扭曲五项,各项偏差又分作业验收、临时补修和限速 200km/h 三个等级, 各级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见表5.2.1 表表 5.2.1 高速铁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高速铁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 项 目 作业验收 临时补修 限速 200km/h 轨距(mm) +1、-1 +5、-3 +6、-4 高低(mm) 2 7 8 轨向(mm) 2 5 6 水平(mm) 1 6 7 扭曲(mm/6.25m) 2 5 6 注:1. 高低偏差为 10m 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2. 轨向偏差,直线为 10m 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2)曲线轨道曲线正矢允许偏差(表 5.2.2) 表表 5.2.2 曲线正矢允许偏差(曲线正矢允许偏差(20m 弦)弦) 项 目 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mm) 圆曲线正矢连续 差(mm) 圆曲线最大最小 正矢差(mm) 缓和曲线 圆曲线 作业验收 2 3 3 5 临时补修 4 5 6 8 (3)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表 5.2.3) 表表 5.2.3 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正线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管理值 项 目 作业验收 临时补修 限速 200km/h 轨距 (mm) 岔区 +1,-1 +5,-2 +6,-4 尖轨尖 +1,-1 +3,-2 高低(mm) 2 7 8 轨向(mm) 直线 2 5 6 支距 2 4 - 水平(mm) 1 6 7 扭曲(mm/6.25m) 2 5 6 注:1、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2、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限值,作业验收为 0mm,临时补修为 3mm。

      (4)钢轨焊接接头验收标准(表 5.2.4) 表表 5.2.4 钢轨焊接接头验收标准(钢轨焊接接头验收标准(mm/1m)) 部位 轨顶面 内侧工作边 底 面 工艺 接触焊 0,+0.2 0,+0.2 0,+0.5 (5)轨道不平顺动态管理值 轨道检查车对轨道动态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检查项目为轨距、水平、高低、轨向、扭曲、车体垂直加速度和车体水平加速度共七项,各项偏差又分作业验收、日常保养、舒适度、临时补修和限速 200km/h 五级,各级动态管理值见表5.2.5 表表 5.2.5 高速铁路轨道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动态管理值不平顺动态管理值 项目 作业验收 管理值 日常保养 管理值 舒适度 管理值 临时补修 管理值 限速 200km/h 超限等级 - I II III IV 42m 波长 高低 (mm) 3 5 8 10 11 轨向 (mm) 3 4 5 6 7 120m 波长 高低 (mm) 4 7 9 12 15 轨向 (mm) 4 6 8 10 12 轨距(mm) +3,-2 +4,-3 +6,-4 +7,-5 +8,-6 水平(mm) 3 5 6 7 8 扭曲(mm) 3 4 6 7 8 车体垂直加速度(m/s2) - 1.0 1.5 2.0 2.5 车体水平加速度(m/s2) - 0.6 0.9 1.5 2.0 注:1. 表中管理值为轨道不平顺实际幅值的半峰值; 2. 高低、轨向不平顺偏差管理值按照轨道实际情况评定; 3. 水平偏差管理不包含曲线按照设计规定设置的超高量及超高顺坡量; 4. 扭曲基长为 2.5m,偏差管理值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5. 严格控制连续 3 波及多波轨向、水平不平顺和轨向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

      将连续 3 波以上的轨向(波长为 20~30m)不平顺幅值控制在 4mm 以内 (6)轨道质量指数 TQI 管理值 除峰值管理外,还实行区段轨道质量指数 TQJ 管理值管理,见表 5.2.6 表表 5.2.6 高速铁路轨道质量指数高速铁路轨道质量指数 TQI 管理值管理值 项 目 高 低 轨 向 轨 距 水 平 扭 曲 TQI 波 长 1.5~42m 0.8× 2 0.7× 2 0.6 0.7 0.7 5.0 波 长 42~120m 2.0× 2 1.5× 2 注:1. 波长为 1.5~42m 的单元区段长度为 200m; 2. 波长为 42~120m 的单元区段长度为 500m 5.3.1 分析条件分析条件 (1)CRH 动车组车辆 运行速度为 250、300、350、400 km/h (2)轨道不平顺模式(图 5.3.1) 2AL/2L/22A左轨右轨2AL/2L/22A左轨右轨(a) 高低不平顺 (b) 轨向不平顺 L/2L/22A左轨右轨AL/2L/2A左轨右轨(c) 水平不平顺 (d) 轨距不平顺 AL/2L/2左轨右轨L/2A(e) 三角坑不平顺 图 5.3.1 轨道几何不平顺模式 15.1 无砟轨道精调整理 15.1.1 无砟轨道精调工艺流程见图 15.1.1 。

      15.1.2 无砟轨道精调主要装备: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全站仪、气象传感器、CPⅢ棱镜组件、调整部件等 CPIII复测精调准备轨道检查轨道静态测量调整量计算轨道静态调整轨道复检提交静态调整资料合格不合格轨道动态检测分析检测资料现场核对检查轨道动态调整复检提交动态调整资料合格不合格图 15.1.1 无砟轨道精调施工基本工艺流程 15.1.3 无砟轨道精调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检查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状态 2 根据轨道结构类型和设备数量,提前配备相应数量调整件 3 按照连续贯通里程,连续两个 CPⅢ控制点之间按扣件结点沿里程增加方向单独连续编号 4 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中输入线路平、纵断面资料及 CPⅢ轨道控制网等资料 15.1.4 轨道静态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精调测量前轨道应具备下列条件: 1) 钢轨应无污染、无低塌、无掉块、无硬弯等缺陷 2) 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扣件弹条与轨距挡板应密贴,扣件扭矩符合设计要求 3) 轨下垫板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偏斜、无污染、无空吊 4)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2 轨道精调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全站仪通过 CPⅢ控制点进行自由设站,自由设站应符合高速铁路测量相关标准的规定。

      2) 全站仪与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的观测距离宜为(5~80)m 3) 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对轨道进行逐个扣件节点连续测量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应由远及近靠近全站仪方向进行测量 4) 区间轨道应连续测量,两次测量搭接长度不应少于 20m 5) 车站道岔应单独测量,与两端线路搭接长度不应少于 35m 3 调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测量数据,对轨道精度和线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需要调整的区段 2) 用软件进行调整量模拟试算,并对轨道线形进行优化,形成调整量表 3) 根据调整量表和扣件型号,选配合适的调整配件,并在表中详细记录安装位置、方向 4 轨道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轨精调作业应先确定基准轨曲线地段以外轨为基准轨,直线地段同前方曲线的基准轨 2) 钢轨精调时,宜先调基准轨的轨向和另一轨的高低,再调两轨的轨距和水平 3) 现场根据调整量表,对计划调整地段进行标识,严格按照确定的原则和顺序进行轨向、轨距,高低、水平的调整 4) 轨距、轨向调整(轨道平面调整) ,区间轨道通过更换轨距块或移动铁垫板来实现;车站道岔通过更换偏心椎或缓冲调距块来实现 5) 高低、水平调整(轨面高程调整) ,区间轨道、车站道岔均通过更换轨底调高垫板来实现, 板式轨道也可采用充填式垫板进行高低、 水平调整,充填式垫板施工应符合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充填式垫板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8]74 号)的规定。

      6) 对调整完毕的区段,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进行检核测量,并对超限尺寸进行反复调整,直到确认轨道状态符合标准要求,并按相关规定提交检测成果资料 15.1.5 轨道精调整理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5.1.5 的规定 表 15.1.5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备注 1 轨 距 ± 1mm 相对于标准轨距 1435mm 1/1500 变化率 2 轨 向 2mm 弦长 10m 2mm / 测点间距 8a (m) 10mm /测点间距 240a (m) 基线长 48a(m) 基线长 480a(m) 3 高 低 2mm 弦长 10m 2mm / 测点间距 8a (m) 10mm /测点间距 240a (m) 基线长 48a(m) 基线长 480a(m) 4 水 平 2m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 5 扭曲 2mm 基长 3m 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所造成的扭曲量 6 与设计高程偏差 10mm 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计值 7 与设计中线偏差 10mm 注:表中 a 为扣件节点间距,单位:m 2 线间距允许偏差 0,+10mm。

      3 扣件的轨距块应顶严靠紧,离缝者不得大于 6%,最大离缝不应大于0.5mm;扣件紧固,扣压力小于规定者不得大于 8%;胶垫无缺损,偏斜量大于5mm 者不得大于 8% 15.1.6 轨道动态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析动态检测数据,查找超限点 2 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轨道尺、塞尺等工具,对超限点进行核对检查现场核对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首先必须对区段范围内的扣件、垫板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再开始轨道几何尺寸检查检测调整方法同轨道静态调整方法 2) 局部短波不平顺应对轨道超限处前后各 50m 范围内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扩大检查范围 3) 长波不平顺应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在波峰或波谷里程前后各 150m范围内进行测量 4) 连续短波不平顺,可以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3 根据现场核对检查资料计算调整量,形成调整量表 4 轨道动态调整方法、精度要求等与轨道静态调整相同调整完毕,应对轨道几何尺寸,扣件、垫板状态进行全面复检,并对超限尺寸进行反复调整,直到确认轨道状态符合标准要求,并按相关规定提交检测成果资料 15.2 有砟轨道精调整理 15.2.1 有砟轨道精调整理基本工艺流程见图 15.2.1 。

      注:图中实线框为有砟轨道精调整理作业工序,虚线框为其它施工工序 不合格 合格 轨道状态检查 不平顺焊缝打磨、钢轨硬弯矫直 补砟 第一遍起道、拨道、捣固、稳定 轨道静态检测 施工准备 稳定线路 1~2 遍 轨距调整、补齐扣配件 第二遍起道、拨道、捣固、稳定 第三遍起道、拨道、捣固、稳定 道床断面结构尺寸整理 第四遍起道、拨道、捣固、稳定 钢轨预打磨 动态检测 交工 不合格 图 15.2.1 有砟轨道轨道精调整理基本工艺流程 15.2.2 轨道精细整理主要施工设备应包括配砟整形车,起道、拨道、捣固车,动力稳定车;小型起道、拨道、捣固机;风动卸砟车;电动道砟捣固棒等 15.2.3 铺设无缝线路之后至线路开通之前,道床应逐步进入稳定阶段通过检测,对于不能满足本技术指南第 15.2.16 条规定的线路,应用大型养路机械等对轨道进行精调整理作业 15.2.4 在对线路实施精调之前采用稳定车进行 1 至 2 遍的稳定密实,减少精调后的线路变化 15.2.5 轨道精调整理前,应组织专业测量队伍对全线轨道控制网 CPⅢ进行复测,并对线路进行全面检查测量,主要检查线路平纵断面、轨距、水平、高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